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回顾丨扬之水:与傅谨谈明代金银首饰中的戏剧与故事

扬之水 生活书店 2023-03-23



左起:曾诚  扬之水  傅谨



一枝有戏的金簪

——与傅谨谈明代金银首饰中的戏剧与故事

文丨扬之水

我们是初次见面,不过大著《老戏的前世今生》我很早即已拜读。《如何让朱买臣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美人计的成本和风险》《什么时候才能容忍妓女横行》《杨四郎的伦理底线》,我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其中《风尘的想象与写真》,是分析《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近期播放的《梦华录》好像就是根据《救风尘》改编,不知剧情如何。


大著《后记》中说道:


在长达千年的时间跨度内,戏剧既是民族情感与人伦传统的结晶,同时也因为它在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显要地位,更在大众文化与美学趣味乃至人格养成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涵育民众性情的工具与范本。除了它在叙事抒情方面的民族特色,还由于它所认同的那些伦理道德观念与基本价值,恰恰是支撑着这个民族凝聚且衍生发展的精神基石。


我从小就是戏迷,长大依然对戏曲研究有兴趣,虽然没有投身其中,但这一点情怀是始终保持着的。


戏曲故事金元时期成为瓷器装饰的流行题材,近年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少。把对戏剧的关注,放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我看到黄小峰有很成功的实践。比如《孔夫子的乡下门生:〈桐屋闹学图〉与戏剧性图像》。还有《盲人打架的故事:〈柳阴群盲图〉与视觉表演》,都是把绘画中某种图式的来源追溯到戏剧。


上一场中说到唐代首饰和诗歌的互证。宋代首饰设计,院画小品是它取用的文化资源之一。明代为大众所熟悉的艺术形式,是戏剧。明代戏剧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元而明的杂剧,一是由南戏演变成熟的传奇,而以传奇为主流。元代风行的杂剧,则在明代完成了由平民化向贵族化的转变,这又是和明代藩王参与创作分不开的。明代藩王是一个独特的群体,虽有天潢贵胄之尊,却又是最为几乎每一位当朝天子所猜忌、所警惕的一群。


按照明初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他们终身不得“高官”,但一生得享“厚禄”,虽然在明代中后期宗室人口愈为庞大之后,禄银供给已是远远不足。既有俸给之厚(近日四川彭山张自忠“江口沉银”遗址发现“蜀世子宝”金印,原为蜀王府中物,含金量百分之九十五,虽印钮有缺损,仍重达十六斤,可以想象其他),自然得享优游度岁之乐,而为了免除来自当朝的猜忌,也以隐于游艺、隐于富贵,即不问朝政安享尊荣最为全身之道。封地在江西的宁藩一系中的朱权被迫隐遁之后,成为藩府生活的风雅典范。封地在北方的周宪王朱有燉,杂剧创作影响尤巨。一南一北如此构筑的诗酒风流,可以说为明代藩王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定下了基调。海外学者专门写过明代藩王,当然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并且他注意到了藩府金银首饰,也很难得。不过一旦进入解读层面,就立刻显出短板。对此我们自然不能苛求,因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本来就很不够。


“蜀世子宝”金印

四川彭山张自忠“江口沉银”遗址出土


关于明代杂剧,早有不少研究成果,这里不多谈,只说和今天的讨论关系密切的。话说朱棣为燕王时,燕邸曾聚集了一批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如贾仲明、汤舜民。其后燕王成为永乐皇帝,对杂剧却是赏爱依然。汤舜民〔正宫·端正好〕散套《元日朝贺》一支中唱道:


瑶池青鸟传音耗,说神仙飞下丹霄。

一个个跨紫鸾,一个个骑黄鹤。

齐歌齐笑,共王母宴蟠桃。


正是元日朝贺之际搬演杂剧的情景。贾仲明有《宴瑶池王母蟠桃会》杂剧,筵间上演的很可能就是这一出。而这种庆寿剧的宫廷演出几乎贯穿整个明代——脉望馆(明赵琦美书室名)钞校内府本,封面标曰“本朝教坊编演”的吉庆剧有《献蟠桃》《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群仙朝圣》等。藩府也与宫廷同风,即祝寿必要演剧。朱有燉作于宣德四年的《新编群仙庆寿蟠桃会》前有小序述其作意:


自昔以来,人遇诞生之日,多有以词曲庆贺者。

筵会之中,以效祝寿之忱。

今年值予初度,偶记旧日所制〔南吕宫〕一曲,

因续成传奇一本,付之歌喉,以资宴乐之嘉庆耳。


“今年值予初度”,这一年作者五十岁。由明人笔下的一则奇闻异事,可见杂剧已是衰落的明代中晚期此剧却依然为大众所喜:钱希言《狯园》卷四《蟠桃会》:


嘉靖初年,有优伶十人,不知何处来,尝过楚之常德,寓邹溪市镇上,搬演歌舞,妙绝一时。市人竞相称赏,徵逐聚观,遂无虚日矣。后忽告归,市人厚以金帛酬之,强留搬演。其夕至四鼓,重点《蟠桃庆寿》杂剧。群伶命市人置一大甕于剧场中央,八人装为八仙,次第走入甕中,曰:请了,众弟兄们,同下海赴蟠桃会去也。良久不出,止存司鼓板者二人,故起而扬言曰:你们应是醉倒瑶池上,往而不返耶?须往视之。持其鼓板,亦走入甕中不出。市人取甕视之,空无所有,竟不知何往矣。


明代藩王墓出土以仙人为装饰题材的簪钗,当与这一类戏剧人物密切相关。若金银首饰成副,那么祝寿主题正不妨以杂剧形象,如《宴瑶池王母蟠桃会》之类为粉本做成造型不同的若干件,然后总成一幅喜庆图案,如同群仙庆寿剧的末折必有众仙同场祝寿的热闹。


杂剧搬演“瑶池奉献仙桃寿”的喜乐,当是藩府簪钗设计汲取的重要资源。明代的首饰或曰头面一副,通常是大大小小一二十件,颇便于会聚群仙,八仙之外,更有寿星、王母、毛女、刘海。


蕲春荆恭王朱翊钜夫妇墓出土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细窄的一道弯梁上九只金镶宝仙鹤,个个仙鹤口衔灵芝,鹤背的“螺丝”之端站着手中持物的群仙:汉钟离持棕扇,吕洞宾持剑,曹国舅手拿笊篱,刘海戏蟾,铁拐李一手持拐杖,一手捧葫芦。蓝采和持拍板,韩湘子一手提篮,一手捧花,张果老拿着芭蕉扇,徐神翁拿着渔鼓和简板。弯梁两端各做出一个圆环,原是为着穿上带子以佩系。组合为金钿纹样的所有部件都是用片材打制成形,因此分量很轻,部件的固结除了攒焊又有“螺丝”,即粗丝一根为芯,在芯子上等距离缠绕细丝成螺丝状,抽掉芯子,细丝便盘旋动摇如弹簧,自然使它插戴起来随步而颤,正好似剧中的群仙“舞碧落青鸾队队,带红霞彩凤翩翩”(《新编群仙庆寿蟠桃会》)。



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 

蕲春荆恭王朱翊钜夫妇墓出土 



左: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 (局部)曹国舅

右: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 (局部)铁拐李与蓝采和



▲  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 (局部)仙鹤


金钿群仙中戏蟾的刘海(又名刘海蟾)也见于内府演出本《群仙祝寿》杂剧,为下八洞神仙之一,祝寿的供献是“金钱一串、金蟾一个”。此剧有脉望馆钞校内府本,封面标曰“本朝教坊编演”。又剧中一众精怪久候山神,山神迟来,虎精责问道:“你敢去东华门外买牛肉包儿吃去来,是也不是?”此插科打诨也正是凑着宫廷演出之趣。



▲  金镶珠宝群仙庆寿钿 (局部)刘海戏蟾


祝寿以及喜庆时节搬演戏剧之外,王府平日宴集也多以演剧侑觞,除却必要有的吉庆戏,排场热闹或谐谑可供笑乐者,也当是常常上演的剧目。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五十《奇谑类》“不知画”条记一则逸事:


嘉靖初南京守备太监高隆,人有献名画者,高曰:“好,好。但上方多素绢,再添一个三战吕布最佳。”人传为笑。


这固然是一个不懂画的笑话,但此中却也传出另外的消息,即《三战吕布》杂剧以及题材相同的图画都是内臣熟悉的。今存元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杂剧为脉望馆钞校本,其后附有“穿关”亦即穿戴关目,而这一类多为内府演出本(收入《孤本元明杂剧》第一册。赵氏钞校剧本的时间在万历末年,而穿关的年代当早于赵氏转录的时期,很可能是嘉靖、隆庆或更早时候的宫廷艺人所制定。我对簪首纹样中人物穿戴的认识,即多依据杂剧所附穿关)。此可为郎瑛的纪事添一个注脚。


《南都繁会图》(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南都繁会图》长卷描绘明代后期南京城的繁荣景象,画中榜题“杂耍把戏”的傀儡戏便是当日民间盛行的“会”或曰“社会”,其中即有“三战吕布”。三事如此相互映照,不仅见出宫廷风气,也可见民间风俗。湖北蕲春蕲州镇姚塆荆王府墓出土一枝满冠,簪首纹样也正是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银鎏金分心    

蕲春蕲州镇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杂剧情节原是本于《三国志平话》,全剧四折两楔子,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即放在第四折前面的楔子里。激战的一招一式由张飞的一支〔赏花时〕依次道来——“不是张飞夸大口,则你那方天戟难敌丈八矛,大哥哥双股剑冷飕飕,二哥哥三停刀可便在手,我可直赶上吕温侯。”金簪簪首纹样便如同这一场景的传摹:画面右方是头戴凤翅盔跃马挺矛战吕布的关羽,拨马逃命的吕布持戟反身,且战且走,左方头裹渗青巾的张飞拍马向前,后面刘备手持双股剑驱马回转欲和两兄弟一同追战。对比元建安虞氏刻本《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中三英战吕布一节上栏所配插图,可见二者布局相同,惟方向相反。又因为满冠特有之造型,遂把一座虎牢关安排在当心成为背景。而人物的穿戴与一招一式,又马辔头、马鞍鞯以及刘备坐骑待要转身向后的一瞬,乃至关羽颔下的一部浓髯,以锤錾打造出来的传神与生动,不输版画。簪首纹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戏曲表演为依凭,一方面也当有图像——如高隆所熟悉者——为粉本。


▲  头戴凤翅盔跃马挺矛战吕布的关羽,拨马逃命的吕布持戟反身,且战且走


▲ 左方张飞拍马向前,后面刘备手持双股剑驱马回转欲和两兄弟一同追战


元至治建安虞氏刻本《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插图


蕲春黄土岭村明墓也是荆藩墓,出自该墓的一枝满冠,簪首纹样为四马投唐。或曰“四马投唐取材《隋唐演义》,元代始编创成杂剧曲目,一般认为是演绎长安城下秦琼、程咬金、魏徵、徐懋功归顺大唐故事”,非也。褚人获《隋唐演义》作于清初。“四马投唐”亦非“秦琼、程咬金、魏徵、徐懋功归顺大唐”。无名氏《四马投唐》(全名《长安城四马投唐》),演隋末李密事,本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及《新唐书·李密传》。“四马投唐”一语在剧中不止一次出现,首见便是头折结末李密的下场诗:“则今日俺四人投唐,走一遭去,金墉城镇守边疆,王世充定计借粮。申时计散了雄兵,罢罢罢,不得已四马投唐。”所谓“俺四人”,则即李密、王伯当、柳周臣、贾闰甫。此剧现存脉望馆钞校内府本。



四马投唐金满冠

蕲春黄土岭村明荆藩墓出土


簪首纹样以一带雄峻的城墙布景,重檐歇山顶的主楼,正脊中间一个宝顶,两端做出吞脊的鸱尾,而下方重檐两端也各有鸱尾高翘。城墙与城门分别錾出砖纹与浮沤钉。画面左方两骑头戴凤翅盔,身穿铠甲,肩有覆膊,前面一人徒手控缰,后面一人挟弓,按照脉望馆钞校内府本所附“穿关”,柳周臣和贾闰甫的穿戴是凤翅盔。


四马投唐金满冠(局部)

蕲春黄土岭村明荆藩墓出土


画面右方骑马在前者是头戴三山帽的李密,其后为王伯当。马后两个卒子头戴红碗子盔,李密马后的卒子擎出一柄三簷伞,对面的一个执幡旗,旗面用锥点纹錾出“四马投唐”。画面左角一人面上罩了鬼头,当是出现在第三折的鬼力;右角一人背对观者,头梳丫髻,身负毡帽,应为同是出现在第三折的樵夫。城楼上两个头梳丫髻探身下望的童子,城门前立一人双手捧圭,或者表现的是李靖。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述此剧曰:


事亦略本《唐书》,而多增饰。关目过于繁杂,曲亦率直无俊语,惟排场热闹而已。


不过作为宫廷演剧,“排场热闹”正是最为合宜。正如《三战吕布》结末高唱“今日个中原清静昇平像,保山河臣宰贤良”,“端的是太平之世,愿圣寿永无疆”,此剧末尾也是一段可借以袒露忠诚的唱词:


常言道忠孝的享荣昌,叛逆的受灾殃,这的是断大义施纲纪,正人伦训典常。自古贤良,麒麟阁图仪像,史记内传扬,博一个清名万古香。


作为王府首饰,选取纹样之际必会有如此这般的运思,何况此类杂剧本来也是王府经常搬演的剧目。


又有蕲州镇姚塆荆藩墓出土的一对掩鬓,其中一枝是“二乔读书”:小小一座楼阁为远景,近景是牡丹花丛旁边的一架插屏,屏前两个绣墩,绣墩上坐着花冠云肩妆束相同的两个女子,略微矮一点的手持书卷,当是小乔,“二乔”两边各一个手捧奁盒的侍女。

二乔读书金掩鬓

蕲春蕲州镇姚塆明荆藩墓出土


虽然“二乔读书”在此之前早已是绘画题材,如杨维桢《题二乔观书图》“乔家二女双芙蓉”、“乔家教女善诗书”;明代它常常悬挂在闺阁,如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曰娉娉房间里,“东壁挂二乔并肩图”,而它也为工艺品装饰所取用,如常熟博物馆藏一枚“子岡”款明代玉牌。



明『子岡』款玉牌拓片 常熟博物馆藏 


不过这里也不妨依仿前例,检阅元无名氏《娶小乔》,——头折,净扮兴儿,道:“你不知,那一日家里小姐着我问大乔讨鞋样儿去,我到的大乔房里,他姊妹两个,正搭伏着肩髈看书哩。”既成图式,二乔读书图也可以方便组织到其他题材里,比如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夫妇出土的金累丝楼台人物金簪。


金累丝楼台人物金簪(琴棋书画图)挑心

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夫妇出土


流行题材的“琴棋书画”,也是首饰设计欢喜取用的纹样,但要在程式之外别出机杼,熟悉中见生新,方可显出好来。移植戏剧情节完成构图,即是一种。蕲春蕲州镇黄土岭村荆藩墓出土一对掩鬓中的一枝,前景是一张三弯腿内翻马蹄的书案,关公渗青巾,三髭髯,服袍,系带,跷起一足,展卷读书。旁设一几,点着蜡烛。两边各一个头戴红碗子盔的侍从,一人捧盒,一人剔烛,随侍在关公身后边的两个小童,其中一个为主人手扶着青龙偃月刀。


金掩鬓(“琴棋书画”之“书”)

蕲春黄土岭村明荆藩墓出土


如果逆推纹样设计的构思来源,那么可以检出《怒斩关平》杂剧第三折中的一个场景,——正末扮关云长,唱一支〔醉春风〕:


这些时稳收着三停刀,尘蒙了一副甲,则我这腰悬宝剑不离匣,常则是插、插。我闲时节看一会春秋,讲一会左传,并无那半星儿牵挂。


掩鬓的纹样主题是“关公读春秋”,而又刚好切了“琴棋书画”四事中的“书”。与它合作一对的另一枝,布局相似,但换了器具,从主人公的姿态和手势来看,当是抚琴,小童在一旁焚香,也与琴事相合,只是脱落了原当焊接在面前的一具琴桌。不妨与其他工艺品中的图案相对照,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座屏中的抚琴图。


金掩鬓(“琴棋书画”之“琴”)

蕲春黄土岭村明荆藩墓出土


瓷器、砖雕、壁画,这几类艺术形式中的戏剧有人关注,有人研究,被戏剧研究者纳入视野的即名作戏曲文物,比如廖奔,很早就做了这方面的整理工作,出版了厚厚一巨册《中国戏剧图史》。


明黑漆螺钿 楼阁人物座屏(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金银簪钗中的戏剧,却很少为人注意。大概首饰先就被加了一个“女性专用”的限制,其实这是太大的误解。且不说首饰相当程度上是女人戴给男人看的,它的制作几乎都是出自男性之手(除了穿珠子之类)。金簪上有戏剧,有故事。这故事,关乎历史,关乎风俗。我想,选择戏台上下这样一个角度来讨论藩府簪钗,或可算作这部书的一个小小的创获。那么您以为呢?





以上内容整理自《中国金银器》第三场直播

扬之水与傅谨对谈

曾诚主持

“一枝有戏的金簪”:明代金银首饰中的戏剧与故事



直播活动预告




银辉闪烁,金光灿然

扬之水新书《中国金银器》线上沙龙(共四场)


第四场主题:

银匠的眼睛—— 金银器的纹样设计


2022年8月25日(周四)16:00—18:00


对谈嘉宾




扬之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李煦四季行乐图〉丛考》,《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等。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哈佛燕京学社“艺术史项目”访问学者;中国古代绘画史、书画鉴藏史领域权威学者,艺术媒体专栏作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其研究综合运用图像学、形式分析、社会史、视觉文化等各种方法,以对图像和作品的理解为基点,注重分析绘画作品细节及其所在的语境。著有《西园雅集-中国人物画通鉴-5》《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



扬之水新书《中国金银器》线上沙龙

8月25日第四场直播




关注生活书店视频号

即可预约


新书推荐


《中国金银器》外包装盒


《中国金银器》 摄影:曹勇


《中国金银器》(共五卷)

◎ 卷一  远方图物: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 卷二  别树鸟同声:隋唐五代辽

◎ 卷三  自一家春色:两宋金元

◎ 卷四  繁华到底:明代

◎ 卷五  曲终变奏:清代


ISBN:9787807683780  

定价:890.00元 (共五卷)


扬之水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 识别上方二维码,标记“想读”


—END—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图片阅读

扬之水:与黄正建谈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金银器

▲  点击图片阅读

扬之水:与赵冬梅谈宋代社会生活中的金银器

【相关阅读推荐】直播回顾 | 扬之水×黄正建:泥他沽酒拔金钗扬之水 x 赵冬梅:风雅处处是平常
漫长的跋涉:扬之水“中国金银器”研究论著目录读书无尽 | 李旻:于断裂处重生扬之水《中国金银器》| 银辉闪烁,金光灿然

【近期精彩文章】林庚:唐诗语言的诗化过程经历了四百年
吃茶趣丨大红袍正传
试着画一只“滚滚”
读者短评 | 《小镇喧嚣》豆瓣评分9.0,在这本书里看懂中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中国金银器》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