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涛说事儿:教育部项目有一种论证不充分叫面面俱到

小涛 老踏科研联盟 2024-07-01

作者:小涛

图文编辑:月如洗

主播:清泽




没想到2019年教育部项目申报来的如此之快,广大的科研小伙伴要提前结束假期,开始论证申请书了。前文(小涛说事儿:为什么有了好的选题仍然拿不到教育部项目?)探讨了有了好选题如何充分论证的问题,本文将补充说明,教育部项目有一种论证不充分叫面面俱到。该话题缘起于偶尔跟一个朋友聊起去年他的教育部项目申报书,觉得选题蛮有意思。他有一种超然的情怀,总想把事件做全、做美,结果不尽如人意。细想来,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由于过分追求完美,面面俱到,结果看到了森林,却把自己这颗树木给隐藏掉了,着实有些可惜。根源在于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面面俱到的思维陷阱,总想求全。


001面面俱到会导致论证不充分


好的论证只要看两个地方就可以,一是文献述评,二是研究内容。


一是面面俱到使得文献述评中的创新不明显,有些朋友做完文献梳理后,写已有研究不足的时候会出现一种错误的倾向:想构建一个囊括当前研究的新体系,结果使自己的研究篮子变得异常之大。过大的框架弱化了原有的一点点创新,使得创新点若隐若现。在其中,又不见其存在。这也为后边研究内容部分撰写的困难和迷惑埋下伏笔。


二是面面俱到使得研究内容混乱,为了容纳构建起的庞大体系,研究内容最终呈现出的章节会非常多,达到六七章之多。有些章节都在阐述已有研究做的工作,创新性的内容反而论述不够充分。表面上看,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都是无用功,并不是你的创新性主题要研究的内容。而且这么多的章节,内容结构的逻辑一定很难处理,会出现关系混乱的情况。


002摈弃面面俱到的思维才能理清研究思路


面面俱到体现了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非常好的,但是用到学术研究上就会出问题。总担心不面面俱到,论证是不是不充分啊,看问题是不是不全面啊,评审专家是不是觉得有些肤浅啊。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学术研究讲究原创性,不走寻常路,就是要打破面面俱到的思维,没有必要非要构建一个大框架,把别人的东西纳入你的研究中。你只要说清你的贡献,在哪个点上往前推进了一步即可。研究内容的论证要紧紧围绕你贡献的那个点展开,要摒弃大而全的框架结构。


003一根筋才能形成逻辑严密的论证体系


一根筋是指研究展开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一个创新性主题展开,层层递进,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着重体现在文献述评时要一根筋、研究内容撰写时要一根筋。


一是文献述评时要一根筋。做完文献梳理,撰写述评结论时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述评,下边是比较好的教育部项目申报书的写法:“通过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尽管诸多学者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作了可贵探索,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①大多数文献集中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模式、制度、绩效、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研究明显不足。②虽有少数文献对某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以及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多属于个案研究、定性研究,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总体状况的定量研究明显不足,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评价研究更是匮乏。③缺少一个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没有建立全面评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这里就做到了一根筋,三个方面都是围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展开,而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果述评结论不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或者是一种并列式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梳理撰写。如果述评结论写了五六个,实际上已经不用再继续往下看了。


二是研究内容撰写时要一根筋。围绕你创新性的那个主题,展开研究内容部分的撰写。


下边是比较好的教育部项目申报书的写法: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

1、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状况及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略)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评价框架(具体内容略)

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评价(具体内容略)

4、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具体内容略)

5、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提升路径(具体内容略)”


这里可以看到,研究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各部分的标题就一目了然。除了第一部分“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状况及理论基础”,其他部分都是紧紧围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展开。这就做到了一根筋,逻辑严密,层次递进。自查一下自己的申请书,如果不是一个主题下来的,那么就陷入了面面俱到的思维陷阱,需要重新解构,把不相关的内容删掉,千万不要不舍得,有舍才有得嘛。此外还要把分析不充分的内容加上去,层层完善逻辑架构。


抓紧拿出自己的申报书,自查一下,是否犯了面面俱到的思维错误。不管是撰写申报书,还是论文,只要是做学术研究,都要一根筋,而非面面俱到。最后,祝小伙伴们都能中标教育部项目。


作者文章延伸阅读:


小涛说事儿:我是怎样拿到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

我的项目申报U型成长之路:6年科研,中标13项科研项目

小涛说事儿:为什么有了好的选题仍然拿不到教育部项目?


作者小涛,经济学博士,毕业于某985高校经济学院,某省属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农业经济,产业效率评价,应急管理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项,其他省级和厅级项目10余项。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等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咨聊认证专家,公号同名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个人微信laota0707。

  加入社群 | 科研辅导 | 写作打卡 | 科研精进 |成长日记

国家社科 | 投稿攻略 | 国社后期 | 期刊科普 | 论文写作

 论文精选 | 成长书籍 | 求职简历 | 文献专著 | 老踏干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