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星球

其他

武大教授吕德文:一个人干活,九个人监督,这在基层并不是笑话,而是事实

新乡土,已获授权网络上流行一张图,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基层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简单问题复杂化。
2023年12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科技

科研上的不自信,大都因为太多的摧毁性意见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信心。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信心比黄金更值钱。做研究也是一样的。我跟很多同学和老师接触下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待研究的态度是“蒙圈”。蒙圈的意思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做的研究有啥用,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自己领域里面的创新。她们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种情况之普遍,基本上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绝大多数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研究能不能得到好的成果,这件事是一种玄学。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家对自己研究这么没有信心?我知道,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造假的。很多同学无法复现自己师兄师姐的结果,也无法复现别人论文的结果。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别人造不造假,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自信的理由。他们造假,应该使得他们不自信,而不应该让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自信。然而,当我们看多了周围失败的例子,再回头看自己,我们也会变得没有自信了。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师兄师姐,甚至老师都做不到,我就能做得到么?这个问题,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摧毁性意见”,并且还是自我暗示的摧毁性意见。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摧毁性意见”?我给你们说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吧。设想一下,你现在是一个8岁的小孩。你在公园里跟你爸妈溜达。这个时候,你看旁边有人在拍球。然后你问你爸妈:为什么皮球是圆的?然后你爸妈反问你:不是圆的,还是方的么?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摧毁性意见。摧毁性意见基本上就,不去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利用一种反问,或者怼人的态度,去讽刺对方。这种意见并没有给寻找问题的答案提供任何新的信息,而是让对方觉得只要提问就会被讽刺被嘲笑,进而摧毁对方再次提问的勇气。大家看看,摧毁性意见,是不是太常见了?那么相对于“摧毁性意见”,还有一种叫做“建设性意见”。在刚才那个场景中,如果父母的回答是:“皮球为什么是圆的,这个答案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探索一下。”。这就是比较好的建设性意见。因为这种意见往往是朝着解决问题去的,而不是反问和讽刺。我们从小到大,接收到了大量的摧毁性意见,而很少收到建设性意见。我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就是背”。我在学政治的时候,我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就跟我说“政治就是背,别问那么多,你背下来就得分”。这些都属于摧毁性意见,因为它们没有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而是为了不让我继续提问。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以后,大家自然而然就变得不自信了。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文章,讲的是一家人移民去了美国。移民的时候,孩子还太小,并没有上过国内的小学。后来过了几年,这家人回国探亲。然后亲戚说“你家孩子一看就没受过欺负”。这个事非常有意思。美国长大的孩子,他们真的很少受欺负,尤其是很少受到老师的欺负。这种欺负,大多是心灵上的“摧毁性意见”。这些摧毁性意见听得多了,我们就丧失了提问的勇气了,我们也丧失了好奇心和自信心。回到科研上,当我们踏入一个陌生的研究领域的时候,我们出现蒙圈的感觉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如何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研究,每个人的境遇就截然不同了。国内有很多的老师,在跟学生讨论和开会的时候,喜欢批评学生。批评完了就完了,也不告诉学生如何去改进。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堵死了学生的一条路。几年前,我接触到真正的科研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那种感觉就是“久旱逢甘露”,“雪中送炭”。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我的导师,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先指出我的错误,然后告诉我到底错在哪了。这种讨论就是建设性的,不是摧毁性的。我们初入一个行业,犯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批评了事,而是建设性的引导。如果我们把导师和学生的思维画出来。大致就像上面这个图里面,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圈,老师的思维也是一个圈。由于老师的学识和眼界跟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思维往往没有交集。在这个时候,导师和学生需要相向而行,直到导师和学生在中间的某个位置遇见对方。如果导师经常给学生摧毁性的意见,导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就会变大。这表明导师不愿意往学生的方向走,而是逼着学生自己往导师的方向走。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有时候,由于学生思维上的误区得不到纠正,而导致学生走向错误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只有导师给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了,才表示导师愿意往学生的方向前进,也愿意告诉学生往什么方向走才是和我接近。遇到一个能给你建设性意见的导师,是极其难得的!在国内,懂得我写的这些的导师,就已经很少了。绝大多数导师会说,你不知道学生有多气人。我当然知道。而且我比多数教授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我们国内的同学们,真的可能是全世界最可怜的学生了。大家从小到大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滋养”。大家内心实际上堆积了大量的“摧毁性意见”。并且由经年累月收到的“摧毁性意见”,产生出了“摧毁性思维”。大家可以上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b站看看。最近比较流行的就是那种“怼人”的视频和段子。只要对方有一点点让自己不爽的地方,直接就开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种视频的,因为这些视频拍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再看看知乎的留言和回答,基本也都是摧毁性的意见。大家不会真的帮你提供什么帮助和建议,而是去讽刺和谩骂。我在知乎上写的很多文章里,也收到了大量的摧毁性的言论,但是这些对我来说没有用,因为我懂这些道理。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们不懂。甚至还有人说“我们得反向push导师”。这是极其荒谬的。如果一个导师散养你,那你再怎么反向push也没用,因为导师的权利极大而且你的反向push就把导师push走了。同学们受到了太多了错误和摧毁性思维的引导,以至于导师和学生沟通的成本极大增加。这是我正在面对,而且将来要长期面对的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在这个时代,我的的确确见到了大量的“功利心“极强的学生。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和老师,一定要记住:摧毁性意见很容易,但是建设对方的思维更重要。更多详细的例子可以到我的知识星球里面观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吧: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像驾校了?

最近看到高考结束以后很多人都在为报志愿而纠结。我回想了一下我当年高考的感觉,也稍微对比了一下咱们国内的大学教育和美国这边的教育。我突然觉得,我们国内的教育系统在朝着“驾校”的模式不断前进。那什么是驾校模式呢?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在高考以后,趁着暑假把驾照考下来。我当年高考完没这么做,后来都读硕士了,才去考的驾照。我报的驾校叫腾达驾校。之所以选择这所驾校,是因为同学推荐这里拿证是最快的。当年报名费3500块钱。交完钱以后,一个月不到就给约了科目一的考试。之后又过了一个月就给安排了上车练习科目二。从报名到拿到驾照,一共不到3个月。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在哈尔滨是最快最省事的了。腾达驾校是一所特别神奇的驾校。科目二的练习,只花了2个礼拜。每天早上去驾校练车,下午5点多才回家。练两周以后就考科目二。因为腾达驾校的强大背景,我们这些驾校学员可以在自己的驾校内考科目二。后来科目三,我们也只练习了一个上午(其实就开了一趟),第二天考试就顺利通过了。我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哈工大附近有几所很有名的驾校:龙运驾校,哈工大驾校,等等。但是这些驾校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拿证,总是磨磨唧唧的。所以慢慢地去的人就少了。我相信,很多人去驾校学开车的时候,都会遇到素质极差的教练,动不动就骂人,还经常暗示收红包,还有烟之类的。但是,这些都能忍,最让人感觉苦恼的是,我们辛辛苦苦在驾校学完了以后,还是不会开车。这种情况,已经普遍存在了,以至于我们在报名去驾校学车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驾校其实不是教我们开车的,而是帮我们考证的。可是,这个过程,实在是让人痛苦。大家忍着教练的责骂不说,还学不到什么东西。我记得教练教倒库就是,把方向盘打几圈,然后看哪个位置,然后再打几圈这极其傻逼和死板的方式,稍有不对就开始一顿骂。而真实的开车,根本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开车就是会有失误,然后再调整。可是,驾校偏偏不这么教。驾校一定用一种极其死板的方式,出了错不教你如何调整,而是完全重来。这种傻逼的教学方式,让你在几星期以内,把任何对于开车的热情都给磨灭掉,甚至你都不想碰车了。最后等你拿下驾照以后,还得找人带着你去练车才可以。这就是驾校。那么现在我们来反观现在国内的教育,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丢丢的相似?我们经常抱怨教育的方式太过于“应试”,就像考驾照一样,大家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考试而不是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抱怨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教育的问题,不是应试,也不过过于追求应试,而是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刻意地被老师们把知识里面的逻辑给强行打破了!而打破一切逻辑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驾校了。在驾校学车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先自己尝试去倒车。一旦自己尝试了以后,出了问题我们再去调整,直到把车倒进去。但是驾校不许我们有任何质疑,不许我们有任何尝试。一切必须听教练的。任何错误,教练都可以找到毫无关联的理由来责备学员。在学车的时候,教练只会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但是教练自己也不知道这些经验到底是为什么。这就是没有逻辑的极端情况。回到大学,我记得在大二学习算法课程的时候,最让我感到绝望的是,老师在介绍完一个问题以后,先是给大家说了一下如果直接去求解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算法的复杂度就会特别的高。然后紧接着老师就会把这节课需要讲的算法给大家写出来。再然后就是来一大段的证明。我当时学到这些算法和证明的时候,一头雾水。不是因为我看不懂那些证明。恰恰相反,我看得懂老师给的证明。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证明这些东西?我更加好奇的是,老师说如何从一个复杂度非常高的但是非常直观的算法,一步就跳跃到这个优化的算法的?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个让我困惑和崩溃的感觉叫做逻辑的断层。我们国内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会考虑逻辑的断层,也不会帮学生一点点把逻辑间断裂的部分给衔接上。大家一直都喜欢MIT的Gilbert
2023年10月2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聊聊就行,不必当真”:为什么学术理论不受政客待见?

许多人的学习不再是为了提升自己,不再是对做一个好人、过一种好生活、塑造一种良善政治秩序的深入体察和反思。学习是被预先限定了目的一个领域,这一目的就是获得学历、证书的认证,从而有资格从事谋生的行当。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去道德化的乡村:性工作者合理化,混混职业化...

在农作中省下来的劳力,并没有在别的生产事业中加以利用,很可说大部分是浪费在烟榻上,赌桌边,街头巷尾的闲谈中,城里的茶馆里。”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导师神总结:读博失败的10个作死大法

导师们期望毕业年级的博士研究生们能达到讲师(proto-professor)的水平——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非常熟悉。他们应该有能力去做好选题,并以合适的篇幅和视角去解答研究课题。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中国SCI论文撤稿占世界 44%,学术腐败“谁来买单”

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自媒体之一。
2020年8月18日
其他

和大学老师结婚到底有多幸福?

来源:麦可思研究、学术志、今日教育传媒等
2020年5月26日
其他

恩格斯一共救助过马克思多少钱?

“这时唯一能使我挺起身来的,就是我意识到我们两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而我则把自己的时间用于这个事业的理论方面和D的方面。”
2019年12月2日
其他

“存在即合理”错在哪?

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自媒体之一。
2019年10月22日
其他

如何评价厦门大学田佳良学术造假、辱华事件?

田佳良使用的jingri行话中有几句还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作为研究jingri的日常工作,有必要收录下来,比如“支意盎然”、“恶臭你支”、“恶臭国人”、“支事”、“支人之所以为支”。
2018年4月2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哈工大没落了吗?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来隶属国防科工委,现属工信部,身为国防七子的他有一些特殊性,因为专业偏于工科并且有些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使得哈工大的很多研究成果和论文不能够公开发表,因此在排名上也会落后很多。
2018年2月15日
其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牛在哪?

此外,近年来备受国人关注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首位华人何江、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尹希、百度总裁张亚勤、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杨培东等均为中科大校友。
2018年2月11日
其他

学术界的腐败早已不亚于商界和政界

其次,他们早年的曲折和进入学界初期的困窘使他们急于寻求补偿。他们少时追随太阳时,舍我其谁的骄傲在经历了饿其体肤的记忆、上山下乡的磨洗和“脑体倒挂”的尴尬后,而今常常表现为对权力的迷恋和资源的贪婪。
2018年1月18日
其他

陈省身: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不对!

设想一只蚂蚁在多边形的边界上绕圈子(图1)。每经过一个顶点,它前进的方向就要改变一次,改变的角度恰好是这个顶点处的外角。爬了一圈,回到原处,方向和出发时一致了,角度改变量之和当然恰好是360°。图1
2017年10月5日
其他

哈佛学生用数据阐述“运气从何而来”

effect,热手效应来源于篮球运动,指比赛时如果某队员连续命中,其他队员一般相信他“手感好”,下次进攻时还会选择他来投篮,可他并不一定能投进)1985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homas
2017年10月4日
其他

郑渝川 | 戴维营和谈带来的和平曙光

1978年9月,受美国总统卡特邀请,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抵达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就中东问题和平解决方案展开会谈。
2017年10月4日
其他

一文读懂屠呦呦的诺奖级贡献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7年10月3日
其他

引力波=杀气(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7年10月3日
其他

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妇女、农村人口、年轻人和老年人自杀?

但首先吸引海内外学者的,并不仅仅是这么高的自杀率,而是中国特殊的自杀模式: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妇女、农村人口、年轻人和老年人自杀,而不像西方多数国家那样,集中在男性、城市人口、中年人?
2017年10月1日
其他

科学家遇上流氓怎么办?中科大专家称遭某董事长威胁“锤杀子女”

彭承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主持研制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有效载荷和地面科学应用系统。
2017年9月30日
其他

血统贱民:朝鲜法定的3个阶级51个阶层

日本官厅反动官僚、产业国有化后的资本家、土地改革时有5亩以上土地持有人、亲日亲美分子、富农地主、原朝鲜社会民主党员、1945年后越北者、佛教徒,基督徒、哲学家、反党反革命宗派分子(即是党内反对派)。
2017年9月29日
其他

美国中产阶级为什么不买奢侈品?

梅丽尔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鸡不会因为背上插了几根五彩斑斓的羽毛就变成孔雀。其实,美国人也不是不喜欢高端品牌,但奢侈品的消费者大多只限定在固定人群,比如企业金领、时尚界人士、演艺明星、职业运动员等。
2017年9月28日
其他

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同时,他一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和手段来帮助那些生病的人。不久前,他帮助组织了一次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主题的国际会议。在会上,他说:“人生幸福的真正来源并非为自己谋利,而在帮助他人。”
2017年9月28日
其他

在北大的我为何要替非“211”学校说话

分配不太公平,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公立大学,其经费都在明显增加。而从国家财政考虑,如何使用增量部分,是有很大的灵活性的。因此,211工程到底是关门大吉,还是进一步拓展好,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立场及观念。
2017年9月26日
其他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高贵

对啊,这样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搞清楚读书的目的,摆正态度,不要那么功利性,沉下心了慢慢思考着读,不为赶进度而纠结;各人的理解力,接受力,阅历经历等等不尽相同,无可比性,只要自己有改变,那就不虚此行。
2017年9月12日
其他

官员激励与中国经济(水平盖过99%经济学家)

经济学里面,我们说政府可以扮演掠夺之手,也可以变为帮助之手,或者协助之手。其实一个地方政府怎么从掠夺之手到协助之手的转换,我觉得中国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治保护。
2017年9月12日
其他

北大光华周黎安:中国房价不断创新高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再看一张图,横轴代表20年的的人口增长率,纵轴代表地块离城市中心CBD的距离,这两个数据是正相关的,说明:发展越快的城市,越倾向于朝城市外围发展。像北京,从二环,到六环外,不断扩张。
2017年9月11日
其他

教师节:涨工资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就不能将一部分科研经费变成基本工资,然后再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这种体制内的结构性调整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财政负担,因为总量不变。令人悲观的是,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基本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7年9月10日
其他

婚姻制度:一个正在走向消亡的制度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7年9月6日
其他

究竟是哪些男人在嫖娼?

其次,夫妻之间的爱情才是最可靠的保障。与那些感情已经破裂或者很不好的夫妻相比,如果双方的感情比较深或者很深,那么丈夫找小姐的可能性就只有前者的6%。老百姓说的“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就是这个道理。
2017年9月2日
其他

谁在看“ 苍老师”?

请读者注意,这里说的是各种图像资料,不包括任何文字描写;而且说的是“上年”,不包括更早以前。如果我们问“到目前为止看过任何一种黄”,那么下列的百分比会升高到何等地步,真是会“亮瞎我的钛合金眼”啦。
2017年8月27日
其他

真实的温州:善于经商只是它的表面!

温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泉州、莆田一代,所以温州和闽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圈,温州沿海的渔民都说闽南话。后来,石狮的走私淘到第一桶金的走私贩子金盆洗手,改行做点别的生意,也是从温州照搬:打火机,鞋子,服装。
2017年8月25日
其他

大学生之性,乱套了吗?

3.即使到2020年,男生中“有性”的可能比例也只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女生中不过是四分之一。这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2017年8月22日
其他

台湾与大陆: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

战后新一代的台湾人对中国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那五十年间自己的家乡发生些什么事,他们知道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却排不出台湾由北到南的县市;他们跟著唱《长城谣》歌颂关外,可是不会唱母语的民谣。
2017年8月18日
其他

一位教师的惊人自白:我为什么不愿教“穷人家”的小孩?!

这种小孩先天性逻辑思维差,但如果有幸遇到懂教育、愿意观察孩子的家长,他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会针对这种情况做相关的很多练习,可能不会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肯定会缓解。
2017年8月17日
其他

牛津教授项飙:我们应该“认命”,但不能“认输

他失去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物质生活来源保障,而且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那种文化,那种民主评议这些东西。有过那样几十年乌托邦经历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很惨的、需要帮助的人,历史一下子给切断了。
2017年5月10日
其他

我的八任社会学男友

他很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好男人应该尽量去理解女人,哪怕女人说的话稀里糊涂,男人也应该尽量去阐释,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批评人家。他也把我第一任男友帕森斯骂了一通,说他那种模式变量太浅薄了。
2017年5月9日
其他

普通人

我想起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的父亲凭借他漫长的人生经验,告诉鲁滨逊:“社会的“中间状态”是世界上最好的状态,既免遭下层人的艰辛困苦,又不为上等人的骄奢、野心和妒忌所累,最能使人获得幸福。”
2017年5月8日
其他

朝鲜衰在哪?

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进行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两场战争积累下来的威慑信用,在美国决策层那里业已贬值为零了。几十年过去之后,我们迫切需要认真反思那些对中国安全和外交战略至关重要的认识论问题。
2017年5月7日
其他

除非混到大牛级别,青椒必须靠自我剥削完成工作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此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可联系(微信:wsf_ww),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2017年5月6日
其他

什么是人民的名义?

何为水的道理?第一是利万物,而非重在利高贵;第二是趋下,总往高贵所不耻的卑下地方去,与底层群众在一起,艰苦朴素,不以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鉴赏力为荣;第三是不争,顺势而为,谦虚谨慎,“俏也不争春”。
2017年5月4日
其他

观察了14年才发现,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今年“两会”上,火箭军的两会代表,火箭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李贤玉出名了。她是高二参加的高考进入北京大学,还是当年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从这个角度看,天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采访中她却说:
2017年5月3日
其他

《人民的名义》神级台词和教科书级演技整理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此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可联系(微信:wsf_ww),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2017年5月2日
其他

必读 | 乡村爱情专题研究2017年春季学期大纲

3.《乡村爱情》第九部前10集围绕县长为象牙山指派新任村长展开,刘能赵四联手反对外来的新书记介入以巩固既有利益。请比较分析这一现象与费孝通《双轨政治》《中国士绅》中表达观点的异同。
2017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