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子"到"处“说”

徐新标 世外之友 2020-08-26

 老子到处“说”


01
引子:这几天艾芬医生“早知如此,老子到处说”成了互联网金句,特别是前天,互联网封贴删贴导致的网友接龙大赛几乎成了网络大奇观,有人称之为是千千万万个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咱也蹭蹭热点,讲讲准备出走的老子,让函谷关长伊喜拦住后,老子横下下决心“说说”,写成中国历史上光芒四射、气冲斗牛的《道德经》,让函谷关变成“货真价实”的“老子到处说”的地方。(原标题《老有所终的老子》

超级犬儒“话”冯道



正文:老子,中国道家学说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楚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皇家图书管理官员。传说孔子适周时,曾问礼于老子。孔子对老子评价是:鸟,我知其能飞,鱼,我知其能游,兽,我知其能走,至于龙,我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周朝是各诸侯的宗主国,其文化典籍数量质量上,不是一个小小的鲁国所能比匹的。所以可以想象,当好学的孔子来到周朝皇家图书馆,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资料时,他很可能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而馆长老子学术通博,面对这个来自鲁国的“乡下人”,老子的学术素养,可能是孔子当时闻所未闻的。加上老子清净无为的谦和,待人接物的优雅,谈吐交流的风趣,老子的风范在求学的孔子眼里,人中罕见,所以孔子云:老子犹人中之龙邪?

孔子评价老子的话,有点像崔小春老师评价宋福杰老师的一句话:宋老师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人。
  
 地域溯源-泰兴故土上消失的宁海古城


 人中之龙的老子,不惯周政
之腐败,所以想走出周国,找一个地方归隐。老子的这种心态是想超然,但还是没有逃脱后辈钱中书总结出来的围城心态。就我们知道的世界历史而言,当时的世界除了古罗马,希腊,地球上其它地区绝大部分民族国家部落比,当时的周朝,咱是最好的。老子像一个老小孩一样,离国出走,到达周的边界函谷关。关长伊喜是一个有点见识的武人。你要走可以,必顺留下一点东西给我。根据史料记载,令尹子也是向老子强行索要,和强盗们索要卖路钱差不多。但老子虽然为官多年,只有一脑子的思想,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和一手的好文字。伊关长知道老子是一个没有多少油水可以榨取出穷官,他做出了一个让后来中国人都要感谢他的举动,决定就向老子要思想,要文字。所以伊喜把老子带到一个房间,给了老子竹编和笔刀。老子一写就是几天时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经》,老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一辈子最大的光华,居然在这里,然后出关而去。

中国人中了《通鉴》类史书的“尸毒”!

老子跨牛出关的形象深刻在许多中国人心里,也刺痛了中国人的心,跨牛出关的老子去了什么地方?
  老子真是如许多历史资料所说的,出关后就不知所终了吗? 
  后来有很多不甘心者,所以他们编说,老子出关后化胡为僧,后来传到中国的佛教,就是经老子点化的结果。也有人说,老子出关,找到一个修行的好地方,把自己修成神仙......想像很多,不管什么结局,都比找到一个安静地方,又清净无为地死去的要美,要好。 
  十分可惜,据我考证,出关后的老子,还真是找到一个地方,清净无为地活了下半生,然后又清净无为地死了。这段可以佐证的文字,就在庄子《养生主.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原注:司马云:老子也)
  第子云:“非夫子之友也?”
  日:“然!”
  “然吊焉若此,可乎?”

大宋当年糊涂帐,刀叔戏说岳阳楼

  日:“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我入吊,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这段古文大致意思说:老子死的时候,一位叫秦失的人,跑老子家里,只哭了三声,就出来了。有一位叫第子的问秦失:你不是老子的朋友们?秦失回答:是既然是朋友,哪有这么追悼的?秦失回答:活着老子是人类,我与其为友,死去老子已经不是人类,他顺时而来,适时而去;安时处顺,人类的哀乐礼到即可,对他没有用了。秦失看到“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不能适当,所以他坚持哭三声而出。

笔者在这个地方想要讨论的不是什么思辨话题,而是庄子《养生主》里,记述的老子去世时“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的细节。老子与孔子同代人,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479年,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286年。老、庄之间,生存时间相距不超过两百年。所以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大致可信。根据老子性格,出函谷关,是想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清净无为地活。但与世无争不等于隐姓埋名,而且对于当世之老子,也没有这个必要,他的大名几百年后,才被世人广知。在当世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世界还有一个大师,叫李聃。所以出函谷关的老子,不但没有埋名,他找到了一个地方(很可能是秦地)后,还和一些当地文化人有着交往,比如养生篇中所提到的秦失。

从庄子养生篇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比如老子死时,年龄应该不大,因为有老者哭之如子。当时之人,七十绝对是高寿,周王朝能活到七十的人就更少,所以哭的老者,小于七十岁的可能性大,而即便有七十老者,哭之如子,所以老子死时,应只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历史上有太多人知其生,不知其死,或者不知其生,也不知其死,特别是像老子这样的人,在函谷关到处一说之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如果能把他的结局,考证出来,对于我是一件开心的事。




  皇帝犯法,与谁同罪?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