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梁武帝的“学术围剿”

徐新标 世外之友 2020-08-26

南朝“科玄论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派人喑示范缜,如果范缜能在论战中“主动”败北,朝庭将授他“中书郎”一职。其时的范缜,任职宁蛮主簿。

“宁蛮主薄”相当于南齐王朝县处级干部。根据南齐官制,“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中书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或者“国务院秘书长”。面对竟陵王萧子良的“高官厚禄”,范缜淡然一笑道:“即使王爷让卑职出任中书令,我也不会‘卖论求官’。” 

南齐王朝的“科玄论战”,没有“威逼”,只有“利诱”,所以相对公平公正。《神灭论》作者范缜,坚持住了自己的学术良知。十分可贵的是,范缜的学术对手,如萧子良、沈约、萧衍等,也是一群有风度、有涵养的对手。“论战”结束后,当世之人,对于“有神”、“无神”,灵魂“灭”、“不灭”等议题,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在“灵魂”、“上帝”、“神仙”等标准没有统一之前,这些问题,注定无解,但范缜的《神灭论》却开始传播天下。

        对于范缜《神灭论》的作用,如果这个世界,就如同宗教家们宣扬的那样,“有神有佛”,《神灭论》就是一把鞭策宗教,让宗教更加合理的鞭子。如是这个世界,是唯物主义者宣扬的那样,“无神无佛”,范缜《神灭论》就是中国人揭示唯物主义真理的又一个历史性开始。
      南齐建武年间,没有“卖论取官”的范缜,因为有政绩,出任宜都太守。到任后,范缜看到辖地有许多神庙,所以下令捣毁,其中有许多佛教寺庙。
      范缜捣毁神庙、寺院的做法,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可以理解。但用行政手段,禁止宗教发展,不符合现代人理念。但这里面有“矛盾”,自“宗教”产生之日,就有许多人打着宗教之名,欺世盗名,诳财骗色,而“宗教”与“伪宗教”,某些时期,很难界定。另外,对于宗教,发现两“疑似规律”:
       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从“伪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曾让人指责为“异端邪说”。如同历史上所有的“谶言”,都是从社会“谣言”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宗教发展,遵守“鲁迅定律”: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公元501年,梁武帝萧衍取齐而代,称帝之初,开始推崇佛教,且身体力行,如不杀生,坚持素食,日常饮食,以蔬菜为主,节敛治国,穿打补丁的龙袍......同时,通令全国:小县有能者,迁大县;大县有能者,迁二千石。
    梁武帝的这一诏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魏晋以来的豪门政治,南梁王朝开始唯才是举。此时,正在地方任太守的范缜,因为官清廉,政绩较著,升尚书左丞。数年后,又升任中书郎。
    “中书郎”这一官位,是当年萧子良收买范缜的“价位”,范缜没有出卖自己,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到了“中书郎”职位上,这一历史细节,较为励志,属中国历史之中的“正能量”。但此时范缜的直接领导中书令沈约,是范缜科玄论战中的主要学术对手。
    沈约这个人,是当世泰斗级的人物:一、梁朝的开国元勋。南梁创建,沈约有临门一脚之功。梁武帝称帝后,曾有一叹:“起兵三年,诸将有功,然成帝业,约、云二人也”。“约”,即为中书令“沈约”,“云”,为梁朝大司马“范云”。沈约同时还是《晋书》、《宋书》的作者,此人和梁武帝一样,是佛家铁杆信徒,范缜昔日的学术对手,如今变成了君臣,或者同事。给范缜提官的梁武帝、沈约,没有忘记当年的“科玄论战”,他们对当年科玄论战没有结局的“结局”,十分不满,所以梁武帝在签署了提拔范缜为中书郎的圣旨后,又下了另一道圣旨《敕答臣下神灭论》,诏令梁朝包括沈约在内的六十六位朝臣,对范缜的《神灭论》,进行一场学术围剿。
    圣旨里说:“神灭之论,如笃时之虫,惊疑浩瀚之未来;滞甃之蛙,揣测河汉之远大。如果一个人,抱孤陋而守井干,哪里知道天地之长久,溟海之壮阔?孟子云,人之所知,远不如人之不知。三圣设教,皆云不灭。礼记记载:三日斋必见所祭,神灵之存,可验可证,今天圣上答臣下《神灭论》,若非草木,谁不歌叹......”

     梁武帝的这段圣旨,提供了一个验证宗教神灵的方法,“三日斋必见所祭,神灵之存,可验可证”,哪位宗教师用这种方法验证一下当下所有的宗教?

      这算不算中国古人关于宗教的双盲实验?

     “长江断流”可能是古老的“广陵潮”僵尸复活!

    南梁大臣接到皇帝圣旨,大臣们多不敢不如“草木”,所以纷纷表态发言。
    临川王萧宏答道:“拜读圣旨,臣感觉其中妙味,如日月之光,足令迷者知返......”
    建安王萧伟答道:“天识昭远,圣情如渊,可以使臣等庸昧之人,知道自己的庸昧之处。”
    宰相沈约回答,更是“言真意切”,他说:“神本不灭,天经地义,神灭之论,骇人听闻,拜读陛下答《神灭论》恩旨,寻览忘疲,回味无穷。陛下这道圣旨,不但可以降服外道,还可以永摧魔众,是不刊之论,万世导航。”
    沈约的马屁应答,有“一句顶万句”的味儿。
    散骑常待菬琛,干脆指责《神灭论》为异端邪说,为诡经。
    太常卿庾咏回答,比较“魔幻”,他说:“臣伏览陛下圣旨,一遍还没有读完,家里的回廊上,已经祥云缭绕......”
    建安王参军沈绩答辞,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比其它大臣的应答,长了数倍,他指责范缜的《神灭论》是“白马非马”式的诡辩,范缜这个人,“魍魉摧其颊”了,让魔鬼抽了耳括子了......
    大臣一边倒地支持梁武帝,对范缜造成很大的舆论压力,一时间,范缜和他的《神灭论》,都要臭大街了。
    但梁武帝只想借助批驳范缜的理论,大兴佛教,他没想在政治上打倒范缜。所以南梁大臣猛烈地向《神灭论》开火的时候,没有人把范缜拉到大街上批斗,范缜还能悠哉悠哉地作他的中书郎。
    果然,经过梁武帝精心准备的学术围剿,批倒《神灭论》之后,佛教在南梁王朝,开始独大。
    对于南梁王朝的这场学术围剿,近代学者梁启超考证:当年梁武帝敕令六十六位大臣,对《神灭论》进行表态性发言,六十二位大臣,对神灭论进行批驳,但有四位大臣认同范缜观念,反对批驳《神灭论》,即便像梁武帝那样的铁杆佛教徒统治的国家,中国人的信仰自由还是有一定保障的。南朝风流,由此可见一斑。

皇帝犯法,与谁同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