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令营 | 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专场

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专场

12月21日 下午


12月21日,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专场”在朗润园致福轩召开。本场会议由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歆主持,共有六位演讲嘉宾,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者们探讨了国际贸易、结构变迁、内生产品周期、贸易信贷等多个话题。


  一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徐扬,演讲主题为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三大产业间的劳动力再分配:基于中美的应用。他使用多国三部门多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该模型中,国际贸易和技术变革通过改变家庭支出和中间投入在各部门的份额来影响产业结构。该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显示,与中国的贸易解释了美国一半以上的制造业份额下降; 而对于中国来说,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份额的增加同样重要。


  二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演讲主题是结构变迁和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王勇副教授从热议的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人为压低这一问题展开,将Balassa-Samuelson框架扩展到具有结构变化的三部门模型,并展示了该模型与标准Balassa-Samuelson模型相比,可以更好的定量拟合两国的结构变化和实际汇率的行为。该模型包含了国际贸易摩擦和劳动力市场的摩擦,他认为其中影响中国实际汇率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劳动力从农业再分配到制造业的摩擦下降,并通过反事实分析展现了劳动力市场条件和结构变化在确定实际汇率动态中的重要作用。


  三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南京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邵昱琛,演讲主题是异质性行业的内生产品周期与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证。她考虑了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生产率的差异对产品周期的影响。她的研究发现,产业会内生性地选择进入不同的行业,只有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产业才会展现产品周期的动态模型。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模仿风险缩小了展现产品周期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的强化会降低产品周期贸易的集约边际,而与扩展边际无关。


  四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演讲主题是垂直一体化与工资差距:理论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实证。他的报告介绍了一个两阶段生产的Melitz模型,在该模型中,由于不同生产阶段对非熟练和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不同,中间产品的进口影响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他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的互补与替代效应不同的情况下,全球化对垂直一体化和工资的不同影响,并使用企业数据和贸易数据发现,我国的垂直一体化与劳动力工资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


  五  

第五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张鹏杨,演讲题目是产业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出口加工区的准自然实验。他讨论了我国出口加工区成立之初的“主导产业”扶植政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影响的机制。他认为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发挥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作用且要“精准定位”,然而又不能“无所限制”,政府产业政策的边界还应当以不造成资源错配为前提。


  六  

第六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俊杰,演讲主题为贸易信贷及其扩张性影响。他以2007-2008年金融危机为冲击研究了贸易信贷对出口企业销售额负向影响的放大效用,发现危机前对贸易信贷依赖较多的企业在危机后销售额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相比而言,他认为金融危机对依赖银行的企业的负向效果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一个同时存在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的模型,并从贸易信用的信贷成本和中间产品投入两个方面探讨了贸易信贷负面放大效果的成因。

撰稿:高婧雯


“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

系列专题报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