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思《都挺好》丨宽恕不该如此廉价

[英]海伦·肯纳利 生活书店 2023-03-23



这是生活书店2019年的第54篇推送


《都挺好》的大团圆结局,引起了一片吐槽声:明玉原谅了家人,但观众却不原谅编剧和导演:既然家人这样伤害明玉,为什么明玉还要宽恕他们?既然家庭是伤害的源头,回归家庭的意义何在?原生家庭和个人成长的矛盾,真的不可化解吗?


关于宽恕

文丨[英]海伦·肯纳利


在你处理童年创伤的时候,你可能会怀疑你是否需要宽恕对你施虐的人(们)。关于宽恕的观点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宽恕是康复很必要的一部分,另一些人认为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被宽恕;一些人认为,宽恕一个施虐者可以帮助自己达到平静,另一些人认为宽恕是让施虐者脱身,会给受虐者制造更多的压力。你需要想一想宽恕对你意味着什么。如果你真的决定宽恕虐待你的人,要确定这是因为你已经认清楚了施虐者的方方面面,你已经理解了他们的弱点和局限性,你能够共情施虐者,并决定不会通过贬低自己的身份而去宽恕。确定在宽恕的过程中,你不会加强你的责任感或自责感,你不只是简单地试图在条件还未成熟的时候,就通过以宽恕而隐瞒实情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你没有“宽恕”只是由于社会或宗教的压力。   



宽恕不是“全或无”,它不是一件绝对的事情。你可以宽恕某个人的一些事情,但是,不会宽恕另一些事情。例如,你可能会宽恕你的母亲对养育职责的疏忽,但是,不能宽恕她在身体和情感上对你的伤害。

 

一旦开始考虑宽恕,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宽恕曾经遭遇虐待的自己。宽恕虐待你的人或者没有保护你的人,并不是必要的。你可能达到、也可能无法达到宽恕的态度,但是,你仍旧能够和你的过去达成和解,并且继续你的生活。


和你的家人沟通


有一些人可能足够幸运,成长在一个充满支持的家庭中,你可能和家庭成员有着良好的关系。另外一些人则可能在家庭中遭遇虐待,即使长大成人,也仍然可能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存在困难。有一些家庭成员可能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施虐和无礼,而如果你想和你的家人保持交流,我们值得花一些时间学习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有困难的关系。许多幸存者们希望和他们的原生家庭保持某种接触,但是同时也要避免感到恐惧、被贬低或者被利用。



很遗憾的是,在彻底地回顾审视之后,你们中的一些人会发现,唯一的处理方式是切断和他们的联系,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这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不只是关于和重要的人之间的真实联系,还包括希望。所以,许多关于家庭的希望,你们从来都没有过,你不得不接受你从没在家里获得过安全和尊重的事实,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完成这一节的任务时,你需要记住,你可能要么正在走向和解和更好的关系,要么你可能会走向重大的妥协,要么你会发现自己正准备离开你的家人。


我们的原生家庭遗产


我们成长的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机构,对我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成长所在的家庭也是我们的习得环境,即使长大成人,我们也会携带着反映出我们家庭影响的信念系统。这些信念系统中,有一些信念是完全无害的,有一些会对我们很有帮助,有一些则十分具有破坏性。最后一种可能成为你发展的障碍,阻碍你自己生活方式的形成。


那些具有破坏性的信念系统,会阻碍你受到尊重、得到保护,或者影响你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在第13章,我们讨论了尝试“捕捉”无益的信念和自动化思维的好处,这样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反省并挑战它们。可以像应用在其他情境中一样,这也可以应用在家庭情境中;但是,你会发现,在家庭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伤害你、让你痛苦或恐惧的想法或观念,是更困难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在家庭中发展出来的信念系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这些信念系统似乎不能用文字来表达;它们通常是更为“感受性”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信念系统可以被很微妙的暗示所引发。


那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内在世界”有着太深的影响,因为,我们从婴儿期就从家庭里习得我们的经验,家庭对我们有着强大的、立竿见影的影响,有时甚至不需要通过语言。如果一个孩子接收到的是积极的信息,这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么,回到家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治愈和支持,同样,也不需要语言。


例如,如果一个家庭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是重要的,我们很爱你,我们会尽全力保护你。”在这样的家庭中,一个人可以随时感受到价值感和安全感,从家的正门走进去,你就能够感到精神振作。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给孩子的信息是:“你让我们很失望;我们不相信你;不要设法从我们这里获得支持。”那么在这样的家庭里,一个人可以触及的感受是羞愧、焦虑和不安全感。



另一个阻碍你维护自我需求的是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所说的“取悦障碍”(the disease to please)。她谈到,将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有时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我们一味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忽视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将会耗竭;我们会变得充满愤恨,当然,我们的需要也不会被他人所满足。


你不必担心维护自己就意味着敌意和冷酷——事实并非如此,那是有攻击性的人,而不是有自信的人,有攻击性的人只考虑个人的需求或欲望,而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你应该已经从对你施虐的人那里体会过这一点。自信的人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同时也会把他/她自己的权利放在心上。自信意味着,可以不用攻击性、被动性或者操控性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你的需要。如果你尊重你自己,同时也尊重他人,那么你是自信的。如果你想学习和他人的相处之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平衡。如果没有这种平衡,你将被欺凌,或者你将成为欺凌别人的人。



虽然,做到自信的第一步是自我指示:“我需要什么或者我想要什么?”但是,第二步是要更慎重的:“这是合理的吗?这是可以做的吗?这是公平的吗?”接着,你可以继续形成一个合理的命题,它反映出你的需要和他人权利之间的平衡。最终,通常会达成折中。

 

任何为自我维护而抗争的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反对,你要对此做好准备。这在家庭之中和家庭之外都会发生,但是,家庭成员往往非常善于让那些挑战家庭稳定的努力付诸东流。这并不是说你只能等着被反对和控制,但是,你应该对此做好准备。一些反对是非常直接的,向你传递出清晰的信息,那就是你既不被相信,也不被支持。还有一些反对是更为微妙的,通过情感勒索和改变责备指向的方式,例如:

 

作为一种选择,你可以接纳这样一个事实:他人是在操控你和不公平地对待你,而你知道你才是有正当立场的一方,这就行了。记住,在你的家庭中(对其他重要的人也是如此)维护自我,这一目标不是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达到的。维护立场的目的不是“压倒对方”:“压倒对方”只是一个“意外收获”。



家庭的归属感当然很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我们的人格独立和尊严为代价,那样,我们既得不到尊重和独立,也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归属感。


本文节选自《治愈童年创伤》

[英]海伦·肯纳利 著,张鳅元 译

三联生活书店出版

近期上市,敬请期待!

PS: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



《治愈童年创伤》

[英]海伦·肯纳利 著,张鳅元 译

ISBN:978-7-80768-276-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成年之后难以信任别人,对未来感到焦虑,你能想到这与你童年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相关吗?与异性相处困难重重,是因为童年经历过的事情、遇上的人,还在你内心隐隐作痛吗?父母给我们的是真正的爱,还是以爱之名的控制和伤害?我们此生还能爱与被爱吗?


“原生家庭”“童年创伤”已经不是陌生的心理学术语,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是首次全面、系统地认识 “童年创伤”,通过自助疗法、有效地治愈童年创伤,走出人生阴影!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

你的问题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严重,这真值得庆幸!

也有可能,你的确是童年创伤的受害者,这本书照亮了你童年的困厄经历,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了告诉你,如何摆脱给自己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困扰和艰难。


测测你是否有童年创伤

长按扫码,即可进入测试



—END—


▲  点击图片阅读书单丨生活书店2018年度好书

▲  点击图片阅读 2019年三联生活书店值得期待的好书

3月活动预告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活动相关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豆瓣页面,标记“想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