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孩子,你不用成为任何人期望的样子

十点签约作者 十点读书 2024年08月25日 18:30


“我问有趣的人,寻好玩的答案”。这里是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带来的聊天文化栏目《我问》。每期邀请一位林少喜欢、欣赏的好友、智者品茶聊天,在闲谈中交流彼此的人生难题,在思维和灵魂的碰撞中,探寻彼此的生命故事,用生命影响生命。第十二期嘉宾是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父母常常忽略,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她说,“让生命成为另外一个样子,就等于在杀他,这是最大的暴力。”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体验。”


当知道这个回答出自一位小学生时,林少有些惊讶,因为他是在成年后许久才明白“体验人生”的意义。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林少熟悉的教育方式是挫折教育、危机意识、“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早在30年前,就有人在践行着与主流不同的教育理念。


这一期《我问》,林少的提问对象是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她提倡以“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来育儿。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图书(广告)


然而,在升学、成长的压力下,父母、学校该如何爱孩子呢?这个问题也曾困扰孙瑞雪许久。


在创办自己的教育机构幼儿园之前,孙瑞雪是一名初中老师。孙瑞雪发现,一切都跟她在教育学书籍里学到的不一样。


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教学任务;父母和孩子之间,只有分数高低。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班上大多数学生放假都不愿意回家。


后来,孙瑞雪离开了那所中学,决心要做自己理想中的教育。在她的学校里,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耐心等待孩子说话。


她会告诉家长,孩子成绩不好,背后一定有原因,要多一些耐心去帮助孩子找到答案。


“无条件的爱,就是让他成为他的样子。


生命越多元,越有创造性,不是说要创造一个宇宙飞船,而是他在不断地创造自己,这才是最牛的事情。”


孙瑞雪的这番话或许能解答许多父母的困惑。先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世界,剩下的交给时间。


如今,孙瑞雪的第一批幼儿园学生已过而立之年,还会经常结伴回到幼儿园——那个教会他们爱的地方。


这次对谈,初为人父的林少向面前温柔的教育家,提出了他关心的问题。


他们深刻地探讨了丧偶式育儿、修复亲子关系、培养爱的能力、童年创伤疗愈等多个现实话题。


愿每个小孩都能在爱中长大,愿每个成年人心中都有一个相信爱的小孩。





林少:距离这套丛书的第一本《爱和自由》出版,已经过去了20年,可否先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年的教育理念。


孙瑞雪:爱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成长的法则。人生活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一定是爱。


当一个人拥有了爱以后,他的富足感是做一件事情长久的能量来源。


他源源不断地被支持着,去爱周围的人,去钻研一件事情,去天才地发现,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也践行了这个教育30年。


我们的孩子经常会回到幼儿园,他们大学毕业以后,会回来跟老师照照相,干几天工作。


有一个家长说:“我跟我儿子坐在阳台上观赏月亮的时候,他都会说,‘爸爸,我又想幼儿园了。’”


儿园给予他们的爱,已经成了他们的根基。所以我们应该把这套书拿出来,跟更多的家长分享这份爱。


林少:怪不得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您的第一批幼儿园学生有些已经30多岁了,还会经常想着回幼儿园,太神奇了。


孙瑞雪:他们不仅会回幼儿园,还结伴回来,会聚在一起玩。他们好像童年的记忆被永远地留下了。这个记忆为什么会这么深?我觉得是因为爱。



林少:这样的友情好珍贵。这本《在爱中成长》您也打磨了10年,里面分享了不少案例,哪个案例是您比较印象深刻的?


孙瑞雪:我儿子读幼儿园的那一批孩子,我跟很多妈妈还保持联系。我们一起交谈,她们会说,我的孩子特别会表达爱。他们已经步入社会了嘛


有的孩子遇到很大的挫折,(还会)反过来安慰妈妈,说:“妈妈,没关系,我能走过来。


有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儿子到美国去上学,第一年成绩不好,她很担忧。她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应该自卑嘛,这是她的观念。


结果她儿子说:“没有,我很好。”她说:“你都成绩不好了,还这么自信。”儿子说:“我成绩不好跟我自信有什么关系,成绩我学一学就好了。”


这个妈妈就跟我说,不知道儿子是不是有问题。她把这个问题抛给我的时候,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


我们(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是你做不好,你就一定不行,你做得好,成功了,就哪都好。


突然有了这样一个孩子,他觉得我做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我不管做得好与坏,我都很自信。


这就是我的课程里的“边界的力量”。我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尤其在2岁到3岁会产生强大的自我意识,你会发现那个自我是那么具体。


对一个婴儿来说,粑粑是我的,我放的屁都是我的,一定是从最能触摸的东西来界定自我。再长两年,我的情绪是我的,跟你的情绪剥离开了。


你想这对一个人来说多么成功?我们大部分人,权威者的情绪一出现,周围的人都会被那个情绪影响。


人的生命太美丽了。在小学,我们问孩子,“你觉得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有的人)说:“没意义。”“你为什么这么想?”


他说:“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另外一个孩子说:“活着当然有意义了,尽管我知道宇宙有一天要消失,但是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体验。”


林少:像哲学家了。


孙瑞雪:他们特别懂得思考。


林少:我是到了挺大年纪,才会跟人聊出“体验”这两个字,小时候就是快乐、幸福或者想当科学家之类的。


我小时候是乡村第一名考到县城,之后三年时间都在看武侠小说、打游戏机,就到了班上倒数第几名。


我的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你愧对江东父老。”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没有想到您30年前已经在进行“快乐教育”了。


孙瑞雪:我们小时候就觉得不努力都是罪过(笑),要是躺在家里睡觉,躺两三天,我是不是应该工作去了。


我们没有安全感,不工作未来怎么办?我如何生存下去?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建构的。


如果老觉得头顶上有一把利剑,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他永远都有危机感。他会觉得我不这样努力,我下一步就活不下去了。


但是如果从小进行爱的教育,那么他会觉得,我前面永远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将要走向那里。


林少:有些家长经常吓小孩,说“你不……那你就会……”小孩被吓得多,长大之后也很小心拘谨,您对这样的家长有什么建议呢?


孙瑞雪:蒙特梭利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最高的道德就是活下来。儿童真的很担心自己活不下来,他只能仰仗于父母。


父母在不自觉中威胁孩子“我不要你了”,或是经常骂孩子,孩子就永远处在活下来很艰难的恐惧中。


爸爸妈妈一骂,孩子就会僵住,身体里会分泌出不好的激素,会直接影响大脑。孩子会说:“我为什么这么笨?”


天才我们很少见到,但是像我们这些普通人都不笨。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的孩子跟大人的对话是那么深刻,那么富有哲理。


我觉得还是不能(吓唬孩子),对孩子烦了,先忍一忍。我们(在下一本书)会讲到规则怎么建立,让孩子怎么面对规则来规避对自己、对环境、对他人的伤害。




林少:30年前,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跟很多主流的不太一样?这个过程有没有受到一些挑战?


孙瑞雪:实际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跟主流的是有差异的,但30年前更严重了。


我们头10年就做一件事情,请你爱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骂孩子。那时候打孩子是很普遍的,很多人说我是被爸妈打大的。


我有时候在社区里看到好多老人,他们坐在那儿,(有一种)沮丧和无力感,就能知道他跟孩子之间是没有爱的。


像我跟我的孩子出去,我不会沮丧,他总是在呵护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总是回过头照顾你,会问:“妈妈你上卫生间吗?妈妈你需要加衣服吗?”


林少:这种现象的确很多,父母跟孩子比较疏远。等小孩长大了,父母也老了,该如何相处呢?


孙瑞雪:我做儿童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孩子时期做是最容易的。要让一个成年的孩子,反过来去爱他的妈妈,会让他没有办法。


因为他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全是创伤,只能不断地吵架。这样的问题,只能靠自我疗愈来缓解。


我们无需证明爱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事例已经太多了,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让父母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对孩子的爱。


我们学校大概有200多个孩子,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特别突出。我们就联合全校的老师,所有的人见到孩子,(孩子)如果有需求的话,一定对他表达爱。


握着孩子手,蹲下来,眼睛对眼睛,等待孩子说话。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林少:您是怎么学习这种教育理念,以及怎么去运用它的呢?


孙瑞雪:我以前是初中老师,刚进中学时,我发现老师跟孩子之间没有爱。这让我很奇怪,跟我看的书不一样。


早些年没有星期六(假期),好不容易有次星期六(放假),全班46个孩子,有45个孩子都不乐意回家,想在学校里。


只有一个孩子愿意回家,我就问他:“你能不能给我描述一下你回家之后的情景?”


他妈妈是老师,他爸爸是记者,他说:“我一回来我爸爸妈妈就会问我好,跟我打招呼,还会对我说他们爱我。”


一个小孩在这个年龄,没地方待,非常有可能出问题。我当时特别难过,做了两年老师就离开了。


林少:这段经历让您意识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孙瑞雪:是的,我做(初中)老师期间发现,很多孩子学习不好是有原因的。


有的孩子总是语文考得很差,我让他在我面前读语文书,我迅速发现整本书他有大部分字都不会,还让他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造句,没有意义。


我就明确跟他说,作业都不用做,就这本书读五遍,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自己查字典,查烦了就来问我。结果那个学期结束,他语文成绩一下就上来了。


好多父母说,“我孩子学习不好,数学特别差,孙老师你说怎么办?”我说:“他数学哪差了?你了解吗?”他说:“就是数学差呀。”


我说:“你都不了解,就在指责孩子数学差。”大部分人不关注生命本身,关注的是一个数字。


小孩已经痛苦成那样了,父母批评,老师也批评,如果一个人已经被大人逼成这样还学不好,一定是有原因的。学习的痛苦,远超过成年人对他(指责)的痛苦了。


一个鸡蛋放在手里,你会担心掉到地上。因为鸡蛋壳是很脆弱的,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生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待孩子是一个生命,要被呵护,要被爱,它才能长大。


林少:具体来说,如何用爱来呵护孩子呢?


孙瑞雪:我们在这本《在爱中成长》里,告诉父母要先在家里形成一股爱,这就是善。你明明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偏逼着让他学。


你要知道的,是为什么不好?你怎么骂他,他都要去玩(游戏),那么上瘾,是什么导致的?


要找这个原因,乐意把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就像你爱上一个人,你一定会把精力和时间给他,了解他喜欢什么。


恋爱中的男女是这样,他今天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做才能让他更高兴?爱孩子也是这样呀。


林少:您在书中提到,有的时候孩子通过(长大后)恋爱弥补跟父母的关系,这是怎么回事?


孙瑞雪:人一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会获得爱。为什么好多人不断地谈恋爱呢?两个人都想找爱,最终发现都缺少爱,大部分人就在这个游戏中不断地玩耍。


(有的人)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爱,他的婚姻状态和恋爱关系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是有损失的,稳定的关系,才能让人稳定地成长。


林少:您在书中也提到自己的恋爱经历,有一次恋爱还观察到了自己的自卑心。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自卑心的呢?


孙瑞雪:我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但是不像现在,大家都有勇气去表达。对方老不理你,我就会觉得是不是我不够好?


有一天,我过马路,想踏过花池,一瞬间我捕捉到了我的感受——实际是我童年的感受,我就是这样渴望妈妈爱我的,我也是这样被拒绝的。


当时我还不懂心理学,我就站在花池里,跟我的感受待在了一起。后来,我再看到那个人,就不再有觉得自己不好的感觉了。


你开始内观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来是疗愈的方式。我生命成长的这几十年里,都在照料我的内在。




林少:有不少家庭可能在面临新的结构,比如单亲家庭或者有一方特别忙,需要母亲来带娃,因此小孩缺失了某一方的爱。对于这种缺失的爱,您有什么建议?


孙瑞雪:家庭结构被破掉,一定会出问题。如果说妈妈带孩子,爸爸去挣钱,这个结构就变成了妈妈跟孩子的关系。


在这漫长的带孩子的十几年中,一个母亲得不到父亲的支持,在家里单独照顾孩子,尽管你给了我钱,但是我的情感关系会出问题。


孩子长大之后,父亲退休了,发现没办法回归家庭了,他已经成为局外人。


这个社会实际是男权社会,价值观是谁有钱、有权,谁就牛。(爸爸)认为我给了你钱,把带孩子的价值完全抹掉。然而,妈妈带孩子是维持着一个家,让(爸爸)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状态。


我经常坐飞机看到有孩子哭,爸爸厌烦地对妈妈说:“孩子都带不好!”妈妈已经非常疲劳了,带孩子比工作都辛劳,需要全部的注意力跟耐心。但爸爸认为:带孩子是你的责任,你让孩子哭,打扰了我。


(这样下去)未来社会一定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这样的家庭也充满了危机感。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共同来爱。


我爸爸在我很小就去世了,我没有得到很强大的父爱,所以我身上没有战斗力,而且我对战斗也没有兴趣。



林少:老师您方便问父亲在年几岁的时候走的吗?


孙瑞雪:我爸爸是在我两岁多走的,但我妈妈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对我的爱很热烈。我妈妈经常讲我父亲的故事,告诉我晚上不要害怕,爸爸会来陪我。


等我见到我的爱人,我就知道他是我丈夫。我先生比我大10岁,他非常爱我,对我的爱特别稳定。


林少:您怎么会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笃定他是您丈夫?


孙瑞雪:他是个哲学家,我们在精神上非常能谈得来。(和他在一起)我获得了自由和爱,思想上完全自由,我完全可以把我的一切(想法)都告诉他。


林少:您的书里提到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我们怎么去分别这两种爱呢?


孙瑞雪:这本书里有大量重复有条件的爱跟无条件的爱。假如你出生下来你是个苹果,那么我就不能要求你成为梨,我也不能要求你成为西瓜,我应该尊重你的生命。


有的孩子就学习好,有的孩子就不爱学习,有的孩子不是靠坐在那儿学东西的,他要靠游戏来完成。


大人特别自大,(认为)孩子是他的私有财产。孩子没有他的人生,我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要求他成为我的人生。


你让这个生命成为另外一个样子,就等于在杀他,这是最大的暴力。所以,无条件的爱,就是让他成为他的样子。


人跟农作物一样,越多元,生命延续的可能性就越大。把生命都塑造成一个模样,人类消亡的速度就会加快。


生命越多元,越有创造性,国家也会越有希望。这个创造不是说要创造一个宇宙飞船,而是他在不断地创造自己,这才是最牛的事情。


林少:我也越来越觉得生命是很神奇的,特别是当自己生病了,会发现自由地呼吸,健康地行走,太阳、空气这些平时不注意的东西,都是多么珍贵。


孙瑞雪:进入生命里边,就会发现生命太了不起了。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的思路都在这本书上。


(有时候)半夜醒来,思想过来了,我就起来写。从晚上三点钟写到中午十二点,持续这么久的高度专注,按理说很累,但当我站在镜子前,发现我两眼放光。


爱的思想,在我写的过程中滋养着我。我精神状态特别好,我爱人看到我就说:“你咋这么漂亮呀?”


生命是需要在爱中成长的,我跟我儿子的关系都是这样,我们之间非常有爱。


林少:有朋友说,您的小孩一看就是特别幸福的小孩。您是怎么培养出这么有爱的小孩呢?


孙瑞雪:我没有培养,我真的就是爱他。很多妈妈生完孩子都在说,不觉得这个孩子是我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是我生下他的时候,我第一次见他,给他喂奶,我泣不成声,全身都在抖。我把他抱在怀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了解他的世界是什么样,我只能永远爱他。


我们家三个人都是彼此相爱,我们不要求对方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都觉得彼此就是最好的样子。我们在一起经常哈哈大笑,因为一件小事很快乐。


林少:您也提到,一个人从小缺失父亲母亲的爱,会影响他的事业、亲密关系、跟小孩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如果意识到了,想去增加爱的能力,有哪些方法呢?


孙瑞雪:爱是有疗愈作用的。但是很多人会说我遇不到这么个人(来爱我),我该怎么办?有两种方法。


写作能疗愈,阅读也能疗愈,第一种疗愈就是觉察。比如我看连续剧,情绪(受到)刺激,我一定会把剧停在那儿,然后回到我内在的感觉中去观它。


读书(也)特别重要,需要在各种书籍中去寻找对你有帮助的信念,重新建立一套信念系统。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找专业人士去疗愈。


我听过一个说法,当你的生命有了成长的目标,那么在这之后的每一天,成长的答案(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一本书的某一句话,一部电影,或者在马路上见到的某一个人。


有一天我特别沮丧,我在机场看见角落有一个人在礼拜,我看到他那么虔诚,突然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感觉)触摸到生命了。


我为什么要在沮丧中来面对事情呢?生命会有很多出路,爱是永恒的,但爱的对象不一定是永恒的。






作者 | 酉星,《我问》栏目由十点读书出品。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林少《我问》系列访谈 · 目录
上一篇作家余世存:光会读书没有用,能安静才生智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