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争议案件企业败诉率高企,“劳动法+科技”或成千亿法律服务市场生态入口丨律新调研

郭浩文 律新V品
2024-08-25

作者丨郭浩文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涉及人才就业、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的进程中,劳资纠纷逐渐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用工风险也一直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高发区。


根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劳动争议全年涉案金额最高超600亿元,企业劳动争议纠纷数量持续上升、居高不下。《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自2016年至2021年期间,劳动纠纷仲裁案件居高不下,至2021年当年结案数量已达125万件,但企业胜诉率仅为10%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司法实践中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确有提升,另一方面的根源更在于企业自身的治理水平,多数企业不重视从法律层面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与相关用工程序,从而导致纠纷频繁发生,也给公司带来极大风险。如何从源头上加大治理、防范风险,技术和人的因素可以同步考量。其中,科技加持的劳动合规解决方案不仅正在成为一种新解决思路,其本身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生业态。


律新社在《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调研中发现,针对传统劳动法律服务市场的科技产品也在起步中。拥有数千亿元规模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仍处于不断增长的进程之中,而劳动合规无疑是整个法律服务生态的绝佳入口之一。

01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高

劳动法律服务技术应用启动

2023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为主线,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民营企业现实多发的诉讼风险进行分析,作出在先的法律风险提示。其中归纳了多个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律风险点,例如:有的案件中,合同签订的签字、盖章环节存在瑕疵,产生“难以明确合同主体”的风险;有的案件中,企业与相对方企业的内设机构如“项目部”签订合同,将产生效力不及于对方企业的风险。


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提示企业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就要把劳动法律法规融入其中。现实中,大量涉诉的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意识薄弱。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关系着数量众多的就业人群,劳动问题影响广泛。


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1]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占2022年新上市企业数量的59%;其中,在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72%的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一,而防范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在投入上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企业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管理费用占全企业收入的1%,而中国企业实际投入只有0.02%,两者相差50倍。[3]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法律风险,主要有股权纠纷、职务违法、劳动合同纠纷等;二是外部法律风险,主要有民商合同、行政责任或刑事法律风险等。[4]劳动法律关系是企业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重要法律关系,在众多风险中,劳动法律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


企业需要在劳动领域普及的意识很多,如需要核实并固定证据;在内部程序上,各类处置程序以及情势变更不能履行的协商等都要合规;在劳动仲裁、诉讼程序中,对劳动纠纷受理、管辖、仲裁时效、审限、开庭、调解、裁决或判决的每个环节提出注意事项和应对建议等。能否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相关环节质效?这一问题正在催生新技术和新产品。律新社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在劳动法律科技市场上,主要有三大技术应用,包括: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为企业劳动用工合规提供智能化的法律建议,为企业的劳动用工合规检测提供较为全面、快速、标准的检测报告。

区块链技术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专业存证机构”实现电子存证,保障数据不会丢失、不受破坏,在重大灾害或故障发生时,能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大数据技术应用:大量的法律数据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产生,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进而对劳动用工风险进行动态画像,提供更全面的企业用人合规分析,形成用人决策建议。


在众多法律科技赛道中,涉劳动法领域的科技产品或替代性服务尚处于萌芽期。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法律科技产品,第二类是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个人问题的法律科技产品,第三类则是辅助律师提升工作效率的法律科技产品。


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律新社分别选取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科技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当前劳动法律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02

劳动法律科技产品

为企业合规服务赋能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中小企业没有常态化的法律服务,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劳动用工是其面临法律风险最多的领域之一。


从实践案例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面对的劳动纠纷问题包括:未签书面劳动合同,遭遇员工二倍工资索赔;未缴纳社保,需独自承担巨额工伤赔偿;存在违法用工行为,员工以此为由被迫辞职并主张经济补偿,意图单方辞退员工,进而承担双倍经济补偿。


合规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持续性的规范治理行为,重在对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遵从,并对未发生但存在风险的事件进行持续的预防。企业合规相关政策及规程的普及向市场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合规管理将提升至公司战略层面,从形式合规演进到实质合规,从“事后补救”过渡到“事前防控”;二是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合规管理不可逆转的趋势,合规科技赛道将拥有广阔的业务蓝海。


同时,企业合规领域也成为资本热捧的新风口。2022年,至少有5家合规科技赛道的企业获得新一轮投融资。在整体融资清淡的法律科技市场,资本持续加码合规科技,代表了企业对合规领域市场潜力的信心。



合规在企业经营中属于刚需,而劳动用工合规又是企业合规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当前劳动用工合规领域更多的是律师智力服务,而中小企业往往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相对较低,因此,标准化、低成本的法律服务产品就会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尽管目前通过科技手段构建的标准化合规模型和服务产品尚未成熟,但已经有不少法律科技产品正在这一方向上不断迭代,持续为中小企业赋能。


劳咨链

助力企业实现合规经营、降本增效


劳咨链产品专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合规管理,结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企业因制度缺陷、流程缺失、举证不能而造成的劳动争议损失、企业名誉受损等问题。劳咨链依托于大数据,精准模拟劳动用工风险画像,动态采集用工风险场景及企业合规数据,为企业量身定制管控风险方案。此外,劳咨链还提供劳动法专家、专业律师法务团队的全程陪伴式服务,释放企业人力资源能量,清除企业劳动用工风险。


劳咨链副总经理冯亚荣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介绍,劳咨链产品依托业内多位专家领衔的上百位劳动法专业律师共同打造。作为在劳动法律服务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法律科技产品,劳咨链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一签三化”(劳动合同电子签、劳动文书合规化、员工手册合法化、员工管理证据化)帮助企业完成合规的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专业存证机构实现全过程电子存证。


“从用工的入职、在职、离职全生命周期的各流程节点确保合规与证据化,帮助企业避免常见用工风险。”连续在法律科技赛道创业的冯亚荣对这款产品很有信心。


法保网

将劳动法律服务嵌入企业合规经营流程


法保网是创造新形势下的“互联网+企业服务”平台。其核心业务是为中小企业构建“线上法务部”,目前70%左右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建造业、商务服务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为用户带来便捷、专业、普惠的法律服务新体验。

李俊凯

法保网创始人、CEO


法保网创始人、CEO李俊凯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谈到如下观点:企业合规的市场规模足够大,但目前还处于早期,还有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需要持续耕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法保网通过服务场景切入企业的经营场景,研发出为企业用户提供经营场景化的智能合规SaaS“云规通”,在人力资源方面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全套用工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合同等文件在线签署、在线确认,全面赋能HR掌握法律规则,管控员工从入职到离职的所有风险。


技术层面,作为专业服务平台,法保网在数字化、智能化与专业能力结合上的效果较为明显。数字化更多的是对于供给侧流程的改造,尤其是优化数据的来源、结构和质量;智能化更多的是法保网在NLP上的投入,目前应用于法务中台的智能咨询、智能审核、智能生成。


目前,法保网已从杭州出发,在上海、无锡等地积极展开布局,拥有丰富电销经验的团队正在快速扩展市场。


海蜂法务

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合规化解决方案


海蜂法务独创“共享法务部”模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智能、可依赖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和化解服务。海蜂法务的“人力蜂”产品专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用工风险管控方案,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可靠的法律帮手。基于数十万条真实用工风险数据,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签等技术,配套自营劳动法专家团队365天陪伴式服务,“人力蜂”可以帮助企业个性化定制、颁布全套规章制度,实现员工入、在、离全流程线上操作、风险管控及实时证,大幅提升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幅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范否

海蜂法务科技创始人、CEO


海蜂法务科技创始人、CEO范否在接受律新社《新兴法律服务业精品指南(2022)》调研时表示,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家企业,但是具备法务职能的企业少之又少。受外部环境和合规趋势的影响,企业的合规需求日益增强,法律服务也将会逐渐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预防倾斜,从而让企业有足够的防火墙应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国内,虽然传统法律服务依然占领着多数企业的心智,行业竞争激烈,并且近些年企服赛道的热度在下降,但是合规趋势之下企业日益增长的合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海蜂法务仍然会持续夯实“数据+SaaS+人”的核心能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合规服务。

03

辅助律师提升工作效率

协助企业建立流程化解决方案

律师是一种高压力职业。需要律师处理的各类法律事务纷繁复杂而又不容懈怠,如何用技术为律师赋能?


对企业而言,人工成本仍属于相对刚性的问题,而技术替代的风险性是企业要面对的关键挑战。某企业人事经理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表示,其企业内部近年来通过技术替代等方式减少了部分纯人工岗位,并在研究更多的数字赋能可能,用以提升运营效率。但目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系统失灵后的应急方案等,仍对企业合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通过技术手段,劳动法律师和企业都能更好地进行流程化作业,是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有效路径。


2020年5月,劳动法“智能决策工具”在威科先行上线,其核心思路是:不是每个人都懂劳动法,因此,让智能工具为高频发生的问题做一个落地化的流程指引。从宏观到操作,每个操作人都可以知道整件事情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让事情的处理在一个可控的“轨道”中。


2022年4月20日,劳达集团与海富德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共同出资设立“德劳科技”达成一致,基于劳达“员工关系系统化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方法和工具,借助海富德的技术力量,打造一个全新的线上系统赋能平台——iLaaS。其目标是打造一家基于科技、跨越不同律师事务所的“云端劳动法律师事务所”。


2023年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法发〔2023〕15号),涉及劳动用工的内容主要是第17条:“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妥善审理民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既要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也要维护民营企业的正常科研和生产秩序,依法确认民营企业为吸引人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股权激励、年薪制等条款的法律效力。依法规范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加大调解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股权和劳动关系有了密切的关系,也和劳动法有了更密切的关系。


2023年,一直在企业圈做股权服务的易参重新布局法律圈。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劳动法律师职业发展大会上,易参创始人&CEO黄怡然表示,律师行业存在三大痛点:获客竞争激烈、接客效率低下、担心被AI取代;同时,新技术浪潮下,律所亟需数字化转型。劳动法律师应该主动拥抱AI,拓展业务边界,做“技术派”律师。


黄怡然

易参创始人&CEO


黄怡然认为,“股权设计”和“股权激励”业务是每家企业的刚需和标配。“在长期深度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长型企业对于专业服务的需求除了股权激励,还有融资、法务、人力、合规经营、政府关系等。”股权+劳动+合规+企业生态服务……其中“股权+劳动法”可以成为全新服务入口。


针对律师端,易参则通过获客工具INSSENT AI、交付工具Moss以及留存工具InX,为律师工作提效。律师可训练自己的AI助理,获得“引导式提问”能力,在解决简单咨询问题的同时,让律师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复杂事务的处理上。

04

律所律师“入局”

用技术优化服务流程

信息化、数字化一直是律师行业的热点话题,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使不同层级律所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对劳动法律服务领域来说,信息化、数字化产品更能适应企业日常的经营场景与事务处理习惯。


董润青

上海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上海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润青认为,劳动法律科技未来的发展将趋于标准化。客户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仅会将预算留给律师处理一些个性化事务,如诉讼、个案和项目。相反,日常的咨询类事务或传统顾问服务中的知识咨询部分将面临更多的低价竞争挑战。此外,AI技术和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解答一些比较单一的咨询问题。因此,这部分业务将来会逐渐从律师的常规业务中剥离,客户可能已经考虑不再为这些业务设置预算。


为了应对当前的趋势,保华所已经建立了多个数据库、计算器和智能产品。虽然这些工具尚不能被定义为人工智能,但可以被视为专家系统。这些专家系统的目标是帮助律所主动将咨询业务中的标准化部分进行剥离。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律师以及企业客户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过去的两年中,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商务拓展过程中直接询问我们是否有专家系统,是否可以设置一个机制来处理一些常规问题,并且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或不另行收费。”董润青表示,“相比传统的回答问题收费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显然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例如,在回答十个相同的问题后,我们过往会收取十份费用,但现在我们主动放弃了这样的空间,而转为将此问题交由系统自动回复,从短期来看其实是律师费的损失,但从长远看会反而会增加我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陈元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全国第三、四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对于劳动法律科技未来的发展,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全国第三、四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元表示,劳动法律科技领域的发展很有前景。劳动法律科技领域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提高劳动法律师的专业能力、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尽管AI能够依据大数据实现系统性、结构性的文本输出,但在需要结合当事人具体情况,通过经验抉择、分析判断的这类情景里做到兼顾法理与人情,劳动法律师依旧存在优势,不可马上取代。


陈元及其团队也参与了劳咨链产品的研发设计。他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法律领域越来越多地应用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大流行趋势。劳动法具有一定的特性,地域性差别以及个案差别往往成为难题,因此市面上不少劳动法律科技产品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检索、智能咨询、课程学习等方面,增强了劳动法律师的专业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学习类的科技产品,可以帮助劳动法律师不断学习领域内新的法律法规。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好法律AI产品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服务,都是劳动法律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小 结 


法律科技市场的快速增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法律科技公司、互联网大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都在注重研发法律科技产品。


全球著名信息咨询调查机构Gartner在其官网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到2026年,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接口,或部署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而2023年这一比例还不到5%。


在劳动法律服务领域中,相当比例的业务都可以通过标准化得到解决,AI等科技手段对于法律服务供需双方的辅助作用也将更加明确和有效。



为了进一步探讨劳动法律服务领域发展主题,助力专业品牌化提升,律新社《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的申报工作已经结束,目前已进入评审期。律新社《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即将出炉,寻找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劳动法律师和律所,欢迎一起见证!

# 注释 #

上下滑动查看

[1] 央广网:《全国企业数量4842万户 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http://tech.cnr.cn/ycbd/20220614/t20220614_525863958.shtml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上的致辞,https://www.miit.gov.cn/xwdt/gxdt/ldhd/art/2023/art_77f9b9c7290a47aba45653b02fa7f7a5.html

[3] 边国强:《法德东恒观点|浅析中小企业法律风险》,https://mp.weixin.qq.com/s/TTWfi95FBzeEO5rEH01kHg

[4] 蒋修贤、温建坤《学术|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对策》,https://mp.weixin.qq.com/s/HOxk3BQOht3yW1ArINEyMQ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律新V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