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氢能、光伏双料龙头,产能全球第一,营收超千亿,估值处于绝对底部!

小象 小象说财 2024-01-21

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这一切的背景就是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双碳目标”,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


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马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虽然成熟,但也具有污染大,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造成各国发展的不公平。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格外重视新型能源的探索,而氢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成为实验室内的宠儿。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极具潜力的氢能产业。




氢能的优势,获取方式以及发展现状


氢能是一种优质且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二次能源。与电能类似,氢能需要由一次能源转化获得,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


相比其他能源,氢能的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了解决方案,并能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进行能量再分配。

 


目前主要的制氢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和电解水制氢三类。


化石燃料制氢是传统的制氢方法,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工业副产制氢是指将富含氢气的工业尾气作为原料,主要采用变压吸附法(PSA法),回收提纯制氢。

 


电解水制氢是在直流电下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分别在阴、阳极析出,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但当下生产成本较高。

 


考虑到技术成熟和成本因素,化石燃料制氢目前仍是主流制氢方式。




氢能是未来战略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生产大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极为庞大,事关国家安全,所以我们对新型能源的探索一直十分积极,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制氢国。


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达4004万吨,同比增长21.3%。截至2021年底,煤制氢在我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62%,天然气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占比不足1%。


看官别走,点个关注:
洞察经济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我国大力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为电解水制氢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预计到2050年,电解水制氢占比将大幅提高至49%,成为主流的制氢方式。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


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约为1亿吨。





那么,氢能产业链如何,有哪些投资机会?


氢能的全产业链包含上游的氢制取、中游氢储运和加氢以及下游的氢的多元化应用。氢气制备完成后,能够通过高压、液态等方式进行存储和运输,并通过加氢站等传递至下游,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上游:氢气的制备


技术方式: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电解水、光解水等。


主要来源:化石能源制氢是目前中国氢气的主要来源,其中煤制氢产量占比最高,达到63.54%;其次是天然气制氢,占比14%;电解水制氢占比最低,约为50万吨。工业副产氢也是一个重要来源,但目前排空的工业副产氢产量约为450万吨,亟待有效利用。


碳排放:化石能源制氢过程碳排放巨大,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而工业副产物中提取氢气既可减少碳排放,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氢气的制取是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其技术和成本决定了氢能商业化的进度,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为全球光伏龙头,2022年公司营收1290.0亿元,同比增长60.0%。


在业务布局上, 隆基形成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 备五大业务板块,在制氢端主攻碱性水电解设备。


 

隆基氢能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在2022年提速,2022年末产能达到全球第一。


2022年4月,隆基氢能完成3台套1000Nm³/h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与考克利尔竞立、中船718 所(派瑞氢能)入围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星新疆库车 绿氢示范项目。


除了隆基绿能外,还有华光华能也是氢能产业的龙头,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年产1GW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能力并且成功研发并下线 1500Nm3/h碱性电解槽。


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极板和电极 催化剂,利用自主开发的智能、参数化设计系统,成功研发产氢量1500Nm3/h 的碱性电解 槽,并于2023年3月下线。


目前已具备500Nm3/h以下、500—1000Nm3/h,1000—2000Nm3 /h等多个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制造技术。


中游:氢气的储运环节


技术方式:低温液态、高压气态和固体材料储氢。


储运方式与成本: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


当运输距离为50km时,高压气态运氢运输成本为3.6元/kg,随着距离的增加长管拖车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当运输距离为500km时,氢气的运输成本达到29.4元/kg。因此,长管拖车只适合短距离运输(小于200km)。


下游:氢气的应用



应用领域: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优势与前景:氢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具有储量大、污染小、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等优势,也是最有希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总之,要推动氢能源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提高氢气的产量和利用率,降低储运成本,拓展应用领域。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氢能源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给大家推荐一个优质公众号「龙头先锋官」。对主力和龙头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别忘了“在看”。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氢能、光伏双料龙头,产能全球第一,营收超千亿,估值处于绝对底部!

小象 小象说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