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新进展与挑战

皮肤性病 淋床医学
2024-08-28

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新进展与挑战

摘要
我国现行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关皮肤疾病诊治标准(GB/T 17149.1-1997)由原卫生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联合发布,其中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光变应性皮炎等列为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近20年来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化妆品使用量的增加和化妆品成分、配方的不断变化都导致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也更加多样化。近年有很多对化妆品过敏特殊表现以及化妆品过敏原检测结果的报道,为后续完善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与预防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过敏性鼻炎症状多发生在早上和夜间

患者诉“青霉素过敏”,事实是过敏吗?看华西医院对住院患者的调查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吃海鲜过敏,能做CT增强扫描吗?

成人过敏性肺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译文)

关于食物过敏早期预防几个问题的答复

治疗过敏性哮喘,如何使用奥马珠单抗?

严重过敏反应的识别与救治

过敏性肺炎,国外2个截然不同的诊断流程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

书籍广告

我国现行的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仍为1997年版本[1]。近20多年来化妆品产品和成分不断更新迭代,化妆品消费群体也急剧扩大[2],导致化妆品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不仅数量上增加,而且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趋势,给诊断、治疗及安全监管造成挑战。

一、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既有的诊治体系

2020年6月国务院发布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称新《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明确了化妆品定义: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2],故而需要非常重视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安全监管与诊治。

化妆品主要适用对象是皮肤,故而不良反应也主要表现为皮肤疾病。我国现行的《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仍为1997年版本(GB/T 17149.1-1997),自199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3]。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该标准中列举了6种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关皮肤疾病: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3],之后于2009年的报批稿中又补充了化妆品唇炎及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4]。上述化妆品皮肤疾病中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5—2014年全国13个监测机构报告的13 534例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确诊病例5 446例,病变类型以接触性皮炎为主(94.66%)[5]。近年化妆品品类不断增加,对过敏机制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故而有必要补充完善化妆品过敏相关疾病诊治的方法和标准。

二、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临床表现

在《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中,与过敏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敏感性皮炎和化妆品唇炎。过敏性不良反应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由于可以累及全身,有时很难想到是涂抹化妆品所致,故而诊治均具有挑战性。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光敏感性皮炎也有光毒反应与光变态反应之分。接触性皮炎与光敏感性皮炎根据发生的时间和皮疹形态还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6]。化妆品ACD通常瘙痒明显,皮损形态多样。如果是初次发生过敏,可能与化妆品使用间隔数天,但如果再次接触致敏化妆品,常几小时内快速起病。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者渗出明显,甚至出现糜烂;未及时诊治病情可呈慢性化,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7]。化妆品ACD通常被认为与Ⅳ型变态反应相关,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皮肤疾病。免疫反应常分为两个阶段,当皮肤直接接触低分子量的化妆品半抗原后,其在皮肤中与自身蛋白结合后形成半抗原-自身蛋白复合物[8],同时皮肤内固有免疫系统激活,形成一个炎症反应前环境,为激活T细胞做准备。伴随树突状细胞对复合物的吞噬及激活,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辅助下,修饰后的化妆品半抗原复合物可以被T细胞识别,所以可采用抑制T细胞的外用药物如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部分少见的化妆品ACD还可能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9]。ACD快速起病的部位通常接触过致敏物[10],故而局限于化妆品涂抹过区域的皮炎诊断化妆品性接触性皮炎相对容易。然而当皮疹累及全身时,迄今尚缺少明确的诊断路径和方法,更多依赖于经验。

远隔部位ACD要考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可能性。该病多表现在皮肤上,偶尔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疲劳、胃肠道、呼吸系统等不适,有时伴随中性粒细胞增多。狒狒综合征是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一个亚型,表现为对称性阴股部、臀部、腘窝等间擦部位鲜红斑,形如狒狒。汗疱疹则表现为复发性掌、跖和手指侧面深在性水疱伴瘙痒[11]。化妆品过敏的皮疹还有一些极少见的表现,例如唇炎以及非皮炎湿疹表现——多形红斑、扁平苔藓、银屑病样、肉芽肿样及淋巴瘤样反应等[11]。以上情况出现时很难第一时间关联化妆品不良反应。

化妆品多用于面部,但伴随品种的增加,目前的化妆品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展至全身,故而诊断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不能只关注面部是否用过化妆品。Jiang等最近报道了1例因外用丰胸霜而出现胸部红斑、丘疹、瘙痒的患者,经斑贴试验验证后发现患者对消毒剂邻乙汞硫基苯酸钠过敏[12]。头皮皮炎样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由毛发漂染剂引发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外阴及肛周常因使用洗护、除臭类化妆品可出现肛周生殖器红斑、丘疹瘙痒。腋下使用止汗剂、脱毛膏、异味遮盖剂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目前主流腋臭止汗剂成分以铝盐为主,患者对含铝化合物过敏后可出现毛囊型丘疹,融合后的皮疹表现有时需与反转型银屑病鉴别[13]。美甲及外涂指甲油等亦可能会导致指尖皮炎、甲皱襞皮炎及甲胬肉形成[14]。患者较易对美甲产品中的甲醛、丙烯酸盐等产生过敏,主要以甲皱襞皮炎、甲周色素沉着、甲板增厚等为主要表现,但通常在长期接触这类化妆品数年后才发病,诊断更加困难。美国曾有报道患者对美甲产品中的丙烯酸盐过敏而导致翼状胬肉[15]。化妆品导致的光感性皮炎在我国亦不罕见[16],主要为光暴露的部位出现湿疹样皮损,与ACD所致皮损类似,但也可出现在非光暴露的部位,需要与多形性日光疹等光线性皮肤病鉴别。

在皮肤之外,当前眼和鼻及口腔也成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受累器官。英国一项市场调查显示约87%的55岁以下女性在过去12个月内均使用过眼部化妆品[17]。常用的眼部化妆品有眼部除皱抗衰老护肤品、眼影、睫毛膏、眼部卸妆水等。眼部化妆品中含有金属的颜料可能造成眼周皮肤色素沉着,各种防水的眼部化妆品原料和卸妆产品则是显著增加了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率[18]。化妆品导致的眼部皮肤过敏主要表现为上下眼睑及周围皮肤的瘙痒性红斑、水肿,常伴有结膜充血、灼热,甚至眼内出现水样分泌物。目前对化妆品导致的眼结膜过敏亦缺乏诊断标准。眼部化妆品不良反应还可能会影响睑板腺及泪膜稳定性,增加干眼症的患病风险[17]。眼鼻之间通过鼻泪管连通,卸妆水等可以通过鼻泪管流至鼻腔中对鼻黏膜造成刺激或对鼻泪管造成堵塞,从而增加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目前化妆品粉粒越来越小,而且有了气雾剂型,都有可能进入鼻腔造成病变。近期印度报道了1例内镜下发现鼻腔黏膜化妆品颗粒的沉积[19]。此病例说明化妆品可以通过鼻泪管及吸入等方式导致鼻腔黏膜病变。目前牙膏也被列入化妆品,牙膏导致的口腔内及皮肤黏膜过敏性不良反应也有所报道[20]。总之,当前已经认识到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可以累及到皮肤以外很多器官,但都缺乏诊断路径和标准。在复杂的免疫网络中不同炎症因子彼此影响,无论是Ⅰ型或Ⅳ型变态反应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伴随对免疫学认知的深入与临床病例的收集,未来化妆品过敏性皮肤疾病还会有更多的新表现形式或相关疾病被发现,诊断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三、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

为了快速诊断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近年有研究者把面部接触性皮炎分为单侧型、面中央型、单侧优势型、全脸型4种模式。依据这4种模式分型,有助于快速锁定致敏的化妆产品。比如染发产品常可导致头皮甚至全面部及全身受累,而某些仅用于一定区域的化妆品会形成单侧或单侧优势型皮疹[14]。此外,需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即患者本身属于“敏感性皮肤”而导致发生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cosmetic intolerance syndrome):各种原因使皮肤屏障受到破坏,皮肤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激惹,而对大多数化妆品不能耐受。此时面部使用化妆品后有瘙痒感,皮肤出现脱屑、潮红发热或明显微血管扩张等症状可能会误诊判为化妆品ACD[21]

在诊断过程中,化妆品接触史、化妆品使用与停止跟皮疹的发生、加重与消退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是诊断关键点。迄今认为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诊断金标准依然是斑贴试验,斑贴试验又分为光斑贴试验、标准斑贴试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此外还可以实施重复性开放涂抹试验(repeated open application test,ROAT)等。2015年我国发布了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用于怀疑化妆品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对临床上合并光敏的患者(如慢性光线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等)的患者必须先测定最小红斑量[22]。2020年国内修订了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其中指出若处于化妆品过敏急性期,应等到病情有效控制后方可进行斑贴试验。我国市售的斑贴试验试剂中,变应原种类、成分及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别,临床常用的主要有CB-1000中国基准系列、化妆品系列等。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诊断依赖于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但斑贴结果与化妆品成品封闭型斑贴试验的浓度及赋形剂关系密切,应根据推荐浓度及赋形剂开展试验。斑贴试验结果的判读可参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小组的推荐,斑贴结果呈阴性或出现刺激反应者应考虑调整斑试物浓度及赋形剂,必要时可做皮肤开放试验[23]。此外,诊断方法还有ROAT,半开放试验等[24, 25]

近年来赵娟等[26]纳入2017—2019年新疆人民医院的376例确诊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其中105例患者进行了标准斑贴试验,74例患者检测出过敏原,阳性率70.47%。Qin等[27]纳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3—2017年共560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其中342例为可疑的化妆品过敏患者,218例曾出现化妆品不良反应,共246例患者斑贴试验阳性。钟益萍等[28]对广州地区2015—2016年的913例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为609例(66.7%),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112例(12.3%),对其中76例患者进行原物斑贴试验显示阳性率为76.3%。我国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研究多为地区局域性,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数据的临床研究,而且尚无符合我国临床工作需求的化妆品斑贴标准变应原系列[29]

四、常见易致敏化妆品成分

2022年北美接触性皮炎小组(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NACDG)[30]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对2001—2018年其数据库中的43 722例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检测出部分化妆品成分阳性病例,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丙二醇、硫柳汞、羊毛脂、秘鲁香脂等。欧洲接触性过敏检测系统(European Surveillance System on Contact Allergies,ESSCA)曾对其数据库中2009—2012年的59 728例进行斑贴实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数据涉及欧洲12个国家54个中心,虽然主要斑贴试剂为药品半抗原,但同时发现焦亚硫酸钠、蜂胶、羊毛脂醇等化妆品常用成份斑贴阳性率较高[31]。当解读不同版本斑贴试验结果时候,可能需要参照化妆品成分国际命名(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INCI)的中文译名来进行对应[32]

国内既往也有很多围绕化妆品斑贴试验开展的临床研究。2021年上海华山医院[33]对2015—2019年期间2 372个光斑贴试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最常见的化妆品相关光敏性物质依次为硫柳汞、甲醛、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等。2021年赵娟等[26]在新疆地区的研究中发现化妆品成分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硫柳汞、三乙醇胺、对叔丁基儿茶酚、香料混合物、对苯二胺等。研究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了33种化妆品原物斑贴,其中8种化妆品检测阳性。2020年田婷等在江苏常州进行的研究中发现232例确诊为化妆品ACD的患者中183例斑贴试验阳性,面部过敏及一般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最为多见;前8位的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CL+Me-异噻唑、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虫胶、硫柳汞、叔丁基氢醌、山梨坦油酸酯和没食子酸辛酯,其中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抗菌剂、香料类等是主要的致敏类原料[34]。2017年余圆圆等对230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分析,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有173例,前3位致敏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5.22%)、Cl+Me-异噻唑(20.86%)、甲醛(8.70%),最常见的致敏原料是芳香混合物和防腐剂[35]。芳香剂及防腐剂几乎见于各种化妆品中。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借助斑贴试验及成分检测发现化妆品中芳香剂、防腐剂及对苯二胺是最常见的致敏成分[5]。从化妆品监管角度看,严格规范上述常见致敏成份,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五、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诊治面临的新课题及挑战

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多种多样,由于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有所差异,故而诊断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细化诊断路径和补充诊断标准。讨论化妆品过敏性不良反应时,还要考虑到一个特殊状况:特应性皮炎患者和肿瘤患者靶向药物治疗[36]、放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后由于皮肤屏障和皮肤生理紊乱常需要应用保湿剂,而这些有问题皮肤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化妆品不良反应[37],所以如何保障这些特殊人群使用化妆品的安全,尤其是避免过敏反应,形成了新的课题。

自1990年开始,经30多年的工作积累,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近年化妆品监管工作发展更是迅速。围绕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监管,未来挑战主要体现在:(1)有效收集化妆品过敏相关报告,综合分析,明确中国化妆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展趋势;(2)完善化妆品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机制;(3)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化妆品斑贴试验标准化体系;(4)积极开发化妆品过敏性反应检测的新工具、新流程;(5)依据变态反应与免疫机制研究的成果,加强预判过敏性反应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继发反应或共病发生。

综上,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已经成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商品,注重安全,关注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是皮肤科医生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义务。

引用:张冲, 仲少敏, 吴艳, 等. 化妆品过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新进展与挑战[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 57(4): 591-596.

实用书籍:
激光临床应用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皮肤病学 译著
静脉用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奈特胃肠病学(第3版)
结直肠肿瘤诊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肛肠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龙哥查房——吴一龙教授肺癌典型病例分析及循证思维应用
化学中毒与急救
基本外科技巧
皮肤科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详解
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技术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实践
髋关节手术进展
机械循环支持:《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第2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病例精解
中国重症基层诊治流程
专科技能培训教程:儿科学分册
神经病毒病疑难病例解析
临床血流动力学:刘大为
心血管系统CT诊断:CT快速入门
脑神经疾病 于炎冰2020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血管病外科疾病病例精解
协和全科医师手册
现代男科学临床聚焦
罕见病名称及编码规范(2022年版)
实用性强—《实用结核外科学》
Weedon 皮肤病理学精要
康复护理指南
临床思维逻辑与病史采集训练
触诊技术:体表解剖
连锁药店执业药师基础训练手册
矿山职业病基础医学、矿山化学中毒、矿山尘肺基础医学、矿山创伤基础医学
地震救援知识储备
中医书籍难解难懂,更难的是怎么翻译成英文?
影像学诊断基础教程(第5版)
日间手术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美容微针疗法临床应用指南
DRG/DIP医院实施指南
临床妇产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第2版)
法医探案:侦破罪案的214个冷知识
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耐受
心血管疾病用药相关问题:病例与评析 (第二版)
中医内科学歌诀355首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全彩图文版)
药物临床研究理论和实践
医疗器械消毒标准解读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
即时即地检验技术与应用
老年麻醉学 第三版 译著
当代胆囊外科学
实用中枢神经解剖与影像学图谱
简明临床细菌与真菌鉴定图谱
白内障手术技能培训课程(基础篇)【优盘版】
乳房的秘密、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实用书籍:贝勒和斯科特诊断微生物学(胡必杰、潘珏、高晓东 译)
消化内镜护理配合与管理
新冠肺炎CT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
疫病论——五运六气解读新冠肺炎疫病
呼吸危重症临床实践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CT表现特点及演变过程
呼吸康复指南:评估、策略和管理
韦斯特肺部病理生理学精要
呼吸支持技术(王辰、陈荣昌)
阜外心血管重症手册
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要点
科技论文与专利写作实用教程
Ferri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速查手册
漫画基础医学:读懂免疫学
ECMO临床应用(附典型病例及操作视频)
体格检查图解
听诊技巧:呼吸音及心音
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学的病理生理基础
《分子病理学》第2版
心电图实训手册
眩晕内科诊治和前庭康复
以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糖尿病综合管理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系列教程:危重新生儿诊治+转运+护理
快速反应团队体系建设-实施教程
重症译著:匹兹堡重症医学
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身份、权利与场所
热射病诊疗实践与临床思维
协和胸外科学(第三版)
血液透析与患者健康解读
遗传代谢病防治理论与实践
夜尿症
当代肺癌面面观。肺癌规范化手术。
全身PET/CT临床应用探索
白癜风基础与临床(第2版)
图解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诊治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病案管理实用指南
外科质量与安全指南
脑动静脉畸形与动静脉瘘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作业治疗技术
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主编的专著:《重症医学临床思维》
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
思考中医,走近中医,选择中医
小儿基础重症支持
实用急危重症处理流程
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抢救流程与解析
肾移植:原理与实践
儿科查房实用手册
全科医生流程操作技能训练
外科感染:预防与管理
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实施实务)
重症医学流程诊疗指南
日间手术管理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协和急诊总值班纪实
医用放射诊疗设备学
甲状腺疾病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学
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疼痛科诊疗常规、皮肤病与性病诊疗常规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原理与实践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践指南
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手册(第三版)
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及治疗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技术皮肤科应用—理论与实践
快速上手—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和血管穿刺技术
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图册、装备培训图册、装备运用图册
颅脑影像与临床神经解剖:MRI与CT图谱(原著第4版)
眩晕治疗原理与实践
胸部疑难病例影像解析(第二版)张嵩
药物基因组学理论与应用
运动医学:实践与指南
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图解(视频版)
PCI导丝操控秘笈——操控技巧和注意事项
肺结节变癌?实用3D导航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图谱
中国临床案例•精神心理科病例精解
胸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指南
临床急危重症护理理论与实践
在医学中讲故事:叙事是怎样改进实践的
心脏大血管外科学(董念国,胡盛寿,杨辰垣编)
从血管到皮瓣,一个整形外科医生的选择
老年疾病与用药保健指导
肌骨系统临床检查手册:方法、体征与症状
危急重症心电图快手
老年医学临床实践(第4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神经科学(第4版) 主编:韩济生、蒲慕明、饶毅
介入手术护理配合流程及评分标准
曾宪九胰腺病学(第2版)
青年医师超声读片进阶
心脏超声精细讲解(切面解剖、扫查方法与疾病解读)
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疑难与典型病例解析
内科常见病治疗手册
病原与感染性疾病(第2版)作者:李兰娟,唐红,程彦斌
基于案例的临床思维教育的原则与实践
骨科贴扎、绷带、支具和防护衬垫技术
人工耳蜗调试理论与实践
肿瘤液体活检
《神经外科学精要》| 张洪钿、陈立华教授主译
甲状腺癌实例解析
肿瘤学经典著作:贝塞斯达临床肿瘤学手册(原书第5版)
血液病流式细胞术临床应用100例
将繁琐的麻醉工作变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临床麻醉基础
病理科、血液科医生的案头书:骨髓病理学图谱(译著)
MR成像原理不再晦涩难懂:临床MR成像原理图解
呼出气代谢组学与疾病的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诊断难?《发热性疾病疑难病例精解》来帮忙
三大专委会指定用书:《CT介入治疗学》第3版
急诊内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刘大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消化内镜病例精解:食管与胃ESD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基础篇)【优盘版】
《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300问及案例分析》第2版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淋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