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雪飞丨思睿“观”通,有“感”而发

赵雪飞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4-09-04

赵雪飞

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校级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希望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2“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全国交流活动顺利结束,回顾整个活动,从7月份的初赛到11月份的西北片区交流,再到12月份的全国交流,很荣幸我能够全程参与,也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各位评审专家以及全国多所院校的师生代表共聚云端。在前期观看各院校提交的教学视频时,我就已深受震撼,而活动现场当我看到各团队代表线上交流时讲解的教学方案和评审专家的精彩点评,更加令人受益匪浅。对汉教学子而言,“汉教英雄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典,更是一场教学技能交流盛典,我们从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开阔了眼界正如赵杨老师在开幕式中提到的“教学交流会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反思,从不同的教学案例中发现教学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专家型教师。


赵杨老师在开幕式上发言


本次交流活动按团队成员可分为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和海外团队;按授课类型可分为语言课、技能课、文化课、“中文+职业”等各类课型;按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可分为初级汉语、中级汉语和高级汉语。本文以学生团队展示的文化课教学和“中文+职业”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反思与总结,在教学案例中发现“教学之‘道’”,更好地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


文化课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国际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国际学生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国际中文教育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点击查看)。


国际中文课堂的文化课倡导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点击查看),但具体怎么结合,结合的程度是多少,目前学界仍无定论。本次交流中多所院校的教学实践或许能帮助我们开拓思路。


如何为传统文化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如何以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新疆大学团队对此进行了尝试。团队在制作丝绸之路沿途风光的展示视频时,按照路线由东向西选取了一些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此外,考虑到教学对象多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的代表性景观也被选为视频素材。课程将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一古一今两个话题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济大学团队通过沉浸式教学(点击查看),用非遗赋能语言教学,聚焦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


新疆大学团队展示

同济大学团队展示


面对国际中文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技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应对和运用呢?华东师范大学团队针对当前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点击查看),将戏剧引入教学,让学生在“表演”中习得语言、理解文化。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词汇、新概念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和讲授?北京语言大学团队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本。他们自编教材《中国青年说》,对“闪辞”“斜杠青年”等新词新语进行解释说明,并针对当代社会热门话题组织留学生和中国语伴进行圆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展示

北京语言大学团队展示


针对新时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差异化设计?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及多模态教学资源高效辅助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团队给出了很好的示例。他们在教学设计上突出1+2+3+N的特色,即以体演文化教学法为基础,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结合视频呈现、实时讲解及实景运用等教学方式,同时借助Mentimeter、Boardmix等信息技术平台与资源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互动。


东北师范大学分享的多样化教学理念


国际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文化课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不同语言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应如何把握?如果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出现语音问题,我们是否还有必要进行纠音(点击查看)?天津师范大学团队专门设计了针对学生语音和语法问题进行纠错的环节。这也启发了我,虽然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某些语音或语法问题可能已经固化,但我们作为中文教师不能“坐以待毙”,对于学生出现的语音和语法错误还是要适时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天津师范大学分享的评价反馈环节


“中文+职业技能”

“中文+职业技能”是融合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而构建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中文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需求。近年来,“中文+职业技能”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专门用途中文也由之前主要集中于商务、医学、旅游等拓展至工程、建筑、工业、信息通讯等更广阔的领域。


在本届“汉教英雄会”线上交流活动中,除了广西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商务汉语,我还看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旅游汉语、沈阳师范大学的民航汉语、西南大学的铁路汉语以及燕山大学的机械汉语等。这些精彩的“中文+职业技能”展示(点击查看)无一不使我深受震撼。


类型多样的“中文+职业技能”课程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是缺乏大批可以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团队极具特色的“语言+行业双师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学校特别邀请旅行社外国导游加入教学行列,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成为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团队展示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如何处理语言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语言课堂上营造真实的技能教学场景。燕山大学团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他们的教学展示既有词汇和句子的讲解,也有在课堂上采用仿真工程机械模拟器进行操练及课下实地操练的环节。在观看教学视频时,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甚至让我产生了想实际体验一番的冲动。这也恰恰体现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中文教学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特色,探索灵活多元的办学模式。


燕山大学课堂仿真模拟器操作练习


西南大学团队的“铁路汉语”在教学中融入真实工作场景,通过“岗位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增长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西南大学课上模拟真实的安检情景


此外,还有很多团队的展示体现了国际中文教学中“语言—结构—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兰州大学团队广西民族大学团队沈阳师范大学团队浙江师范大学团队的展示不仅将语言与技能相结合,还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文化教学,体现了“中文+职业技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


诚然,目前“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承载了更多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讨,走出一条符合国际中文教学现状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道路。


反思与总结

结合此次交流活动中对文化课和“中文+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受,我对于国际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一门优秀的国际中文课程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合理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点击查看)。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模态教学资源(点击查看)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多感官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次交流的多个团队对于多模态资源的使用非常广泛,有进行词汇学习的Quizlet,进行语言点学习的Voicethread,还有新媒体资源Quizizz、ArchChinese、Boardmix和Mentimeter等等。


    此外,梁霞老师在点评环节还对多模态资源的运用进行了“温馨提示”:“多模态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在进行选择时我们可能会眼花缭乱,但不应为了达到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而过度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能画蛇添足,要探索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资源。”


不同类型的多模态资源

截图来自栾多老师主讲的“国际中文教学中

如何巧用数字资源”(点击查看)


  • 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国际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实现“有效输出”(点击查看)而不是将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课堂趣味性强。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次交流活动中许多团队都给出了示范,比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火锅侦探游戏”在形式上借鉴了“剧本杀”,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天津师范大学的戏剧教学实现了“做学一体”和“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浙江师范大学的小组竞赛模式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课堂互动性强,兼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合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以此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 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这一点也是我们团队在本次交流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我们在前期教研中总想着给教学设计“做加法”,完全没有想过它是否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有关联、前后环节是否紧凑,最终导致教学设计出现断层,教学节奏也不连贯,但好在我们的指导老师及时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实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目前实践经验仍非常不足的汉硕学生,我觉得这些优秀的教学视频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并进行思考总结。通过这次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感受到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们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学生组展示视频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比较中进步,在比较中超越自我”


我知道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之前我还要经历更多的挑战,但我会以赵杨老师所说的“刻意练习”为理念不断努力精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相信足够的“刻意练习”一定可以带领我进入“自然”之境!


/参考文献

[1] 王钟华. 建立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问题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1(01):55-59.

[2] 张桃.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其定位[J].海外华文教育,2000(03):78-80.

[3] 陆俭明. 汉语教师培养之我见[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7,2(03):29-35.(点击查看)

[4] 教育项目研究组. 构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19-123.

[5] 孟源,商若凡.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脉络、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28-33.


特别说


本文为“2022汉教英雄会”延伸学习活动二等奖获奖作品,原文略有删改。延伸学习活动获奖作品将在“外研社国际汉语”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敬请持续关注。交流活动回放可在“外研社”“外研社国际汉语”视频号观看。


扫码观看完整回放

(有效期截至2023年12月21日)


资源推荐


国际中文教学中

如何巧用数字资源?

点击观看讲座精彩片段

为助力国际中文教师高效自如地运用数字资源开展中文教学,我们邀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语言文化院亚洲系中文教学主任、苏格兰孔子学院中文教学主任栾多老师带来“国际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数字资源”主题分享。栾老师分享了多款适用于线上、线下教学场景的实用教学资源与工具,并结合数字资源在中高级中文阅读与写作课中的应用实例,剖析了数字资源融入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及技巧。欢迎扫码参与学习~

扫码参与课程

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

“讲好中国故事”?

点击查看课程详情

为助力国际中文教师提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北京时间4月22日(周六)10:00~12:00我们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学汉语 知中国》教材主编吕玉兰老师带来“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分享,吕老师将结合汉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课文教学等语言教学实践及线上教学场景中进行中国故事讲述的实例,剖析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策略与方法,并分享如何处理好“中国故事”与学习者“本国故事”之间的关系,帮助国际中文教师提升语言文化融合教学的意识,增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欢迎报名参加~

扫码报名讲座

《首届专门用途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姜丽萍主编,外研社,2022)


《首届专门用途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点击查看)涉及“商务中文”“医学中文”“法律中文”“体育中文”“旅游中文”“工业/工程中文”“科技中文”“影视中文”“能源中文”等多个领域,对专门用途中文构词规律、词表构建、课程体系建设、线上教学、文化教学、教材建设、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了专门用途中文教学出理论、出标准、出教材、出模式、出人才


往期精选

1

任静丨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

2

课程报名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前沿:选题、方法与工具”系列课程重磅上线!

3

国际中文教育虚拟教研室丨“学术论文及其指导与评价”教研通知

4

崔希亮丨国际中文教育的十二个重点研究领域

5

专家主题论坛丨《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解读与研究

6

图书丨首届专门用途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

日拱一卒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化教学?

8

日拱一卒丨如何查找高质量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文献?


编辑 | 吴晓静 李文雅 杨立梦

美术编辑 | 亓欣(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活动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国际汉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