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屠呦呦获诺奖內幕震惊:国内竟有人联名给诺奖评委会写信抵制!

时代观察团 世外之友 2021-04-16

来源:时代观察团



1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



在1月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Maria Curie)、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



该活动为每一位候选人开辟了专门的介绍页面,在屠呦呦的页面上,BBC列出了她入选的理由:


☞ She looked back as well as forward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As part of the programme charged with finding a treatment formalaria, Tu was inspired by an ancient Chinese text which said sweet wormwood was used to tackle intermittent fevers (a hallmark of malaria) around 400 AD. 

屠呦呦参与的项目旨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她受到一篇中国古文的启发,文中写道,公元400年左右时青蒿被用来治疗间歇性发热(疟疾的一种症状)。


malaria [mə'lɛrɪə] n. 疟疾;瘴气

intermittent [,ɪntɚ'mɪtənt] adj. 间歇的


☞ She saw her work cross a divided world

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With hal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t risk from malaria, Tu andartemisinin’s vast impact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s her Nobel Prize summary states her work has “led to the survival and improved health of millions of people.”

由于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面临疟疾的威胁,屠呦呦和青蒿素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可低估。正如她的诺贝尔奖总结所言,她的工作“为数百万人的生存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artemisinin [,ɑːtɪ'miːsɪnɪn] n. 青蒿素(抗疟药)


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制作了一个短片

(以下为短片对话内容)

主持人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卫报》:“从默默无闻到诺贝尔奖:谦虚的科学家”。


《每日电讯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终于使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今年6月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



古代有神龙尝百草,今有屠呦呦青蒿素和弗莱明的青霉素,人类之幸。


如果屠呦呦或弗莱明生活在古代,应被世人百为济世神仙。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神仙般的伟人,在获奖前期,国内竟然部分科学家联名至信“宁可放弃诺奖,也不希望屠呦呦独自获奖。”理由是获奖没有按照程序申报,领导没有审批等等。我想可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正统的科学家们胃部泛起酸水吧.

没有征得基层同意,没有一层层上报,甚至连国家科委、卫计委可能都不知道,诺奖便把载入史册的科学最高荣誉授给了中国人屠呦呦——一个连院士都不是、论文都没几篇的中国老太太。


这让中国人倍感荣耀与惊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中国人感到了难堪。


早在四年前,屠呦呦被美国的拉斯克奖砸中时,国内就有人对把奖项授予屠呦呦一个人表示出不同看法,甚至有人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



但是,诺奖是不按某些中国人所认同的“程序正确”来办事的,也不是按照地位高低、论资排辈来分果果的。诺奖评审委员会成员汉斯如此说,“我们是把奖项颁给受传统医学启发选出 新药的研究者”。


宁可不要这个诺奖,也不要屠呦呦一个人独享。这个看上去正义感很强的呼声,可能符合中国特定环境下的某种思维,但看来并不符合拉斯克、诺贝尔奖的评判标准。价值与价值观的区 别,在屠呦呦的人生际遇中昭然若揭。


在诺奖评委会看来,屠呦呦作为青蒿素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现者”,人类有必要记住她的名字,记住她的贡献。但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这份荣誉只能属于祖国,属于集体,属 于中医。这是可以拿上台面来犯酸的理由。而台面底下的犯酸,却实际上是犯难。


真正的心态在于,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本土”诺贝尔科学奖,不是出现在院士身上 ,而是由一个“ 三无科学家”获得,这让一些“正统意义”上的科学家、拿着巨额科研项目经费的“领军科学家”情何以堪。也因此,一些肚肠酸翻了天的人士甚至怀疑,这诺奖的评委要么是有意搅局,要 么是集体看走了眼。


诺奖没像一些中国人所期待的那样,把屠呦呦的名字从获奖名单上拿下来。


现实就是这样,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押题,但他们能够押准上司在想什么、押准自己的哪句话哪个行为方式能够精准地迎合上面的需要,押准科研项目和经费,但他们押到了职称职务,押到了这奖那奖,却押不到诺奖。他们风光了大半生,眼见着人世的风光一下子被这个不善交际、个性直率的“三无 科学家”给独占了去,心里差点酸出血来了。



诺奖是不按某些中国人所认同的“程序正确”来办事的


心里酸,是因为屠呦呦在教育背景、学术地位,与自己不相匹配,是因为屠呦呦的实话实说、口无遮拦的个性与这个正统的圈子文化不般配。他们看重的不是一个人的发现,不是这个“ 只是一个牵头人、参与者”最后的研究成果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而是在这个环境能够兜得转的被各方认可程度。


屠呦呦大概是有些不合群的,这从她之前获得的荣誉、待遇中大致可以看出,这反映了中国人才制度存在的漏洞。尽管今天会有各种犯酸者能够找到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对冲这种矛盾, 但再漂亮的说辞,都无法掩盖中国仍存在“良币”被驱逐的现实。


如果我们今天不愿面对这些现实、这个结果,我们的科学技术就会伴随着更多的张呦呦、王呦呦们被冷落而得不到有效激励。

特别申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小编删除处理

【官场百态】1、一市委书记的自白:我与程维高的是是非非!2、.一个省委书记的最后遗言:有家不欲归 有泪无处垂 河北十三年 有冤诉向谁?3.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旧事4、江苏官场小火箭杨卫泽陨落的“民间传说”5、南昌市长李豆罗退休回家耕田,曾说“宁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6、沈阳市副市长马向东注射死亡真相,落马细节触目惊心!7、上将房峰辉和张阳不为人知的往事!8、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成公开反对5G第一人9、谁的华西,谁的村?9、自我爆炸的禹作敏,永远消失的大邱庄!解码:落马“老虎”的公子周滨等,尴尬无比的处境!11、河南省交通厅5任厅长的“打炮史“,看看大炮如何为反腐立功!12、北京的饭局13、王立军的重庆往事

【历史】1、1964,刘少奇给江渭清写了一封信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黑人皇后——李陵容3、地域溯源-泰兴故土上消失的宁海古城4、叶永烈:警惕有人在为文革翻案6.秦晖:中国历史上,何来如此深仇大恨7.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打什么打?8.徐景贤:王洪文的奢侈生活9.被掩盖的张作霖父子的劣迹10、柯庆施的琢磨【时事杂谈】1.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2.武汉文联主席池莉:有生之年,不再屈服于羞辱,不再过度害怕他人【诡奇故事】1.季羡林先生亲历母亲鬼魂附体事件2.《洛阳伽蓝记》中的奇人异事(10)落泪的佛像3.苏中七战七捷宣堡战场走“阴兵”事件4、【诡奇故事】苏北鬼爹--充满涙气的灵异之爱5、保姆阿莲(《南都》有报道)坠楼后的灵异传奇6、雅 鬼7、1976年唐山大地震, 阴兵借道事件真实存在吗?【推荐】实用贴:宜昌下游主要城市海拔最高处,关键时刻或有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