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敬琏:江平教授千古!



谨以2010年这篇旧文寄托我们的哀思,江平教授千古!

吴敬琏

2023年12月20日


江平教授庄重谨严的法学家身份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许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热情奔放的诗人。庄重谨严和热情奔放兼而有之的性格,铸就了江平教授特立独行的生命特征。


我常常暗自思忖,这样的性格是如何造就的呢?


江平教授在年轻时代曾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革命青年。据他自述,他在高中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进入燕京大学时选择新闻专业,都是因为心中怀有强烈的争民主、争自由的理念,矢志为中国的民主自由而斗争。由于为共产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的口号所吸引,他在高中毕业前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联盟”。江平在读新闻专业时认为,“新闻像我的性格一样奔放、激情”。以致在闻知组织上委派他去苏联学习法律时,竟然因为厌恶这将使自己“‘面对由一条条僵化难懂的法律条文而筑起的高墙’而望而却步”。


那么,在进入法学之门以后,江平的性格是否与法学家要求的专业精神发生冲突呢?江平在苏联接受过5年正规的法学教育。然而,原来设想“似乎像冰山那样生硬、冷酷”的法学以及苏联式教育中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都没有能够使江平心中的青春火焰熄灭。



我猜想,那一粒争自由、争民主的青春火种,正保存在莫斯科大学的“罗马法”课程之中。罗马法是欧洲大陆民法的源头和基础。恩格斯曾经指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对市场中的种种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合约、债务等等做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


江平在苏联学习过多门法律课程,其中只有最“难啃”的罗马法,才是对江平教授影响深远的。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苏联建国初期对法律的看法和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制”不同。列宁曾经说过,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之上的,而欧洲文明,又是在古代希腊、罗马所创建的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使到了后来,他在强调反资本主义的苏维埃立法原则的同时,也承认苏联法律对罗马法的继承性。经历了数十年曲折坎坷之后,那些反映苏联制度特征,印有国家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烙印的苏维埃法学教条在岁月冲刷中被淡化,而罗马法所确立的私法原则却深深地印在江平的脑海中。


罗马法所反映的法的精神成为在江平教授劫后复出以后用以启发后人和教育后生的主要内容。从他的民商法专业方向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取向。我们看到,他正是以一本珍藏多年的俄文版《罗马法》教程开始他 1979 年以后的法治事业的。


根据江平教授的自述,他之所以在北京政法学院复课以后自告奋勇地开设“罗马法”课程,就是为了给法的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寻根”,因为“罗马法精神中的实质就是私法精神,而私法精神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人道精神、人权精神,所以在中国提倡私法精神,也就应当提倡具有像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那样,是一种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的启蒙精神,让人获取自由的精神”。由此可以说,在成熟时期的江平教授身上,诗人的奔放热情和法学家的严谨理性已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论是他主要在蒙难期间写作的诗词,还是近年来提出的“只向真理低头”“我所能做的是呐喊”“我的理想是法治天下”等动人心魄的口号,都是这两种精神的体现,或者说,是由两种精神汇合而成的呐喊。(全文完)



江平先生和吴敬琏先生同是1930年生人。


江平先生曾说,“我和吴敬琏先生是同龄人,在中国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上,我们的见解是惊人的一致。他常常讲,中国的市场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国家的过度干预,市场过度依赖于国家的公权力,就会造成‘权贵市场经济’,所以他大声呼喊市场经济需要法治。从吴敬琏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品质:一个是独立的精神,不屈服于任何政治压力,敢于独立思考;一个是批判的精神,以自己的学术良心,敢于批判现实。”


2020年,在吴敬琏先生90岁生日会上,江平先生到场为其庆生,并表示“再合作十年”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一愿望已无法实现,留下吴老一人继续战斗。


93岁高龄的吴老对历史细节记忆清晰、信手拈来,对当下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也依然保持关切。他的焦虑和不安常常来自对国家命运的牵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吴老总能以其澄澈的学术洞察力干净利落地直击本质,入木三分。


吴敬琏先生曾问,中国的成功,是中国独特模式的成功吗?是威权政府的成功吗?是北京共识的成功吗?不!他回答:中国的成功,是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吴老频频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用“泣血般的嗓音”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之命运鼓与呼。


吴老坦言:“关于民营经济所引起的争论,其实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问题上——什么是法治?如何建立法治?”


吴老说:“因为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只有所谓‘刀制’的传统,用英文就是rule by law(法制),而不是rule of law(法治),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且中国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大陆法系,但这并不太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普通法系,也就是海洋法系。”


当下中国知识界有水平的人不多,身居高位、敢讲真话的人更少,吴老就是很重要的一位。他是一位保持独立思考,坚持为市场辩护、为底层发声的经济学巨匠,他仍然在苦苦思索中国社会发展演进之趋势。


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吴敬琏出版《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对经济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梳理。2023年1月,《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第2版问世,勇敢说出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以吴老93岁的高龄,其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个年过耄耋的经济学大家、理性爱国者,在目睹当下中国经济遭遇的种种危机后,用他一生的思索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过去40多年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这本书提供的智慧远不止于当下。


吴老写历史,并非泛泛而谈,也不止是只有框架和结论,而是将大量的细节融入其中,既增加可信度,也让读者知道每场变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看到历史关键时刻的众生相。这是吴老作为改革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独有的优势。


这样的写作,往往能把读者拉回历史现场,从细节中发现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玄机,让被遮蔽的“魔鬼”一个个复活、现身......难怪很多读者感叹:一本经济改革史,竟读出了强烈的“沉浸感”“现场感”,既过瘾,又贴近、感知了真实历史。


这本书有极重要的镜鉴价值和现实意义。吴老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从政治决策、体制运转的角度,自上而下地看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变化,在这样的高度下,很多今天的经济问题,其根本症结也可从历史中一览无余。


为此,特别推荐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本书既写出了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厚度,又让读者有如临现场般的真切体验。我们有幸获得少量吴老签章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王人博:江平先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灵魂

吴敬琏的五句话,一句比一句真实

罗 翔: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吴敬琏:建立法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高全喜:文明社会的自由与法治

93岁吴敬琏荣获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吴敬琏——时代浪潮之中,最稀缺的求真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