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貌,只是人生增幅器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02-27

击上方“远方青木”,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得漂亮,人生会有优势吗?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有优势,无论男女都会有优势,而且优势很明显。

人类是智慧型生物,但美貌是一个足以和智慧相提并论的天赋。

这足以看出美貌的重要性。

但美貌永远不如智慧,因为极高的智慧可以让人逆天改命,但再高的美貌,也只是人生增幅器而已。

在中国有一种奇怪的言论,说越穷的女孩子,越需要美貌,因为美貌是她们唯一翻身的机会。

女人必须要足够貌美,才能获得顺利的人生。

但实际上,越富的女孩子才越需要美貌,因为美貌对她们而言的价值更大。

美貌的本质是人生增幅器,对所有男女的价值都很大,但并不等价。 

 

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

 

首先谈一谈女孩越穷越需要美貌这种言论的诞生背景。

严格来说这不算奇谈怪论,因为确实有很多女孩是靠美貌翻身的,这一点无可否认。

美貌确实有用,但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女孩把美貌的作用看的如此之重。

减肥、化妆、微整形等词汇简直在中国女人的朋友圈里泛滥成灾。

颜值,即正义。

坚信这一套的人,以后肯定要吃大亏。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那时候的中国人,很穷。

大家都很穷,谁都不比谁有钱。

这个时候一批胆子大的人,或者说无可奈何的人,去沿海地区做起了生意,突然一夜暴富了。

有了很多钱,是好事么?

今天的你肯定认为这是好事,那是因为中国人已经稳定的持有财富40年了。

但40年前的中国人,可不一定这么看。

那个时候中国刚刚经历了大动荡,很多人心有余悸。

如果同样的事再来一次,那有钱的暴发户就是现成的走资派,地富反坏右。

所以上世纪80年代的人,对财富的看法是很复杂的。

想要,又不敢要。

那个年代的有钱人,对于私人财富并不像今天的我们这么重视,拿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对于80年代的暴发户而言,用一些不太安全的财富换取美貌,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但偏偏这些财富后来并没有成为祸根,而成了幸福之源。

而大量的美貌穷女子通过婚姻,借此实现了阶级飞跃,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婚恋奇景。

这么多活生生的先例在前面,同样造就了中国女子对美貌的过度神话和迷恋。

前辈们能靠美貌实现阶层跃迁,我也能。

这个逻辑很可笑,就好像说,80年代不识字的人去沿海倒腾货物能发财,所以我也可以。

无视时代背景的人,注定被时代潮流给打的粉碎。

40年来,中国人对私有产权的信心越来越强,对私人财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绝不可同日而语。

富人们对自己身价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单纯依赖美貌向上爬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香港的大美女梁洛施,出生于1988年,中英葡混血,年仅12岁就被星探发现,选入香港英皇娱乐唱片公司培养,16岁正式出道,爆红香港。

21岁,梁洛施就为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生下长子李长治。

22岁,梁洛施再为李泽楷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

连生3个儿子,梁洛施都没能嫁入李家。

26岁,梁洛施复出,拍戏自己赚钱。

一直到今天,梁洛施还是没能踏入李家大门。

 

美貌对人生的增幅 

 

首先美貌肯定是有价值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美貌的价值又一定是有限的,绝不是万能的,这一点也毫无疑问。

那美貌究竟价值几何?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一个规律,在不同的人身上,美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美貌在青楼女子身上,和在公主身上,价值一定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美貌是一个人生增幅器,其作用就是把你的人生价值按比例进行放大。

基数越大,美貌的价值就越高。

基数越小,美貌的价值就越低。

同样是身家一亿,在同为一亿的圈层里生活时,美貌的人绝对是占尽优势。

也许对方需要身家2亿才能和你平等对决,此时的美貌对你而言就价值1亿。

但如果你身家只有0.1亿或者0.01亿,那你再美貌也没用,因为此时的美貌对你而言不值1亿。

无论男女,道理都一样。

很多人说美貌只对女人有用,对男人没有用,这是完全错误的。

他们说女人只爱男人的财富和权力,而男人只爱女人的青春和美貌。

这两句话都有问题。

在大学里,长相帅气的男校草受尽女孩子的欢迎。

因为大家的财富差距太小了,小到同学之间根本感受不到什么叫贫富差距。

既然财富无差距,权力无差距,那大家就只能拼美貌了。

颜值不够的男生,一边凉快去,别耽误我4年时间。

4年可不是个小数,还是最青春的4年,大学的女生都是颜值狗,其实是很理性的一种选择。

但是毕业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的男生年薪3万,有的男生年薪30万。

还有的男生,毕业后家里就给了3000万的婚房,后面还有3个亿的家族资产等着他去继承。

差距之大,突破了很多大学生的想象。

当财富的差距出现时,美貌的优势瞬间就被抹平了。

校草?

先看看你能赚多少钱,我才考虑你是不是校草。

你年薪5万,我最多当10万看,但绝对不可能当100万看。

男人只爱女人的青春和美貌么?

当然也不是。

大众之所以会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中国绝大多数男人确实以貌取人,只要青春和美貌的女人。

古人云,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但今天的中国男人只看色,其他一概不管,严重违背了祖训。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青春和美貌。

而在于前几十年里,中国绝大多数女人结婚时都是两手空空来的,或者是象征性的嫁妆,其他一切都由男方准备。

这已经形成了社会惯例和文化。

既然20岁的女人和30岁的女人,都要求由男人来准备一切,女人只负责消费,在财富方面两者根本拉不开差距。

那男人自然选择青春和貌美的女人。

就好像在财富差距拉不开的大学时代,女生只选择帅气的男生一样。

但是当财富差距被拉开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男女的年收入都在几十万这种级别,组建新家庭时,男方父母出了几千万,而女方父母也出了几千万。

假设女方智商一样,那么脑子有坑的男人才会选择年轻貌美但一无所有的贫家女孩。

谁都想依靠婚姻阶级跃迁,谁都不想因为婚姻而阶级掉落。

女人不想,男人也不想。

古代为什么娶妻娶贤?

因为古代正妻过门,带的是十里红妆,以及娘家背后的庞大关系网,就算不漂亮又怎么样。

喜欢漂亮的,你可以纳妾纳色,但她永远是妾。

如果女方财富过大,那男方对青春和美貌的要求,会无止尽的降低。

1986年,《西游记》在央视播出后,万人空巷,好评如潮,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梦中情人,当时的第一小鲜肉。 

然后,他被当时的中国女首富看上了。
80年代,依靠外貌实现阶级跃迁的可不全是女明星,男明星也有,迟重瑞绝对算一个。
1990年,英俊潇洒的迟重瑞和比自己年长11岁,离过婚,带着三个孩子的陈丽华女士结婚。
陈丽华在外貌和青春方面一无所有,但她却有一个亿,80年代末的一个亿。
所以陈丽华和迟重瑞的婚姻很稳定,双方到今天已经恩爱了30年了,彼此相敬如宾。 
陈丽华用30年的时间证明,女人不依靠青春和美貌,也可以和男人恩爱一生,哪怕是男明星也不例外。
只要你愿意出钱即可。
以前,女明星嫁入豪门很简单的。
但现在,女明星嫁入豪门太难了。
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富一代们已经老了,富二代们长大了。
但富二代并不全是男的,还有一半是女的。
女富二代,也要嫁人啊。
很多女富二代,不仅年轻,而且知书达理,教育背景优良。
在这个基础上,她爹还愿意给十里红妆。
更可怕的是,很多女富二代本身外貌底子就不丑,还精通化妆术,微整形也舍得花钱,虽然不如大明星,但绝对称得上漂亮和耐看。
男富二代们,只要不傻就知道怎么选。
富人们的后代,男女比基本是1比1。
这表示除非有一个女富二代愿意下嫁给贫穷男性,或者终身不嫁,否则就不会出现男富二代的坑位给贫穷女性捡漏。
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嫁入豪门越来越难的原因。
王思聪过于注重美貌,找了很多绝美的女朋友,但他绝不会娶其中任何一人。
同时,他也失去了娶到同圈层富二代正妻的机会。
看似这么玩很潇洒,但其实代价很大的。
有人说不对啊,很多漂亮但没钱的女孩子,谈恋爱无往而不利啊,很多有钱的富二代都愿意和她们谈恋爱。
确实可以谈恋爱,运气好她甚至可以和王思聪谈恋爱。
但结婚免谈。
在短期择偶行为中,如果只考虑谈恋爱而不考虑结婚,那双方的财富其实是无意义的,此时美貌的价值极高,因为大家只看美貌。
不仅是男人,女人一样。
如果女人只打算玩一下,享受一下,而不打算结婚,那她对有钱男人也不感兴趣,只考虑和帅哥恋爱。
同理,如果男人不打算结婚,那他对女性的财富和背景就会毫无要求,只看青春和美貌。
当长期择偶的时候,也就是奔着结婚那种,男人就会突然变得极度理性,会考虑很多因素。
毕竟美这东西,是一个主观评价,没办法客观量化,美到一定程度意义就不大了。
就好像两副名画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你很难说谁更好。
而且美这种东西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时间长了会看腻。
再用男明星举个例子。
当我们谈论流量小鲜肉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颜值即正义”。
谁好看,谁有理。
因为这些流量小鲜肉的演技不行啊,唯一能提供给观众的价值就是颜值,那自然以颜值论英雄了。
没演技还没颜值,哪里配当粉丝的爱豆。
但是当这事轮到葛优葛大爷头上的时候,“颜值即正义”这个定律突然就失效了。
葛大爷之所以被称之为葛大爷,是因为他长的真的很像一个老大爷。 
怎么看,葛大爷都和小鲜肉挂不上钩。
但颜值不够,并不影响观众对葛优的喜爱,因为葛优是内地最知名的喜剧演员。
葛优能提供给观众的,不止是颜值,还有演技和作品,送给了观众大量的欢乐。
所以葛优不依靠颜值,也有正义。
女人爱不爱男人的颜值,有多爱,在什么条件下爱,通过小鲜肉和葛优的例子,可以直观了当的看出来。
如果有两个亿万富翁给你选,一个40岁,很丑,一个20岁,很帅。
脑子没问题的女性,都会选择帅的那个。
甚至身家少一半,都可以考虑接受。
这就是美貌的增幅器作用,对你价值的增幅高达一倍。
你基数越高,增幅的力量越夸张。
但如果没有基数,就盲目迷信美貌的力量,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嫁给富豪是不可能的,吸引一堆狂蜂浪蝶玩短期恋爱倒是没问题。
中国目前的社会,基本只以财富和地位来衡量男性的价值,基本只以年轻和貌美来衡量女性的价值。
这很不正常,别说外国,就算古代的中国也不是这样的。
古代中国,男人是不是帅,是不是年轻,一样很重要,女性的娘家有没有财富和地位,也一样很重要。
现代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异常情况,那是因为没办法。
大部分的女性,选择很有限。
男性富一代都很老,而男性富二代还没到婚配年龄。
在有钱的前提下,没有年轻帅气的男人,都蛮老,甚至又老又帅的都不多。
所以女性没得选,年轻帅气又多金的男人只存在于玛丽苏小说里。
前几十年基本都是这样,直到最近几年才好了一点,毕竟富二代群体都进入婚配年龄段了。
而对于大部分的男性而言,选择其实也非常有限。
女性富一代实在是太罕见了,别说赚几亿几十亿,就算是凭自己赚到几千万的金领女性都很少。
绝大多数女性拿出来组建家庭的资产,只有几十万,几万,乃至于零甚至是负值的案例都比比皆是。
不是男人不想找那些不年轻不貌美但有钱的女人,而是这样的女人太少了,少到你根本找不到。
男人想娶这样的女人,比女人想嫁入豪门,要难一百倍。
相信我,梦想吃软饭的男人数量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只不过他们吃不到而已,被迫自力更生。
不过在都没有钱的前提下,男人只能以年轻和美貌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最近几年,我们有一种明显的感觉。
女人越来越重视赚钱能力了,而男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外表和形象了。
中年油腻男这种吐槽词汇,就是这几年的中国女性发明的。
这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而且以后这种现象一定会越来越普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财富大爆炸,婚配的男女双方对家境的要求非常低。
反正父辈都没钱,父母一辈子积累的财富,夫妻两个人可能几年就赚出来了。
家境好不好不重要,对象能不能赚钱才重要。
这种无视家境的婚恋环境,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很罕见。
但数十年的财富积累后,现在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重视家境了。
父母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凭什么就一定要被后辈用几年时间就碾压呢。
这样的后辈肯定有,但绝对不多。
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年薪,在父母积累一辈子的资产面前,微不足道。
和平大发展的时间越久,财富差距就越大。
但恰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很多中国人的家庭,生的是独生女。
这就导致现在中国有很多女性,婚前就配置了房产。
对于这种自带一套房组建新家庭的独生女,哪怕另一半知道这种婚前房产永远和自己没有关系,也不影响给她大大加分,因为未来男性肩负的生活压力减轻了太多太多。
丑一点,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但这些婚前就有房产的女性,想上嫁也是非常困难的,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男性,基本只能在同圈层里找,也就是门当户对。
既然是门当户对,男性在财富上没有优势,那女性的其他要求就多了。
帅不帅,很重要。
事实上,美貌的效果,差不多等于是学历。
同样是北大毕业,偏僻山区里的孩子拿着北大毕业证,和赌王的孩子拿着北大毕业证,人生的加持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实加持的幅度比例应该是一致的,但大家的基数不一样。
虽然都可以让你的人生翻个倍,但有可能别人的起点比你高了一百倍。
美貌这东西,效果也差不多,同样是人生增幅器。
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参加工作后基本没什么用。
而美貌,也是一个敲门砖,建立完良好的第一印象后,也没什么用。
真正能够逆天改命的,是能力和智慧。
北大毕业证最多让你的人生翻个倍,美貌也最多让你的人生翻个倍。
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很好观测。
而能力和智慧,虽然不好观测,但最强大,因为这东西有可能让你的人生翻几百倍。
哪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明星嫁豪门最容易的时代,能嫁入豪门的女明星也都是聪明绝顶的人,情商非常高,单纯好看的花瓶,是根本嫁不进豪门的。
因为美貌的人,远远大于有钱的人,哪怕以前也是。
中国的女性,过于迷恋美貌的力量。
而中国的男性,过于迷恋财富的力量。
这些人以后都会吃大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中国和上世纪的中国会截然不同,整个社会的财富背景和运转逻辑都不一样。
而过于迷恋美貌,宁可借消费贷都要去整形,想以此翻身改命的女性,会比过于迷恋财富的男性吃亏更大。
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美貌只是增幅器,增幅多少是要看基数的。
男人赚到自己能力极限的财富之后,当发觉自己财富增速减缓时,多健下身,注意下自己的身材和外表。
女人在力所能及的消费水平下购置化妆品和整容服务之后,多提升自己的内在,扩大自己的财富基数。
这样,才是人生收益最大化的选择。
长得漂亮只是优势,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希望你们的未来,能因此文过的更顺畅一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貌,只是人生增幅器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