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德伦理学》:以宋明儒学的智慧解决当代美德伦理学的问题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和宋明儒学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作者为什么要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美德伦理学?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阅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黄勇教授的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


黄勇  著

定价:118.00元

商务印书馆


要说美德伦理学,首先要了解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何为道德上的对错,以及为对错标准提供解释,为何种行为是应该做的提供理由。


伦理学是一门实践哲学,这意味着它研究的是生活实践中每个人可能都思考过的问题:从我要不要帮老奶奶过马路、可不可以随手扔垃圾,到我们应出于何种理由保护环境和小动物等等。而美德伦理学就是现代主流伦理学理论中的一支。另外两支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分别是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不同于这两者的是: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才是道德考量中的首要概念,它既高于功利主义的效用后果,又高于义务论的道德规则。


说到宋明儒学,大家都会想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深入研究会发现:宋明儒学强调天理、人理,把儒家的核心美德,仁,进行了本体论阐释,进而产生了道德形而上学。


那么,相隔百年,相距万里,儒家的美德伦理学与西方的美德伦理学会有什么异同,它们之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黄勇教授引经据典、用宋明儒的智慧、以清晰深刻的论证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你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是否是一种运气”,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如何能够帮助美德伦理学克服自身困境。


黄勇教授在海内外均有长时间的求学与任职经历,在中西比较哲学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他著述丰富,善于用中国哲学回应当今的哲学问题,把中国传统思想智慧带入了世界哲学的研究。


美德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特别是英语世界获得了长足的复兴和发展,对自近代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义务论和后果论伦理学形成了挑战。但它也因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受到了来自义务论与后果论的批评。


虽然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家在克服其中一些缺陷和回应其中一些批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有一些重大的缺陷和批评很难光凭西方哲学的内部资源加以克服和回应。


因此本书的目的既不是介绍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人物和观点,也不是要论证宋明儒学也是一种美德伦理学,而是以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哲学为中心,从宋明儒的角度,对美德伦理学所存在的缺陷和所面临的批评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和回应,并在此过程中扩展美德伦理学的论域,从而促进美德伦理学的发展。



作者介绍



黄勇,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哈佛大学神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除出国前短暂在复旦大学任教外,曾长期任教于美国宾州库兹城大学哲学系,并兼任美国宗教学会儒学传统组共同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宋明儒学讨论班共同主任、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主席等。创办并主编英文学术刊物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和英文学术丛书Dao Companions to Chinese Philosophy(Springer)与Fudan Studies in Encountering Chinese Philosophy(Bloomsbury)。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除在有关学术刊物和文集中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各百余篇外,出版英文专著3部、中文著作5部。



编辑推荐



01

随着美德伦理学在西方世界的复兴,学者们也纷纷从自己的传统中挖掘美德伦理学的资源,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看儒家哲学的中英文著作也汗牛充栋。迄今为止的研究多试图用当代美德伦理学来解释古代儒家伦理学,而本书则以宋明儒学为中心,从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哲学出发,考察宋明理学所提供的丰富资源能为当代美德伦理的发展做出什么独特的贡献。

02

以现代伦理学的语言阐释儒学传统,以宋明儒学回应当代伦理学流派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展开儒家美德伦理学应对当代伦理问题的新思考。

03

从亚里士多德、朱熹的经典文献,到环境伦理学、道德运气等当代议题,本书视野宽广,展示了中西交融、古今相通的研究视域。不同背景的美德伦理学理论相互切磋辩驳,进而明晰经典文本,提炼观点。




 图书目录


导 言

 一 引 言

 二 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德行伦理学

 三 儒家伦理学:从美德伦理学的观点看

 四 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

 五 结 论

 

第一章 在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之间:程颢的美德伦理学的特质

 一 引 言

 二 “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美德的本体论说明

 三 仁者觉痛痒:认知与情感

 四 程颢的美德伦理学的特质:在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之间

 五 养气与持志:从麻木不仁到知觉痛痒

 六 结 论

 

第二章 “为什么要有美德?”:程颐的儒家回答

 一 引 言

 二 我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有德者?

 三 我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者?

 四 我如何成为有德者

 五 有德之人与有德的社会

 六 美德形而上学

 七 结 论

 

第三章 美德解释学:以二程对《孟子》的化用为焦点

 一 引 言

 二 二程的美德解释学

 三 二程和“孟子的升格运动”

 四 二程的孟子解释学

 五 人 性

 六 推

 七 自 得

 八 结 论

 

第四章 美德伦理的自我中心问题:朱熹的回答

 一 引 言

 二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一层面:康德主义的批评与朱熹和亚里士多德的回应

 三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二层面:康德主义的批评与亚里士多德的回应及其问题

 四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二层面:朱熹的回应

 五 自我中心批评的第三层面:霍卡的批评与朱熹的回应

 六 结 论

 

第五章 美德伦理的二重困境:朱熹的儒家解决方案

 一 引 言

 二 美德在美德伦理学中的首要地位及美德伦理学的二重困境

 三 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的二重困境

 四 霍斯特豪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二重困境

 五 朱熹如何避免美德伦理学的第一重困境

 六 朱熹如何避免美德伦理学的第二重困境

 七 结 论

 

第六章 道德实在论:朱熹美德伦理学的进路

 一 引 言

 二 道德实在论的四大困难

 三 以行动为焦点的道德实在论的问题

 四 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进路:霍斯特豪斯的成就及局限

 五 儒家美德伦理学进路:朱熹对霍斯特豪斯局限性的克服

 六 朱熹如何面对道德实在论的四个难题

 七 结 论

 

第七章 美德与感通:王阳明论对恶人的同感

 一 引 言

 二 王阳明的同感概念

 三 王阳明论对恶人的同感:其所不是

 四 王阳明论对恶人的同感:其之所是

 五 三点澄清

 六 结 论

 

第八章 环境美德伦理学:王阳明反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偏倚说

 一 引 言

 二 环境美德伦理学

 三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

 四 爱有差等:道德偏倚论的证成

 五 结 论

 

第九章 美德与运气:王阳明论道德责任

 一 引 言

 二 恶之起源

 三 道德运气

 四 道德责任

 五 欲望与意志

 六 结 论

 

后 记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试读章节


本章围绕对美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批评,即美德伦理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论证朱熹的儒家美德伦理学可以避免这样的批评。这个批评可以分三个层面加以回答。在第一个层面上,虽然美德伦理学要求行动主体关心自己的美德,因而具有自我中心的表象,但美德之所以是美德,特别是涉及他人的美德,是因为具有美德的人总是自然地、心甘情愿地、恰当地关心他人的利益。


在这种意义上,具有美德的人根本不是自我中心的人。在这一点上,虽然亚里士多德传统的美德伦理学同朱熹的儒家伦理学基本一致,但由于前者还强调美德在日常的意义上(即在外在的和物质的意义上)对美德的拥有者有利,我认为朱熹的儒家回答更直接、更清楚。


不过,对美德伦理学之自我中心的批评还有第二个层面:虽然具有美德的人也关心他人,但他只关心他人外在的物质的利益,而他在关心自己时,却关心自己的内在的美德。由于他知道美德比外在的幸福更重要,具有美德的人便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关于这样一种批评,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的美德伦理学没有办法做出恰当的回应,因为这个伦理传统中的具有美德的人正是其批评者所描述的那种人。但朱熹所呈现的儒家的美德伦理学则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自我中心的指责,因为在儒家传统中的有德者在关心他人利益时,不仅关心其外在的利益,也关心其内在的品德。对美德伦理学之自我中心的批评的第三个层面更根本。


这种批评认为,虽然有德者确实会关心他人,包括关心他人的外在福祉和他人的内在福祉,而且是为他人之故而不是为自己之故而关心他人,但这个有德者在这样做时最后还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者,因此在基础的层面上是个自我陶醉的利己主义者。


当代西方的一些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在回应这样的批评时过于强调有德者的利他特征,结果陷入了在基础层面上的自我消除的利他主义。


朱熹对此有两个回应,第一个回应是表明,有德者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各有其自身价值而又相互有工具价值,它们是有德者同一个行动的两个不同方面;第二个回应是要表明,在有德者多达到的万物一体的境界里,己与他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物。第一个回应表明,有德者在相同的意义上既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又是一个利他主义者,而第二个回应则表明,实际上,问有德者在基础的意义上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还是一个利他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扫描二维码,预购本书



往期推荐


宋明理学新视野:开启先贤智慧宝库,探索人生崭新旅程

《东亚朱子学新探》  吴震  主编

《宋明理学新视野》  吴震  主编


即将出版


《儒家功夫哲学论》   倪培民  著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书友会

扫码加入  了解图书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德伦理学》:以宋明儒学的智慧解决当代美德伦理学的问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