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抗“终结”言说:《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安瑟姆·基弗与克劳斯·德穆兹的谈话》

〔德〕安瑟姆·基弗  〔奥〕克劳兹·德穆兹  著

梅宁  孙周兴  译

商务印书馆 

2014年7月第1版 

2021年5月第3次印刷


在我们时代的所有“终结”言说中,“艺术的终结”大概是被争论得最多、也最有意味的一种。不过我以为,它也可能是最假惺惺的一种说法。

——《总序》


在基弗看来,艺术家是“一个持续的没落者。他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始终只能围着酒罐转,当他要接近酒罐时,他就像恩培多克勒那样掉进去了”。艺术是客观物质神秘化的形态,它永远处在尚未完满的状态。基弗的艺术观念,正是对“终结言说”的有力挑战。

基弗的艺术创作充满看似虚幻的神秘主义,但与德穆兹的谈话中却遍布现实的景象。这位曾被称为“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用油彩、树脂、钢铁、铅、稻草、灰烬、石头、树叶等丰富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融入其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我不相信和平是上帝馈赠的。人类必须为此而奋斗。”尽管基弗人生的最初阶段是非常不幸的,但他却用艺术创作去试图弥合人们受伤的心灵,带去诗意和希望。

 《有头像的风景》 1973年 | 书内插图 

基弗的宇宙隐藏着诸多世界和迷宫,在译者孙周兴教授及其夫人梅宁的共同翻译下,我们得以近距离体验这个神秘的领域:

每一株植物都对应着一颗星星。在这句话中包含着某些合时宜的现代的东西——即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人们在震惊中真正能够观入一个深渊。这让人变得很渺小,在它们面前,人们都差不多想多藏起来了。

美当然是被带到我面前的妖怪。因此我跑得越来越远。

……

或诗意,或抽象,或风趣,在语言的张力之中,基弗对作品的构思、理念和对材料的选择都若有似无地关联起来。在他和德穆兹的谈话中,我们能够渐渐感受到一种信念——人们只能根据不同的视角来考察他无比丰富的作品。这仿佛是一道严肃的命令,又宛如一种温柔的宽容。


《西格弗里德忘记了

       布龙希尔德》(左)

《树林中的男人》(右)

                  | 书内插图

前言

一  绘画是为认识,认识是为绘画

二  无聊童年——留给未来的珍宝

三  开启至远境界——草原和天穹

四  树梢、翅膀和石头上燃烧的火

五  巴尔亚克的雪

六  我解除物质的外衣而使之神秘化

七  我很早就对残余有一种迷恋

八  俄狄浦斯从负罪者转变为光明形象

九  我求助于自然

十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生平资料

个展、专题著作和画册目录

戏剧和歌剧作品

致谢

译后记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目录内容


作者简介


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出生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1970年代师从德国当代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1980年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其作品《德国的精神英雄》引起巨大的争议。1984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个展获得空前成功。1990年获沃尔夫奖,2008年获德国图书和平奖。1992年迁往法国,现居巴黎市郊。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基弗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译者简介

梅宁,1973年生,法学硕士。业余从事西方艺术史、当代艺术的翻译和研究。

 

孙周兴,1963年生,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现象学、艺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平庸》等;主编中文版《尼采著作全集》《海德格尔文集》等。


在这个终结感、没落感日益增强的时代里,

让我们仍然对艺术、对哲学、对生活,

抱有一种向上的期待和希望。


扫二维码购书

点击图片购书

微博/微信公众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推荐阅读:未来艺术丛书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艺术—政治的未来:雅克·朗西埃美学思想研究》

《什么是艺术?——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下)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悲剧的诞生》

《何谓艺术》

《为艺术制定规则:吕佩茨与海尔的对话》

《以创造抵御平庸:艺术现象学艳实录》

《什么是德意志音乐:博希迈尔教授中国讲演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对抗“终结”言说:《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