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哲学序曲》| 尼采:人人都在阅读我,但没有思考我。

商务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3-05-17

未来哲学的后哲学意义

尼采此间有一则笔记,主标题叫“快乐的科学”(Gai saber),副标题竟然也是“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在这则笔记中,尼采极简单地列述了“序曲”的内容,计有五条:


1. 自由精神与其他哲学家。

2. 世界解释,而不是世界说明。

3. 善恶的彼岸。

4. 镜子。欧洲人自我反映的时机。

5. 未来哲学家。


看得出来,这是为一本书设计的提纲(尼采后期多有此类提纲草案)。对于尼采“未来哲学”的预期和规划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显然是这则笔记中的中间三条,即所谓:“1. 世界解释,而不是世界说明。2. 善恶的彼岸。3. 镜子。欧洲人自我反映的时机。”概而言之,就是“解释”“超善恶”和“镜子”三个核心词语。下面我们根据这三个词语,分别来做一点猜度和发挥。



首先来说“解释”。尼采在这里断然区分了“解释”(Auslegung)与“说明”(Erklärung),他说的是:要“世界解释”(Weltauslegung)而不要“世界说明”(Welterklärung)。“世界说明”的时代过去了,或者说快要过去了——其实,尼采之前的马克思早就有类似的想法了。稍稍有点20世纪哲学知识的人们都知道,“解释—说明”之争可能是20世纪哲学人文科学里最重要的争论了,举其大者,先有威廉姆·狄尔泰的努力,后有海德格尔及其弟子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推进,“二战”以后还有哈贝马斯、阿佩尔、阿尔伯特的大争论。狄尔泰说,自然与人生不一样,“自然要说明,生命要理解”;据此,他试图把“理解/ 解释”确立为人文科学/ 精神科学的方法,以区别于自然科学的“说明”方法。海德格尔则更进一步,把“理解+解释”提升为“此在”(Dasein)的存在方式,从而实现了解释学的实存论—存在论化——是为伽达默尔讲的“哲学解释学”。“二战”后的争论就更加复杂了,因为越来越稳固的现代技术的支配地位以及人类社会的普遍技术化进程,使得人文科学的处境更显压抑和艰难,而且进一步加入了同样越来越被自然科学化的社会科学的因素。



不要小看“解释—说明”之争,因为事涉人文与科学/ 技术之争,实际上它已经构成我们今天思想和人文学术的基本困难和基本语境;不但如此,这种争执更关系到人类此在之命。总的说来,社会科学可视为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不断挤压和侵占人文科学领域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自然科学讲究逻辑论证,追求清楚明白,特别推崇“因果说明”的方法。如果自然对象—物理现象都可以这么来研究(说明),那么,人们自然会想到,要是人类心理现象—精神文化也能这样研究(说明)该有多好呢。所以我们看到,在17和18世纪的欧洲,就出现了所谓“普遍数理”(mathesis universalis)的要求和主张,人们开始把世界视为一个秩序和尺度的“数学的世界”,要求对生命领域(精神世界和人文世界)也做数理和逻辑的处理。斯宾诺莎用几何学方式和方法写作《伦理学》,现在想来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格劳修斯也模仿几何学搞出了一套“自然法”,现在看起来还比斯宾诺莎更靠谱些。



这事闹得有点凶,文人中的高人感觉受不了了,当年欧洲出现了两大高人, 是意大利的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年)和德国的约翰·格奥尔格·哈曼(Johann Georg Hamann,1730—1788年)。都说歌德是一个天才吧?但歌德当年只钦佩两个欧洲“天才”,就是维柯和哈曼。我们这里不能展开对这两位孤僻怪异的思想家的具体讨论,只能简单提示一下。a维柯认为,全面知性(科学化)的时代是十分可怕的,可怕之处在于,在这样一个“知性时代”里,人类的想象、诗性、感性领域将荡然无存。所以维柯认为,必须回归和维护本源性的“诗性智慧”,以“诗性”来对抗“知性”。维柯此说最早传达了我们上面讲的“解释—说明”之争。


……



回到尼采,我们不得不说尼采是有天才样子的,是跟维柯和哈曼一样的高人。在后期笔记中,尼采经常话说半句,但这一句算是说全了:“世界解释,而不是世界说明。”读过一点儿解释学的,都不难了解“解释”与“理解”的一体关系,从而了解尼采所说的“世界解释”的意思。尼采不一定对“解释学/ 诠释学”有兴趣,虽然他对当时的解释学思想家施莱尔马赫不无关注,但好像从未专门讨论过“解释学”(Heumeneutik);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解释学哲学家”。不过呢,尼采讲的“世界解释”还不光是在“解释学”意义上的,而且更是在形而上学批判意义上的,就是说,要与作为“世界说明”的以柏拉图主义为特征的哲学和科学传统一刀两断,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态度应该转变到后哲学的境界上来了。哲学/ 形而上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科学的思想方式,其一贯的定式是对世界或存在做“因果说明”,尼采却告诉我们,这种思想方式的唯一性和独尊性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了,而要代之以后哲学或非哲学的思想了。



……





*以上内容摘自孙周兴教授作品《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修订本)》




图书介绍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2019年

孙周兴 著

定价:75.00元



基于多年来对尼采哲学的研究与翻译,作者在本书中对尼采思想做了一次系统的结构性解读。全书以狄奥尼索斯和查拉图斯特拉两个形象以及“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两个基本语词为线索,围绕“虚无”“谎言”“生命”三大命题,深入发掘尼采哲学的精髓,梳理尼采的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批判和权力意志哲学,全面呈现这位德国思想大师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把尼采哲学置于“未来哲学”的思考路向上,认为尼采已经开启了一种后哲学—后宗教的全球未来文明之思。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或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0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欧洲人文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平庸》《一只革命的手》等。主编有:“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欧洲文化丛书”、“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选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

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了解此书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