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2023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改革杂志 2024-03-17

更多精彩,请点上方关注我们




目录

本刊特稿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

      ......许召元  许振凌  刘凡  胡秀蓉(1)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徐金海  夏杰长(14)


数字经济研究专栏


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典型事实、内在逻辑与策略选择

      ......欧阳日辉  荆文君(26)


数据交易动态合规:理论框架、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王青兰  王喆(42)


国民经济


中国消费政策演进历程、逻辑和取向

      ......毛中根  王鹏帆(54)


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自动化与制造业转移

      ......罗润东  李琼琼  郭怡笛(66)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谁来改造传统农业?

      ——来自农民工回流对农业专业化经营影响的证据

      ......肖剑  罗必良(82)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困境摆脱与推进方略

      ......唐旭  杨维东(101)


企业发展


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数智免疫力的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

      ......倪清  赵曙明  杜鹏程(111)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企业 ESG 表现:一个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孟祥慧  李军林(124)


公共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效应与演化:2002—2022 年

      ......刘璨  张寒(140)


《改革》社评  


发展县域经济  壮大优势产业

      ......文丰安(扉页)


0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

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


许召元   许振凌   刘  凡   胡秀蓉


摘   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中国已经建立全球最齐全、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不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前列。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环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绿色低碳水平不高、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五个方面。应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合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助力绿色转型,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持续提高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


作者简介: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振凌,海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凡,国家统计局海南省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胡秀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02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


徐金海   夏杰长


摘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支撑。目前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尚未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产业体系的根基不牢;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产业体系的创新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较弱,产业体系的控制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不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先进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简介:徐金海,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副教授;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03

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

典型事实、内在逻辑与策略选择


欧阳日辉   荆文君


摘   要:中国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技术孕育阶段、爆发增长阶段、融合协同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走了一条从模仿与本土化改造到自主创新、优先发展消费互联网、以规模优势“反哺”创新、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经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以需求端为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而激发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挖掘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形成迭代上升的发展模式。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体现出“禀赋优势”与“后发优势”的结合,两种优势得以关联的关键是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市场牵引、反哺技术、创新驱动”式的发展路径,面临治理体系、内生动力、外部环境与赶超式发展的不匹配问题,这将制约中国数字经济的自增长可持续性与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数字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关键词:数字经济;禀赋优势;后发优势;内生动力


作者简介:欧阳日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荆文君,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04

数据交易动态合规:

理论框架、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王青兰   王  喆


摘   要:当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面临场内交易合规成本高的入场难、场外黑灰产盛行的监管难以及国际数据合规话语权缺失的作为难等痛点。基于此,提出一个数据交易动态合规理论模型,在严守合规底线和不降低合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标准”“合规师”“信用”“人工智能”等要素进行范式创新,可以实现对变量“合规灵活程度”的调节,从而满足动态合规的要求,获得合规体系建设的最优解。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所的改革探索与前沿实践,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现实世界,进一步论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数据交易;动态合规;数据合规师;信用机制;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王青兰,深圳数据交易所合规部负责人,法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王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05

中国消费政策演进历程、逻辑和取向


毛中根   王鹏帆


摘   要: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消费政策;消费高质量发展;消费需求


作者简介: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06

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自动化

与制造业转移


罗润东   李琼琼   郭怡笛


摘   要: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国内地级市最低工资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考察在机器自动化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份额,加速了制造业转移,而机器自动化能够缓解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轻制造业外迁压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度性约束低、贸易开放度高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机器自动化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承压转移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能够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冲击,降低其退出风险。此外,机器自动化的生产率效应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积极性、抑制企业外迁的重要机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趋势,政府在优化布局产业承接转移的同时还应相机制定适当政策鼓励企业自动化转型,以保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机器自动化;制造业转移;企业外迁


作者简介:罗润东,山东大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琼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怡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


07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谁来改造传统农业?

——来自农民工回流对农业专业化

经营影响的证据


肖  剑   罗必良


摘   要: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农民工回流作为流出地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形式,能否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及其现代化转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农业专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分析农民工回流对农业专业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农业专业化经营,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回流通过提升信息获取能力、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借助农地转入和农机采纳等路径实现专业化经营的转变。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回流农民工中,中年群体对专业化经营的作用最为显著;务工时长与专业化经营呈倒U型关系;务工时的工作变换更有助于农业经营专业化。第四,情景分析表明,在家庭互联网接入和村庄合作组织相对完善的情境下,农民工回流将进一步强化农业专业化经营。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应重视回流农民工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内生性作用。中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将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可动员的社会资源。

关键词:农民工回流;人力资本;传统农业改造;农业专业化经营


作者简介:肖剑,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08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困境摆脱与推进方略


唐  旭   杨维东


摘   要: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唐旭,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分中心研究人员;杨维东,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09

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数智免疫力的

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


倪  清   赵曙明   杜鹏程


摘   要: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精准免疫,形成数智化免疫力,是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健康管理研究的重点。运用深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穿透企业免疫应答环节的所有场景,提升企业免疫监视、防御和自稳系统的精准性,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科学精准地提升企业免疫效能,实现企业免疫的数字化跃升,应构建数字免疫系统,打造企业数智免疫力。然而,在企业免疫向企业数智免疫变革性跃迁的过程中,免疫系统面临着诸如内外部异己监测难度高、数字漏洞多、免疫内生安全挑战大等现实挑战。为此,企业应积极构建数字孪生体、注射代码疫苗、实施“智能”细胞疗法、执行云中安全测试、全面评估企业免疫健康状态、打造数智群体免疫力,以提高企业数智免疫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对内外部风险与危机的精准防控与应对。

关键词:企业免疫力;企业数智免疫力;企业健康


作者简介:倪清,安徽大学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赵曙明,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行知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鹏程,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企业ESG表现:

一个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孟祥慧   李军林


摘   要:基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将环境注意力配置与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政府绩效考核转型的代理变量,研究其对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但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发现:环境注意力配置主要影响企业在环境领域的ESG表现,对社会领域和治理领域ESG表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国有与大型企业样本中的促进作用更强,且高效率企业将更积极地推动绿色转型;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呈现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研究从企业治理的视角为政府绩效考核转型的微观影响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为稳步推动形成政府、公众与企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ESG表现;环境注意力配置;经济增长目标


作者简介:孟祥慧,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李军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效应与演化:2002—2022年


刘  璨     张  寒


摘   要:集体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02—2022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划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集体林确权和推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后一个阶段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特征。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8 855个跟踪农户样本和35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时机和核心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精心设计和集体林经营主体自发适应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协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政府政策制度、市场等动态演化步调不吻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因。应强化制度的系统性集成性,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政府目标和集体林经营主体目标的耦合与协同,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变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作者简介:刘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张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公众号ID:gaige-zazhi▼

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