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肉不能用水龙头直接冲洗?原来这么多年都做错了......

佛山疾控 2023-09-24


肉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每次在市场上买回来后

我们都坚持冲洗干净再烹饪



网上有关

“生肉不能直接冲洗”的话题

曾引起讨论

做了这么多年饭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难道以前都洗错了?


为什么生肉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


很多人将肉类买回家,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感觉这样会让食物更加干净卫生。


但事实上,这样不但无法洗掉上面的细菌,冲洗过程中溅起的水花,还可能给厨房造成污染


如果我们使用这些被污染的器具吃东西,就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实验用荧光物质模拟细菌,在洗鸡的过程中溅得到处都是(图:LSU AgCenter)


那么,买回家的肉就不用洗了吗?这样总觉得不干净啊!


其实,我们在市场买的肉类,一般都是经过正规工厂,统一屠宰、放血、清洗,规范化处理后才进行售卖,这些肉类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所以买回家的生肉,只要煮熟就可以了,大多数微生物在高温加热后都会被消灭


国外一生肉包装上注明不要清洗生禽肉


不过,在一些小摊贩买的肉类,由于环境不够卫生、处理不够干净,是需要适当清洗的,但是不要在水龙头下冲洗。


如果不放心,还是想要自己再清洗一遍,可以按照以下的正确步骤进行清洗:


①选一个固定的盆,在盆中加水浸泡清洗。清洗肉类时最好不要用热水,否则可能加速肉中部分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时还会影响口感。


②洗干净后,用厨房纸巾蘸干。


③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手部20秒,不要用没洗过的手接触其他食品。


清洗完生肉的器皿,也要用洗涤剂清洗干净


生肉料理要做好这两步


生肉的处理还有关键的两步:储存和解冻。


许多人从超市买肉回来,直接放进冷冻室,等到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切下一小块后,又把剩肉放冰箱。



这样反复解冻冷冻的肉,可能会让肉里产生一种致命菌——耶尔森菌,危害生命健康!食物反复解冻、冷冻的过程中,细菌会随着温度的改变大量繁殖,食物看起来没事,实际上可能已经变质了。


央视记者曾在上海的德国莱茵TUV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检测验证,在5天中,将鲜肉冷冻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经过反复4次实验后,最后一次测得的菌落总数是最初的15倍左右!



生肉储存,牢记四点:


①买回来的生肉在存放之前,倒掉多余的血水。


②将肉切成小块,随吃随拿,利于快速冷冻和解冻,降低细菌滋生风险。


③短期内食用的生肉保存在冷藏室下层,且最好是温度更低的后壁处;暂时不食用的肉类放入冷冻层。


④专门辟出一层空间用来放生肉,不要生熟肉混放,防止生肉中的病菌污染其他食物。



那么,生肉解冻是在常温下解冻,还是用微波炉呢?


冷藏解冻法,是最推荐的一种方法。把冻肉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来,改放在冷藏室里,让它慢慢解冻。这种方法既安全,又符合营养的考虑,也有利于口感。


微波炉解冻法这样解冻,化冻时间短,细菌没有时间发展壮大,因此也比较安全。但容易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最后外面一层都快熟了,而切开里面还是硬邦邦的。


冷水解冻法,是最传统的解冻方式了,但这种方法耗时久,大约需要1小时以上,很容易发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问题。而且生肉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会损失很多营养,不太推荐这种解冻方法



砧板生熟分板有多重要?


砧板清洁不到位,轻则拉肚腹泻,重则食物中毒,简直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有相关部门检验发现,在生熟混用的砧板上,每平方厘米含有大肠杆菌400多万个!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也会残存在处理完生肉的砧板上


砧板用久了之后,表面会留有较多的刀痕,这其中也很容易藏污纳垢,只是用开水浸泡,根本无法消灭上面的细菌。特别是木质砧板,吸水性强,更容易开裂、长霉。



因此,想要保证砧板卫生达标,需要做到:


01生熟分板

家中至少准备2块砧板,分开处理需要加工的生食和直接入口的熟食,避免微生物交叉感染。


左图为正常拍摄,右图为紫外线下拍摄。荧光标记的沙门氏菌沾染鸡肉,经案板、刀具和手,污染蔬菜沙拉。图: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崔生辉老师

02保持干净

砧板使用完后及时清洗并擦干,竖立或悬挂在通风的地方,注意保持干燥。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清洗一次。

03更换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你使用的是竹制、木制的砧板,或者居住在非常湿润的地区,那半年到一年左右就建议更换一次。


如果砧板已经有明显开裂或者发霉痕迹,那就应立即换掉,不要再使用了!



以上这些大家都记住了嘛?觉得有用就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市成功创建首批营养(与)健康场所!

● 全网组团坐高铁去撸串!这份秘笈,吃货必看!

 “九问”揪出帕金森,快来测试!

 高血压患者怎么吃?这份中医食养指南告诉你!| 以“食”“养”生④




佛山疾控微信团队编辑整理

来源:科普中国、广东科普

编辑:谭泳欣责编:熊翊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