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天为大家推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1卷第2期发表的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的3篇文章。


01

【文章题目】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优势与经济带生成可能

【文章作者】王铮1.2.3丁冠群1.4;吴乐英5;田园1;翟石艳3;周晓芳5 

【作者单位】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4.中国科学院大学;5.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区域发展优势;黄河流域;创新优势;区位优势;地理结构优势

【摘要】基于进化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文章重点讨论了黄河流域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建成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可能性。研究从黄河流域发展的历史出发,论证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nature)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第一,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条件是,该区域已经完成了农业经济建设,出现了遍在性的工业化和经济区人口聚集,特别是经过长期聚集,黄河流域 已经形成了中国的人口密集带,形成了具有区域发展优势的中原城市群。第二,在分析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建成“大中原—黄河经济带”的可能性及其发展途径,即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地理环境的鲁棒性建设,坚持城市创新发展,坚持发展新型 产业。第三,地区发展政策重点应该关注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城市化发育和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提倡城市产业专业化方向,打破省界限制,发挥经济区的地缘结构优势,在空间上与环渤海经济带融合,完成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 战略构想。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31卷第2期,P111—118

02

【文章题目】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文章作者】任保平1杜宇翔2【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研究”(批准号:19FJLB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沿线省区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批准号:18VXK002)。【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流域内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协同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2012—2018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的综合水平及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短期内三者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三者发展速度差异不明显,但耦合协同严重失调,黄河流域整体尚未达到三者协同发展状态。②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为正,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出聚集趋同特征。③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协同发展在短期内保持平稳。在预测期内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仍未达到协同发展状态,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缓慢。最后,基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为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同构建了包含组织保障、空间治理、政策保障以及体制机制等支撑体系,以期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奠定科学决策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31卷第2期,P119—129


03

【文章题目】高质量发展模式下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可交易水量

【文章作者】陈向南1.2;吴凤平1.2;李芳1.2;赵越1.2 

【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商学院;2.河海大学规划与决策研究所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农业节水潜力;可交易水量;河套灌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市场导向下我国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其管制研究”(批准号:71774048);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的跨境河流水权配置理论与方法研究”(批准号:2018B41914)。

【摘要】黄河流域必须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水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高效流转的有效手段。可交易水量是水权交易的基础要件之一,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模式下科学测算可交易水量,是保障转让方水资源安全,促进水权交易顺利实现的关键。文章提出高质量发展模式下水权交易中可交易水量的测算方法,为灌区开展水权交易,测算可交易水量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充分考虑水权交易对转让方用水安全的影响,界定可交易水量是转让方在保障自身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的前提下,在水权交易中可转让的水量。其次,依据中国水权交易政策分析得出可交易水量来源于节水潜力,国内水权交易实践显示农业节水潜力是当前及未来可交易水量的主要来源。再次,遵循高质量发展模式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提出农业节水潜力的估测方法。最后,分析可交易水量的影响因素,确定调整系数,提出农业节水潜力中能够转化为可交易水量的测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施力地区以及中国水权交易的典范——内蒙古河套灌区,得出2021—2025年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分别为11.0713亿m3、11.5496亿m3、12.0486亿m3、12.5692亿m3、13.1123亿m3。依据内蒙古河套灌区可交易水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内蒙古水权交易政策规定,取可交易水量调整系数为2/3,计算得出内蒙古河套灌区 2021—2025年可交易水量为7.381亿m3、7.700亿m3、8.032亿m3、8.379亿m3、8.742亿m3,为内蒙古河套灌区乃至黄河流域测算可交易水量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31卷第2期,P130—139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往期精彩回顾



【绿色发展专题】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与绿色发展:对立还是共赢
【目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2期目次
【绿色发展专题】绿色产业政策与重污染行业高质量发展


您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