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新赛道上,中国汽车终于支棱起来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湃客工坊 Author 去疾弃病

取得巨大胜利,

但还没有“赶日超德”


今年新年伊始,随着中汽协公布了 2022 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数据,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311 万辆,超过德国的 261 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的新闻。

不过,对这两个数据的直接比较并不太准确,中国出口的 311 万辆包括了商用车等车型,而德国的单指乘用车。如果从更具代表性的乘用车来看,2022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还是惜败德国,以 10 万辆左右的微弱差距,位列全球第三。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

快要超过德国


虽然惜败德国,但这已经是中国汽车出口取得的巨大胜利。近几年,中国由于供应链完整和稳定,汽车出口连续两年跨越式猛增,摆脱了长期以来出口数徘徊在 100 万左右的颓势。2022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达到了 252.9 万辆。从走势来看,乘用车出口数量最终超过日本也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中国的汽车产业真的已经赶日超德了吗?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国产车的品牌度和德日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出口的乘用车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出口单价低。2021 年,中国出口乘用车均价为 13700 美元,约为德国的三分之一,汽车出口总额 224 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出口额榜单上甚至排不上前十,仅占全球市场的 3.2%,低于德、日、美、韩等汽车制造大国。追赶这些传统巨头似乎仍需时日。




电动车开辟新赛道和新市场


2021 年 10 月 14 日,日本能率协会联合名古屋大学举办了一个五菱宏光 mini 的分解大会,现场拆解了一台宏光 mini,试图解析它席卷中国大陆的原因。随后,日本相关协会又相继拆解了欧拉好猫、蔚来 ES8 等国产电动车。2021 年 12 月,比亚迪宣布将在日本售卖 ATTO3,一时间日本汽车产业界关于日本汽车何去何从之类的悲调不绝于耳。日本汽车业界这样的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在电动车这个赛道上,中国已然超车(此文指纯电动车 BEV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PHEV)。

比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得更快的是什么?是中国电动车的出口。

但和汽车出口收益微薄又不同,电动车的出口金额很可观。2018 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额仅占全球电动车出口市场的 1.28%,到 2021 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 13.7%,仅次于德国和比利时(比利时是欧洲最大的汽车集散港)。传统汽车制造大国韩美日,特别是日本,在电动车出口上落了下风。



不仅如此,电动车为中国汽车开辟了新的海外市场。

纵观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对外出口数量前十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和拉丁美洲这些新兴市场,且由于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等原因,出口国家多变。直到这两年,澳大利亚、比利时和英国首次出现在了出口前十的榜单上,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量市场。这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出口汽车到发达国家。



欧洲向我们大规模进口主要得益于电动车。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长期以来,欧盟与中国的汽车贸易享有极大的贸易顺差,而中国向欧盟的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直到 2019 年中国开始向欧盟出口一定数量的汽车。同样,疫情后这个数字迅速扩大,这些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中约八成都是电动车。受惠于此,欧盟与中国的汽车贸易顺差也正在逐步缩小。



不过,欧盟的进口并不是因为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已经在欧洲攻城掠地了。去年欧盟进口自中国的汽车中,近一半都来自上海工厂的特斯拉,另外还有部分是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欧洲品牌,例如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和极星、上汽的名爵等,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比仅为 2%。



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也才刚刚起步。随着过去十年中国汽车质量的提高,无论是安全测试还是排放标准,国产汽车都已经达到了欧洲标准。2020 年起,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都宣布了自己的“欧洲计划”,比亚迪、蔚来、小鹏、领克等国产品牌电动车都选择挪威作为出海欧洲的第一站,并且首卖的都是旗下的中高端车型。这和以往走廉价燃油车出口的路径不同,但能否成功,还有待欧洲市场的检验。



全球电动车市场方兴未艾,

欧洲领先全球


为什么中国新能源车企要选择最严格的欧洲市场作为出海首站,并且都奔向挪威呢?

从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来看,到 2021 年,中欧合计占据了全球八成以上的电动车销售市场。中国占了一半,欧洲占了 35%,而美国和日本这样的传统汽车市场近十年来在电动车发展方面,则显得有些裹足不前。



除此以外,电动车渗透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指标,它指的是电动车销售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从下图可以看到,欧洲市场电动车渗透率遥遥领先,特别是在环保上一向积极的北欧,挪威更是一骑绝尘,领先全球。2021 年,挪威的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86%,这意味着在挪威每卖出 10 台汽车,差不多 9 台都是电动车。此外,挪威政府还将在 202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从政府到民众,挪威对电动车的接受度非常高,再加上挪威没有本土车企、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开放度高等诸多原因,众多车企都选择挪威作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单一市场,电动车的渗透率也走在全球前列,2021 年达到了 16%,略低于欧洲地区(17%)。除去中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电动车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渗透率都低于 10%。

如今电动车的转型已经是全球共识,为应对气候变暖危机,各国纷纷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法规。欧洲制定了最为激进的燃油车禁售计划,但计划已经出现松动。据外媒报道,本周德国已与欧盟委员会达成协议,后者将允许从 2035 年起继续在欧盟销售燃油车,前提是它们必须使用合成燃料(e-fuel)。


在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20%左右。最新数据显示,我们已经提前达标——2022 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是 25.6%。


在欧洲和中国两大地区快速转型的影响下,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码了本国相关标准,设定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推出相关补贴措施。



未来,留给燃油车的时间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电动车这个赛道开局良好,未来可期,是中国完成汽车产业链升级,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全球性汽车品牌切不可失的良机。



“湃客·有数”栏目是“澎湃·美数课”的姐妹栏目,关注数据叙事,致力于连接和扶持具备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能力的创作个体或团队,欢迎第三方创作者投稿或入驻。


投稿邮箱:zhangly@thepaper.cn(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作者| 去疾弃病

编辑| 张铃媛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