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国川:历史之痛不可忘记,历史之恨不可永记

学人君、马国川 少数派文库
2024-08-15


马国川,资深媒体人,著有《没有皇帝的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等。


学人君:2019年日本政府公布首个不是出自中国古籍的年号“令和”,部分学者认为这显出了如今中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影响力的衰落,您如何解读这一新年号背后日本国民的文化心态?


马国川:其实,早在17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东亚文化圈影响力就已经开始衰落了。葛兆光先生的著作《想象异域》里就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在明亡之后,朝鲜、日本认为清王朝“以夷变夏”,中华文化衰亡,重心转移。


而且“中国文化”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今天的“中国文化”中既有传统的遗存,也有欧美因素的融入,还有大量日本近代文化的输入(现代汉语里大量词汇来自日本)。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该年号于日本时间2019年5月1日零时整正式启用,取代前任天皇明仁的“平成”年号。


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文化”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只要是好的,就要秉持“拿来主义”,勇于吸收,不汲汲于区分“我者”与“他者”。就像日本启用年号“令和”,有人说它是首个不是出自中国古籍的年号,也有人拼命证明它就是来自中国古籍,我认为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执念。


日本的朋友告诉我,日本民众并不在意选择的年号是否来自中国古籍还是日本古籍。这才是现代国民的成熟文化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那种因为年轻人过圣诞节就惴惴不安的社会现象,恰恰说明,我们的文化心态是不成熟的。


学人君:20世纪上半叶,日本走向战争道路,既是自身现代化的“民族切腹”,也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给两国人民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近几十年来,中日关系阴晴不定,时有反复。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两国民间层面又出现了非常感人的交往与互助。您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背后的内在机理,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困难,双方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付诸努力?


马国川:傅高义先生在2019年完成了一本新书《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来,长达1500年的历史上,中日关系的主流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两国关系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密切得多。主要是近代以来,两国才产生了恩怨: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以日为师”,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高潮,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纷纷东渡;1931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既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也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之,战后中日关系没有再发生激烈冲突,近年来两国民间交流越来越多,为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曾采访傅高义先生。他说:“中日关系的诸多情绪归根结底来自对历史的看法,除非处理好由历史问题造成的情绪反复,否则两国很难建立在一个更坚实、稳定的基础上。”为此,老先生建议,“通过向本国国民提供更完整、更准确的历史叙事,以及对当下的两国关系进行更持平的讲述,两国可以避免让历史造成的问题继续恶化。


我完全赞成傅高义先生的观点。我只想补充一句话:历史之痛不可忘记,历史之恨不可永记。


日本,这个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与其他国家太不一样。


一个因为明治维新而转型成功的楷模国家,为何突然变成了一个反西方、高度专制的杀戮机器?那是日本历史中的偶发事件,还是具有某种必然性?中国人为什么心中独对日本这么敏感?我们又该如何认识日本?

 

过去有两本解读日本的书取得了很大反响,一本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而另一本戴季陶的《日本论》,两本书不是过于学术,就是基于二战的敌国背景,结论难免有些偏颇,很难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日本现实。


张宏杰的这本《简读日本史》,是他以“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日本历史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避开繁琐的细节考证,融日本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国民性史这四史为一体,在历史线索中展示社会发展的脉搏。


张越曾说:我看过的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严肃的”:相当学术化,无个性无情感无生命力。一是“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


而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而张宏杰的书即属于这第三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要么被戏说历史和穿越剧扭曲了历史认知,要么被枯燥繁琐的历史考据消磨了历史兴趣,难得遇上张宏杰老师这样通俗而深刻的历史研究者。他写的中国史好看,他写的日本史也一样好看。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张宏杰签名新书《简读日本史》,抽丝剥茧日本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底蕴与精神世界。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一并选购张宏杰作品集)


文章来源:学人读书、先知书店


▍延伸阅读

对日本的四个错误认知

“全盘西化”的日本,为何一点不感到羞耻?

战后日本:脱胎换骨的改造

中国人对日本的误解为何那么深?

刀尔登:吃饭找孔子,聊天找庄子,晚上借宿就找老子

历史的细节,让人感到可怕

许小年:我不写了,写了你们也发不了

人类文明的三层阶梯

沉寂多年,93岁吴敬琏再获大奖!

逻辑缺失,人就会变得愚昧和情绪化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认清生命的有限,你就永远会选择无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