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3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粮食安全

发挥需求侧管理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中的重要作用

......仇焕广,雷馨圆,杨三思,苏柳方(4)

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中国种业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窦鹏辉(17)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地制度改革的要素驱动机理与利益协调机制

......张明,杜盼盼,秦家艳(27)


组织与制度

关系网络、企业家精神与新农人创业

......朱满德,赵琴,程国强(36)

城乡融合的逻辑机理、多维测度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视角

......徐雪,王永瑜(49)

价值共创视角下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

......徐虹,张妍,张行发,呼延文娟(63)

农村养老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

......李歆,刘晓梅,栾晓燕(76)


产业经济

中国乡村数字化转型:测度、区域差异及推进路径

......李旭辉,陈梦伟(89)

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卢京宇,郭俊华(105)

网络营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案例及其分析

......陈卫洪,耿芳艳(118)

子承父业的再农化与乡村振兴

......王月,张强强,霍学喜(132)

01

发挥需求侧管理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中的重要作用

仇焕广,雷馨圆,杨三思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苏柳方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统筹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但目前社会各界主要从供给侧探究粮食安全的保障路径,较少关注需求侧管理对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本文基于需求侧管理视角探讨粮食安全保障,重点关注需求侧膳食结构不合理和食物浪费两大问题。具体地,本文剖析了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对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等多元粮食安全政策目标的负面影响,并从粮食供给侧优化、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升、资源环境改善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多维度探讨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国家应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膳食结构;食物浪费;粮食安全;营养健康

02

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中国种业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窦鹏辉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摘要: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农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种业创新链各环节的相互协作、均衡发展关系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本文从种业创新链视角探讨我国种业创新发展的困境,揭示种业创新链价值“衰减”的特征及背后深层次原因,并在理论探讨科学与技术、政府与市场、中央和地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企业四类关系在种业创新链中的功能与定位的基础上,从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明确、适度竞争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尽快改革现行种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明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大型种业龙头企业方面,提出破解种业创新发展困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创新链;价值“衰减”;种业发展困境;破解路径03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地制度改革的要素驱动机理与利益协调机制

张明,杜盼盼,秦家艳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农地制度改革的动因,阐释了农地制度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的价值。进一步,从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配置层面,剖析了农地制度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的要素驱动机理,并在识别障碍梗阻基础上,从强化粮农利益补偿机制、健全新型主体利益保障机制、完善社会资本利益约束机制、建立技术投入利益回馈机制等层面提出粮食安全视角下农地改革的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地制度改革;生产要素;利益协调

04

关系网络、企业家精神与新农人创业

朱满德,赵琴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程国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新农人创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家的企业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以贵州省新农人创业企业为考察对象,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全面呈现新农人在不同创业阶段为突破资源瓶颈而积极构建关系网络的价值创造行为,系统探索关系网络、企业家精神与新农人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关系网络嵌入是新农人获取创业所需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治理资源的重要通道;不同类型关系网络提供的资源不同,在创业各阶段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社会性强关系网络是新农人创业初期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进入成长期,新创企业的关系网络开始由社会性关系网络向技术性、政治性和市场性关系网络拓展,以获取企业成长所需的异质性资源。企业家精神对于适时构建、维护、变革关系网络,获取网络资源至关重要;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和共同规范则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家精神,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共同提升新农人创业绩效。

关键词:新农人;网络嵌入;企业家精神;创业绩效

05

城乡融合的逻辑机理、多维测度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视角

徐雪(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王永瑜(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在加快构建全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合理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轮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创造性地构建一套兼顾系统论和复合论思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对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各维度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水平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据此,提出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缩小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

06

价值共创视角下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

徐虹,张妍,张行发,呼延文娟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摘要:公司社会创业通过参与第三次分配,重构公益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生态系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基于万达集团扶贫丹寨县的案例考察,探索政府、企业和农民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公司社会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者协调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借鉴价值共创三阶段过程模型,构建了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社会创业主导角色经历了“中央政府—大型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转变,社会创业网络日益复杂。在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市场—社群协同治理相互嵌入机制和多元主体地方文化认同机制在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国家—市场—社会”的合作互动,为大型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司社会创业;价值共创;大型企业

07

农村养老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

李歆,刘晓梅,栾晓燕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我国养老保障的薄弱端——农村养老资源整合为研究范畴。已有研究虽然达成了“资源整合+多元主体责任”的共识,却忽略协同资源间的自由流动和承担责任的动态变化,且资源整合与农村养老需求的适配性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源交换理论和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的有机结合,构建我国农村养老资源整合的逻辑框架,在深入剖析农村养老资源存在可及性及均衡性不强、多元主体配置能力差异大且效果不协调、养老资源价格标准与质量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以需求为主导的分类分层分阶段的养老资源整合机制,整合机制有三个特点:第一,从影响老年人养老需求最大的两个因素——身体自理程度和收入水平出发,划分六类老年人群体并总结群体特征,用以判断和归纳养老需求;第二,构造农村养老资源整合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强调兜底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并辅以资产调查与情况调查的原则,本文详细阐述了分类分层分阶段养老资源整合机制向谁提供、提供什么、如何提供和资源监管与执行的具体内容;第三,提出农村养老资源整合阶段的二维分析框架,总结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将资源整合阶段的特点嵌入分类分层分阶段的养老资源整合机制的发展,以便实现资源供给的平稳过渡。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分类分层分阶段的农村养老资源整合机制的优化路径,即建立规范统一的大数据信息系统与资源交易平台,合理划分不同阶段多元主体的关系与职责,厘清农村养老资源整合阶段,健全组织保障、完善实施机制。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分类分层分阶段;养老资源整合机制

08

中国乡村数字化转型:测度、区域差异及推进路径

李旭辉,陈梦伟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序关系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LWM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及四大板块乡村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揭示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推进策略。研究发现,(1)从时空视角看,考察期内中国乡村数字化转型指数呈显著上升态势,但空间非均衡程度明显;从结构视角来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指数虽有所改善,但较其他三个子系统增速不容乐观。(2)考察期内中国乡村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态势,板块间差异是区域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及四大板块乡村数字化转型的绝对差异均呈上升趋势,伴随着“优者更优”现象;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极化现象,且极化趋势逐渐加剧。本文研究有助于把脉当下全国及四大板块乡村数字化转型所处阶段及演进态势,为新时期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双赢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数字化转型;Dagum基尼系数;区域协调发展

09

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卢京宇,郭俊华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三农”发展的影响日益彰显,作为农民农村走向共同富裕以及把蛋糕做大、分好的重要载体,它既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导向,更切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马克思社会分工思想、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探究、厘清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对完善共同富裕总体框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逻辑上看,三产融合满足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对生产力须“富裕”与生产关系须“共同”的基本要求;从现实逻辑上看,三产融合缩小了行业、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从实践逻辑上看,三产融合的特质性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繁荣式、公平式、合作式、均衡式、长远式发展。基于三重逻辑机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产融合需要同构“五链”,即通过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延伸产业链、联动要素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

关键词:三产融合;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逻辑机理

010

网络营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案例及其分析

陈卫洪,耿芳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所需,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互联网+”时代下实现网络营销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有机衔接,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时代的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网络营销,数字赋能也成为乡村振兴的趋势。本文以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为案例,从理论与案例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网络营销作为一种销售渠道赋能农村及其产品营销的路径实现,能够引导经济资金、人才与技术要素等涌入农村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要素的重新分配。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有必要围绕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增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探索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夯实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提高政府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来优化农业产业数字化营商环境,推动农业从传统营销迅速向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数字生产力助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网络营销;数字赋能;农村产业数字化;新型农业现代化

011

 承父业的再农化与乡村振兴

王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强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霍学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回流乡村的青年创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概念化为再农化者,系统梳理再农化行为背后的“农业代际价值理念变迁”“农民准世袭身份制破除”“外部社会基础与内在驱动”等深层次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案例讨论和验证再农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发现,再农化不只是单一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方式,更是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才能等资源的综合性流动。通过优化合作联合、重塑乡村产业,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担当价值示范与文化引领者、村庄生态建设者与信息链接者,再农化者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农民。提出“外部实现条件的推力”与“内部驱动因素的拉力”下再农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滚雪球”模式,促进乡村向产业—社区方向发展。

关键词:再农化;乡村振兴;中坚农民;青年;创业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