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读 |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2017-07-10 郜元宝译海德格尔 领读文化


“……人诗意地栖居……”




诗人如是说。当我们把这句话放回原诗,荷尔德林所要说的意思,就更加清楚了。首先,让我们听听从诗中摘取的这两行: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这两行诗的诗眼,就在“诗意地”一词。这个词从两个方向上形成对照:先于它的和尾随其后的。


先于它的是“人充满劳绩,但还”,听起来,似乎下一个“诗意地”引进了一种对人的栖居的限定成分。其实恰恰相反,“充满劳绩”这个表达式才意味着限制。


我们还得加上一个“但还”。人在其栖居中确已赚得不少,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他在土地上栽培生长着的事物并且照料他本身的增长,栽培和照料就是一种建筑。


但是,人不仅要栽培那些产生于自身的东西;人还在aedificare的意义上建筑,即通过建立那不可能倚靠生长而存在并持存的东西来建筑。


在这种意义上建立的,不仅有人的居所,还有由人手并通过人的筹划制成的一切作品。但是,在这种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人的劳绩,决不能囊括栖居的全部本质。


相反,当它们纯粹为了自己的缘故而被追逐被攫取时,还会否定他们自己栖居的本质。因为在那样的场合,这些劳绩,恰恰以其富余而把栖居处处限制在这种建筑的范围之内。这样的建筑追求栖居之需的充分满足。


农夫栽培生长的事物,建造大厦,生产工具,这样的建筑,已经是栖居本质的结果,但并非栖居本质的基础,更不用说为之奠基了。这一奠基的事件,应该发生于一种不同的建筑中。


通常的、惟一已经进行了的、广为人知的建筑,当然会为栖居之人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只有当人以另一种方式已经建筑、正在建筑并仍然有意于继续去建筑,他才能够栖居。



原诗中,“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之后紧接着的是“于大地之上”。


我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补充是多余的,因为不管怎样,栖居总已经意味着人在大地上的逗留——在“这块”大地之上——每一个必死的凡人都知道他自己就委身并裸呈于这块大地之上。


但是,当荷尔德林倡言人的栖居应该是诗意的时候,这一陈述—旦作出,就给人一种与他的本意相反的印象,即“诗意的”栖居要把人拔离大地。


因为“诗意地”一词作为诗来看待时,通常总被理解为仅属于乌何有之乡。诗意的栖居似乎自然要虚幻地漂浮在现实的上空。


诗人重言诗意的栖居是“在这块大地上”的栖居,以此打消这种误会。荷尔德林借此不仅防止了“诗意的”一词的险遭这类可能的错解,而且通过附加“于这块大地上”道出了诗的本质。


诗并不飞翔凌越大地之上以逃避大地的羁绊,盘旋其上。正是诗,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栖居。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郜元宝 / 编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6









新书抢先知


|


《知味》

《普通读者》

《相忘于江湖》

《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



想象之外 品质文字

领读文化

微信号 :lingdubook

新浪微博:@领读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