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养老】“医养结合分类服务”走出一条社会养老新路

2017-04-12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人老了,生病在所难免,今天身体健康,明天也许突然就倒下了。为此,很多老年人都希望能找到这样一家养老机构,既能让健康老人享受幸福晚年,又能在生病时随时得到医疗救治。位于伏龙坪半坡的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便是这样的一家机构。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作为一家由政府主办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多年,初步摸索出一条既符合市场及老年人需求、又契合国家民生与产业政策导向的全新医养结合服务路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与服务模式,这一医养结合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树立了一面“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旗帜。

  开启“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让养老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人养老、就医两大难题,不仅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医,是一条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新路子。

  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赵彬院长告诉记者,兰州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59.22万,约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8.4%,已经步入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空巢、留守、随迁、失独、失能、失智、高龄等大量新人群涌现,现行的养老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急需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医疗与护理模式。为此,康乐医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模式,医院发展方向已初步成型,按照“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指导原则,分设慢病诊疗中心、医疗康复中心、老年托养管理中心,为老年群体特别是失能、半失能,需要长期康复、治疗、护理的患者提供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托养及临终关怀等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新型医养结合综合服务。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位于伏龙坪中街228号,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81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117平方米。医院始建于1992年,原系城关区红十字会和区卫生局下辖的以收治孤寡老人及老年痴呆、瘫痪、晚期肿瘤等特殊病人为主的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4月在城关区委、区政府、区卫计局的支持下,康乐医院以二级专科(康复)医院为依托,正式启动了“医养结合、分类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康乐医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医养结合服务流程》,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覆盖整个医养过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规程,同时整治院内、室内外环境以提升整体形象,新建康复及配餐中心以提升和强化后勤保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老年公寓资质的取得,医院又成立了老年托养管理中心,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兼备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确保入住老人“老有所医”

  “兰州市的养老院我都看遍了,都只能解决老人的看护和衣食温饱问题,若得病了怎么办?”4月10日上午,家住城关区的孙大爷告诉记者,“来到康乐医院时,看到这里有医生和护士,能养老又能看病,我就决定住这儿了!”

  记者看到,康乐医院设有综合内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门诊部及相关医技、职能科室共15个,另外,还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服务机构,室内外均设有老人康复、活动的区域。记者发现,老人居住的房间像病房又不同于病房,说它像,是因为每间房门上都标有“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名字;说它不像,是老人房间的墙壁上,点缀着一些艺术挂件,使房间充盈着“家”的氛围。跟病房一样,每天都有医生查房,护士24小时值班。

  康乐医院赵彬院长告诉记者:“医养结合是对老人给予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没有生病时,进入养老模式,由生活护理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生病立刻进入医疗模式,由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老人进行专业诊疗和护理,完全康复后再转入养老模式。服务模式的转换根据老人的状态适时调整,无论医疗还是养老全程无需家属陪护,这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老人,同时也让老人亲属放心省心。”

  记者了解到,康乐医院长期以来以收治慢性病、多发病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所致的肢体、语言、认知残疾患者及托养老人为主要特色,实行“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之后,托养老人在疾病突发、加重需治疗时,医院提供专业的高质量医疗诊治和护理服务,即转入“医”的模式,进入医疗服务流程,建立住院病历,纳入医保体系,享受医疗保险政策,设立床头标识卡、腕部识别带、进行疾病评估,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专业、规范、系统的医疗诊治和护理。

  进入康复期后进行康复治疗及康复养老。医院依托宁夏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部的技术指导,应用专业技术和手法,同时结合中医适宜技术对因各种疾病所致的肢体、语言、认知残疾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治疗和训练,使患者丧失的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医院目前已开展了高级脑功能评定(用于筛查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评定);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及空气循环压力波、中低频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项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康复需要。

  当病情稳定后转为“养”的模式,建立健康档案,进入养老服务环节。同时对长期居住、病情稳定的托养老人进行健康跟踪、健康指导并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潜在发病和患病风险。对于身体功能无障碍的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健康锻炼,以“养”的模式调理身心状态。这样,就使“医”和“养”两种模式得到了有机结合、灵活转换,实现了“医”和“养”的互补与统一,真正达到了“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目的。

  康乐医院办公室马骏主任说,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撑,确保了托养老人“老有所医”。医院一直注重突出老年医疗服务特色,加强老年医学相关学科建设。加上多年的工作中承担了大量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在高龄老人急危重症抢救、营养支持、老年护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一旦托养老人患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快速的救治。

  打造一流老年托养管理中心

  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需要照护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比例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是很多儿女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父母。

  他们该去哪里?“一个老人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摸黑前行的无助家庭”,赵彬院长感叹,“这些老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像康乐医院老年托养管理中心这样医疗和养老融合的养老机构。”她表示,康乐医院老年托养管理中心将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努力建造一个治疗综合化、护理整体化、管理智能化的养护中心,通过温馨家庭式住养条件,专业的医疗团队,全面的护理服务,科学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有效改善老人身体机能和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家庭负担。

  康乐医院实行“医养结合分类服务”的模式后,“医”解决了老年人及部分慢性病患者无人长期护理、治疗的难题;“养”则解决了老年群体平时生活无人照顾,病时无法及时送医就诊的难题。他们在“养”的内涵上建立了专职三级服务体系。对托养老人及患者实行医生、护士、护理员24小时的专职三级服务,实行“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三位一体的护理模式。医生负责健康跟踪检测、定期体检及建立健康档案(或记录);护士负责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抚慰及对生活护理的指导;生活护理员负责为老人打饭、洗澡、洗衣服、打扫卫生、剪指甲等生活照料。各项服务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提醒、责任到人,为托养老人及患者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的医疗保障及生活照顾护理,使入住老人、患者及其家属完全舒心、放心、安心。

  在生活保障方面,医院新建650平方米的配餐中心,配备有资质的营养师,并且定期到床边征求意见和建议,为托养老人和患者提供营养均衡、软硬适度、品种多样、可口可心的饭菜,节假日制作适合老年人口味的节日点心和饭菜,同时为过生日的老人及患者提供生日聚餐。

  精神生活方面,设立老年聊天角、娱乐活动室,书报阅览室,并且经常与社会各界联系组织文艺演出,医护人员按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文娱活动、观光郊游,丰富托养老人及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长期卧床及情绪抑郁的老人及患者,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有效解除托养老人和患者的寂寞和孤独,及时疏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做到快乐养老。

  利用有限的环境和场地,精心打造活动休闲区域,定期开展娱乐活动;与市、区妇联合作成立妇女之家,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举办职工与老人共同参加的趣味运动会及文艺演出;陪同老人外出游玩踏青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托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快乐养老。患者及老人回访满意度达100%,也涌现出像孙翠兰、张玉秀等一批优秀的护理员,她们以真诚的爱心服务,多次赢得了家属的赞扬。

  康乐医院在省慈善总会、区政府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支持下建设的膳食配餐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就餐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改善院内环境,修建凉亭、重新栽种花草树木,使入住老人心情舒畅,也得到家属和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赵彬院长告诉记者:“我们的理想是将康乐医院老年托养管理中心打造成一流的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养老机构,并逐步形成以老年康复、失智失能老人养护、慢病诊疗等为特色的服务品牌,在养老行业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让老人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专业化团队主打“医养结合”特色牌

  为让老人老有颐养、病有所医,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城关区康乐医院抓住时机,努力打造医养结合品牌。医院现有床位190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打打太极拳、跳跳老年操、书法绘画比一比、再切磋切磋牌技……入住这里的老人可享受休闲娱乐、医疗护理、康复训练、中医养生、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医院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新路。

  “我去年得过脑梗,今年初住进来时一点都不能动,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治疗,现在可以坐起来了。”4月10日上午,正在老年托养管理中心接受医生治疗的刘大爷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专门给大爷量身订制了康复训练方案,采用西医康复及中医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方法对老人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如今几个月过去,老人能够半自理了。为提供精细化服务,中心为每位老人量身订制了养老、康复服务方案。记者看到,自理老人着重突出文化体育娱乐,失能半失能老人着重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在市区卫计、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康乐医院成立了托养管理中心、神经康复中心、中医康复中心、护理就业实训基地,目前计划筹建初级心肺康复中心。随着康复大厅的使用,神经康复业务得到拓展,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有效地开展,并收到明显的效果。托养管理中心的成立及护理员就业实训基地的建立,圆满完成了第一期44名生活护理员的培训,使得44名生活护理员全部持证上岗,规范了护理员的职业行为和技能。近两年,康乐医院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4名,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选送5名业务骨干前往省外及省内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加强与北京、上海、郑州、南京等发达地区医养结合机构的交流学习,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及服务模式,开阔视野,不断自我加压,使医院的运行管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康乐医院院长赵彬说:我们探索的医养结合模式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后,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的强项,是我们的特色,也是区别于传统单纯养老的根本所在。我们不仅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更为重要的是提供预防、保健、诊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记者感言:走出传统医院运行模式发展医养事业,是近年来基层医院响应政府号召,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思路的新探索。也是应对迫在眉睫的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叠加趋势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巨大的爱心、善心、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携手同心。今天的我们,就是明天的老人。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自己,请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这项惠及彼此的事业吧!(兰州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