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例学习:双侧弥漫性粟粒影的男子,常规又误诊?!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1岁,白人。

主诉:
6个月前开始体重减轻、干咳;1个月来呼吸急促逐渐加重;2周来夜间发热。

既往史:
平素体健,无与任何结核患者接触史。
大约28年曾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左胸创伤。
不吸烟。
职业为工人,一年前离职。

体格检查:
心跳过速,呼吸急促,休息时有缺氧,室内空气氧饱和度为86%。
左侧锁骨上可见中等大小的淋巴结,其余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音正常,无杂音。腹部无压痛,无脏器肿大。

实验室检查:
CRP:升高。
动脉血气分析:I型呼吸衰竭。
全血计数:正常。
血生化:正常。

胸部X线检查(图1):双侧弥漫性粟粒影
Figure 1: Bilateral extensive micro-nodular infiltrates and right lower zone para-cardiac opacity.

胸部CT检查(图2):双侧弥漫性粟粒影
Figure 2: CT chest showing bilateral extensive micro-nodular infiltrates.

进一步检查:

拟行支气管镜检查,但由于严重缺氧被推迟了。

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肺源性转移腺癌。
EGFR突变阳性。

肿瘤专家进一步治疗,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

转归:game over

部分症状好转,但不幸的是在诊断18个月后死于肺部并发症。


粟粒型肺转移癌
肺内转移癌常见,但形成粟粒型转移癌者少见。
国内文献有少数病例报告,原发癌部位在
临床上也见有肝癌的粟粒型肺转移。

粟粒型转移癌易被误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因大量癌细胞广泛转移,引起两肺广泛性小点状阴影,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似,但其结节较粟粒型结核为大(直径4~8mm),且有增大的倾向,密度也较高,边缘不整齐,大小分布不如粟粒型肺结核均匀。

  • 肺门纵隔淋巴结也常增大,并常出现Kerley线。



深入学习

有这种病史和影像学表现的鉴别诊断应包括:
肺结节病、粟粒状的肺结核、淋巴瘤、肺泡微石症(无法解释淋巴结肿大)、肺组织胞浆菌病(特别是免疫力差的病人)、lung secondaries(肺癌肺转移以外的其他转移瘤?、肺癌合并肺转移、滑石粉肉芽肿病、尘肺病的早期阶段和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粟粒型肺转移是一种罕见的肺癌。
在肺粟粒转移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发肺癌是腺癌。

在肺腺癌的病例中,胸部影像上弥漫性粟粒转移灶被认为是其对吉非替尼(gefitinib)反应的临床预测因素。


在一些研究中, 口服250 mg吉非替尼数个月后,双侧肺粟粒影显著减少。
在这些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测序发现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缺失。

医生在诊查胸部X线或CT显示双侧微结节影的从不吸烟男性时,应注意这一罕见的亚组患者,虽然从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病因尚不清楚,但危险因素包括环境性吸烟、氡(radon)和其他环境。


腺癌是最常发生在从不吸烟的人的肺癌。
在分子水平上,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的肺癌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是EGFR 途径差异。
研究发现,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对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药物更敏感。
在肺腺癌中,粟粒影被认为是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良好反应的临床预测因子
过去的研究表明,肺癌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有良好反应的预测因子包括亚洲人种、女性、从不吸烟和组织学上为腺癌。

考虑到这6个预测因素,该患者有3个预测因素,即他不吸烟,影像示粟状阴影和组织学上为腺癌。

临床警示

胸部X光片上粟粒影有多种鉴别诊断。
病因可以是良性的,如肺结节病,也可以是恶性的,如原发或继发肺癌的转移,组织学证据提供了这类病例的最终诊断。

从原发性肺腺癌继发肺转移癌,呈现这种方式,是一个致命的诊断。
在原发性肺腺癌合并肺粟粒转移的病例中,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时,这种影像学表现(粟粒影)与较好的临床预后相关。

参考文献:
1.Bilateral Miliary Shadowing on Chest X-ray.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Pakistan 2013, Vol. 23 (12): 902-903
2.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