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城市志丨14座沿海城市开放40周年,带来哪些启示

予恒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9-07
   

       唯有保持持续的奋进、开放姿态,努力抓住每一道机遇,城市才能保持住不竭的竞争优势。



丨 予恒


为更好利用和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家委以重任,成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今年恰好是这14座沿海城市,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的40周年。回望和盘点这些城市的发展轨迹,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和竞争,不无启示意义。


14城的重要地位


从整体成绩看,这14个首批开放的“幸运儿”,总体上可以说是不负众望,在当前全国经济和开放版图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截至2023年底,这14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0.7万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6.4%;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0.4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538.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1/3。今年一季度,全国GDP三十强城市中,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占据十席。


当然,从内部的具体情况看,这些城市各自的表现又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以GDP来看,上海、天津、青岛、南通、宁波、福州、广州、烟台,都已是万亿级城市。其中,上海GDP在2023年底已接近5万亿,高居全国第一,广州GDP也超过3万亿。


另一些城市的GDP,则没那么突出,像北海、湛江、汕头、秦皇岛,目前都还低于4000亿。


从外贸看,上海、宁波、广州、青岛、天津等,都是典型的外贸强市,2023年进出口总额都在8000亿元以上。


同样,也有一些城市的外贸表现相对没那么活跃。如2023年,湛江、秦皇岛、北海,进出口总额都在1000亿以下。


从港口影响力看,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的表现都居全国前列。如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也还有一些港口的存在感,并不突出。


甚至,这些城市中,连云港、秦皇岛、北海、湛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身份,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当然,也要看到,这种内部的分化局面,与每个城市客观的开放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先天差异有直接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海、广州在确定为首批开放城市之前,就属于综合实力上的头部城市,包括天津、青岛、大连、宁波在内,它们还都属于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也就是说,每个城市的“起跑线”和综合的发展定位,本身就有很大差异。这对于它们在开放中的表现,自然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事在人为


被确立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本质上其实就是在对外开放上被赋予了更多的政策机遇。


比如,这些城市在当时被放宽了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享有一系列的税费优待,还可以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等。


另外,也享受到了一些先行先试的红利。如今天已然“遍地开花”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就诞生在首批开放城市中: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身处同样的政策机遇下,尽管不同城市原本的区位、发展基础都不同,但最终表现上所显示出的巨大差异,还是能够反映出一个非常朴素的常识,那就是在政策之外,城市的发展,主要还是“事在人为”。


事实上,将政策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的复杂原因。这一方面,是有客观性的。如以腹地规模和各类资源的聚集能力来说,上海、广州、青岛、宁波等城市,明显要强于北海、湛江、汕头等城市。这使得尽管都手握首批开放城市的政策红利,但各自的开放势能,或者说发展的天花板,的确是不一样的。


但另一面,其中也有很多能够决定城市发展高度的因素,是属于可以改变的范畴。如产业升级能力、营商环境建设等。比如,抛开首批开放城市的标签,今天的南通、宁波、温州等,更多是以民营经济重镇的身份为人所知。


所以,这些城市在发展表现上的差异,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和竞争是有启发意义的。因为当前各类区域发展政策、开放政策,实际上已经很完善了,不同城市发展在政策上的差别,相对于过去其实要小得多,那么在发展上,实际就更依赖于每座城市自身的“后天发挥”了。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开放城市设立的时间,几乎与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打开城门,放手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综合服务能力等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完全吻合。也就是说,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差不多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由计划为主向市场化为主转变,意味着更多的城市要在一个市场化的、开放性的空间中去打拼未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正是今天“争奇斗艳”,高度“自由”的城市竞争的一个开端。


14城的辐射、引领作用


但要指出的是,在今天观察这14个首批开放城市的发展价值,又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它们身上。


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14个城市被列入首批开放城市,其所承担的作用,并不只是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它们在交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对外开放优势,“支援和带动各自的腹地,有力地促进全国的经济建设”、“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挥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在它们之前所确立的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所承担的实际是一个开放窗口的功能,是要成为推动全国开放的突破口,是推进对外开放由点及面的一个重要步骤。


比如,1992年,国家又决定对五个长江沿岸城市,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十三个边境市、县,十一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这其实就离不开前期四大特区城市和首批开放城市的探索和引领。


所以,抛开具体城市的表现差异,评价首批14个开放城市带来的综合价值,要放在全国的对外开放历史语境下才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


比如,沿海开放城市之外,今天的中国已崛起了一批内陆开放城市,如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这背后,其实就离不开最初的开放城市所打下的基础。像这些城市的外贸崛起,就与承接了沿海开放城市的产业转移有直接关系。


同时,沿海开放城市表现的分化,也与全球外贸格局的变迁相关。因为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贸易流通在今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港,像航空港的重要性就空前提升。由此甚至出现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说法:世界将从“海权时代”到“陆权时代”转变。


这一说法当然很有争议,但是,城市开放格局或者说开放路径,已由过去主要依赖于海港,向今天的海运、空运、铁路等综合方式转变,的确是事实。这自然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城市发展,要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沿海开放城市的重要性就必然下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新挑战的大背景下,这些开放基础好、经验丰富的沿海城市,无论是对外推动开放,还是对内带动区域发展,都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即便像湛江这样的经济体量并不突出的沿海城市,都被确立为所在省份的“副中心”城市。


面对当前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大环境,如果要从首批开放城市的沉浮中总结一条经验,或许可以是——“城市发展,不进则退”。唯有保持持续的奋进、开放姿态,努力抓住每一道机遇,城市才能保持住不竭的竞争优势。


海报设计:周寰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澎湃新闻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