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传版《老友记》!14年前他们是03英播同班同学,14年后竟然一起..... ?

2017-03-16 走向世界的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网页

应用

地图            传传

搜索关键词世界三大金融组织

世界三大金融组织的搜寻结果

1个回答-

提问时间:2017年3月16日

[最佳回答] 


2)世界银行

AlexBoogie                 333……666条好评


World Bank简介

世界银行(英语:World Bank)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自1944年成立以来,世界银行已从一个单一的机构发展成为一个由五个联系紧密的发展机构组成的集团,使命也已从促进战后重建演变成为推进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化减少贫困是世行工作的首要目标。世行的五个机构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促进战后重建和发展;国际开发协会(IDA),推进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世行其它成员机构包括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




IMF简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 是于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上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现有189个成员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支持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结构的双重支柱。IMF的主要宗旨是确保国际货币体系,即各国(及其公民)相互交易所依赖的汇率体系及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IMF通过一种称作宏观经济监督的正式系统,对国别政策以及各国、地区和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进行检查。IMF为成员国提供贷款支持,并帮助成员国增强其设计和有效实施政策的能力。IMF发行一种称作特别提款权 (SDR)的国际储备资产,用以补充成员国的官方储备。特别提款权总额约为2040亿特别提款权(约合2860亿美元), IMF成员国之间可自愿用特别提款权兑换货币。


上面👆的两个国际组织,

是不是很高大上的样子?!

如果有一天,

你也去了国际金融机构工作

而如果你的同事

又恰恰是当年的同!班!同!学!

(传传内心os: 我会开心到失眠~)

今天传传就带大家走近

我校03级英播的三位校友

听听他们一起从校园

走向世界的“老友记” 故事~


👇









我对他俩的印象就是两个人都是学霸, 尖子生。 郭婧在大二时就考了GRE的高分,刘帅是奖学金获得者。能与他们一起从北京到华盛顿,走过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几年非常的幸福。 

记得刘帅是一个帅气的四川学霸。他总是自信又热情,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的脚步。



王碧鸥是个开朗、活泼、聪明、英语讲得倍儿棒的“北京妞儿”,我们在大学四年中经常配对合作,成了自诩的“黄金搭档”——而到今天我们也依然同台主持。对郭婧的第一印象是秀外慧中的学霸,日后愈发感受到她的内外兼修,她治学的严谨和对进步的追求到现在还在鼓励我。




当当当当

这三位同班同学来啦~

👇


(看箭头,14年前青涩的他们~)


(14年后,三位同班同学愈发成熟、自信!!) 



 

 



人物介绍 



王碧鸥 (Kerina Wang),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级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美国雪城大学Maxwell公共管理学院及Newhouse公共传播学院的双硕士,并已完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公共政策,经济与管理的博士课程。 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美国华盛顿总部,任全球伙伴及政府关系经理及IMF东非经济技术援助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职责是代表IMF与各国财政部、中央银行、及外交部进行经济技术援助项目的谈判, 并拓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前,她曾就职于世界银行集团,设计并实施在亚洲及非洲的提高公共部门治理的项目, 并在知名的环境发展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任全球战略发展和运营官员。赴美之前,王碧鸥曾在央视电影频道的《世界电影之旅》栏目任主持人、记者及制片。 王碧鸥也活跃于美国的主持界,在中美论坛、春节晚会、华盛顿电影节及众多外交场合担任主持人; 并近期在美国洛杉矶用全英文主持了《佳片有约》走进好莱坞的大型谈话节目。 



郭婧,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级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后赴美迈阿密大学全奖攻读传播学硕士,2009-2013年在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获得“Eleanor Merill Scholar”学者称号,全额奖学金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


在过去四年,郭婧就职于世界银行总部传播部门担任传播代表,主要负责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民意调研(其中包括中国等众多亚洲国家),并发表近百篇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体现“意见领袖”在各国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等各类重大领域发展的看法,为各国的政策走向提 33 45878 33 15287 0 0 1606 0 0:00:28 0:00:09 0:00:19 3717 33 45878 33 15287 0 0 1440 0 0:00:31 0:00:10 0:00:21 3573重要参考信息。


在世行就职期间,郭婧多次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世界银行网站发表多篇文章,探讨传播和国际发展,新闻与女性地位等相关话题。其中多篇文章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同时,郭婧还曾为腾讯网《全媒派》专栏供稿。 工作期间曾多次受邀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传播学相关课程。工作之余,郭婧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比如为华盛顿华语电影节当活动主持,乔治城大学EMBA课程活动主持等。此前,郭婧的工作经历还包括就职于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分台。



刘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级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美国雪城大学2011届公共外交双硕士专业,现就职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担任网络传媒官员。此前分别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和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实习、工作。在赴美求学工作之前曾在央视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节目组工作过四年,担任制片、主持与记者的职务,连续三年赴欧美报道奥斯卡、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活动,并参与联合国文明联盟和二战犹太人历史等纪录片的采访拍摄。




中传情:青春时光,我们在一起




 Q1 


传传:在中传四年,最令您难忘的记忆(人或者事)是什么?如果再重返中传校园,最想做什么?


@王碧鸥:


△图左一为王碧鸥


很多最难忘的事情发生在大三那年。 我参加了世界和平大使的比赛,得了全国第一,并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总决赛, 拿了最佳才艺奖,被委任为联合国“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及国际疫苗研究所大使,参与国际慈善事务,传播和平的讯息。紧接着电视主持首秀发生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次对国际电影节的直播。 作为三名正式主持人之一,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直播主持。回学校第二天就去上中文播音主持课, 老师同学一起帮我分析我的主持技巧。之后就直接去电影频道做实习主持人, 边上课边上班。这些事都发生在20岁那年 。总是觉得中传把校园到社会之间的距离用最短的直线连接了起来, 让我们还未毕业就已经比别人先走了很多步。从入学第一天起,我们就“时刻准备着”。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感谢被我们亲切的称为“苏姐“的吴敏苏老师, 感恩她的谆谆教导和给我们创造的无限机会。 如果不是吴老师, 我和刘帅是不可能还未毕业就直接进入电视栏目组工作并被委以重任的。如果重返校园,我想早上7点到中传的大操场,看看中文播音专业和英语播音专业(现国际新闻)的同学们是否还是各自占领操场的两边, 在中文绕口令和CNN播报声中晨读、比嗓子呢?


@郭婧:


在校园里最难忘的核桃林。特别是大一时在核桃林早起练声的记忆特别深刻,长留心中。另外还十分怀念踩着单车在校园里穿梭的那种暖暖的感觉。如果让我回到学校,最想做的应该是去核桃林走走坐坐。另外再去看看中蓝公寓E区,找回一下当年的青葱岁月。

除此之外还记得被朋友怂恿参加广院之春,虽然没有获奖,但是这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刘帅: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人——中传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通过与这些优秀的人的交流经历和在这过程中得到的种种机会。例如殷切而严格的吴敏苏老师,大学四年中通过她对国际新闻专业的分析、对国际时政的针砭、以及严而不厉训练,不仅让我遥望到了人生远方的诗和田野、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也让我树立了更加全面和成熟的世界观与知识体系,而这些对我日后工作和学习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另外让我难忘的就是入学前为期三周的军训。


如果重返校园,我很想再去吃吃南院食堂和北院溢香苑(不知还有没有)的盖饭,然后去大礼堂和小礼堂各看一场出自中传人专业之手的晚会。

(传传注:南院食堂即现在的南苑食堂,北院食堂即现在的北苑食堂)





 Q2


传传:中传四年的教育(或者文化氛围)给你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王碧鸥:

王碧鸥与刘帅共同主持


中传英语播音主持的学习让我拥有纯正的美国口音和地道的的英文写作。来美之后,同学同事不会猜测我从哪个国家来,而只问我从美国哪个州来。在英文写作上,我的文章发表在世界银行及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站上。就连美国同事有时也会跑来让我帮他们修改润色文章。另外,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在国际场合演讲或进行多国谈判,同事会经常赞美我的演讲技巧及表达能力。 虽然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但这些都归功于在中传的专业训练,为日后的提高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郭婧

郭婧与刘帅在工作中


让我站在最高的平台学习我热爱的领域。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而且是实践上的。中传的教育让我可以在美国拿起摄像机拍摄和剪辑出让美国同事都称赞的片子;让我有能力在美国主流广播电台用英文播报自己撰写的稿子;让我可以在给美国本科生教授传播学知识的时候发出中国的声音;更让我在国际机构的大舞台自信满满的大展拳脚。


@刘帅:

刘帅与王碧鸥共同主持


之前提到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影响很深。除了说过的老师,同学也是深深影响我的学习对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五洲四海,来自不同的文化、专业和地域背景,让我不出校园便对包括影视艺术和国际传媒有了在书本以外的学习途径。中传鼓励交流、实践的精神,也让我在校园四年中能够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实习或工作上去。中传这个平台,更让我有幸在年轻时便开始接触到了国内外的大师、大家、大智慧。






中国梦:扎根现实,合力筑梦




 Q1 


传传:当时毕业有没有规划去传媒行业工作,后来又是如何转行到国际金融机构工作?在转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专业知识的匹配啊、融入国际背景等等)又是如何克服的?


@王碧鸥:


我出生成长在在外交部大院里,祖父辈是新中国外交的开拓者, 为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奋斗一生。 我也一直也想成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桥梁。 中传的教育让我意识到主持人首先要主持好自己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一直没有偏离这个“桥梁”的目标。 从当英语主持人做声音的使者,到现在成为IMF谈判官,为各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提供沟通和合作的渠道, 这两个角色异曲同工。当然,在国际的舞台上全凭实力竞争;要在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旅途上一路奔跑,又同时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来美国快十年了, 从读研,到入职国际智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也一直处于不断充电、学习的状态。从双硕士到博士,及各种的能力培训,就是在不断储蓄自己的能量。 作为沟通的桥梁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传播, 可以把内容从技术、政治和文化层面做到游刃有余的转换才是更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硕士及博士学位的主要方向是经济、公共政策、及国际政治。


@郭婧:


本科毕业后有湖南广电想要聘用我做主持,但是当时拿到了美国念书的全额奖学金就放弃了。如今,我并不觉得自己“转业”了。世界银行是一个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国际发展机构。虽然听起来是银行,但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我们机构内部员工来自于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比如教育,性别平等,交通,能源,经济学等十几个大的类别的领域。传播只是其中之一,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个国家想要推行一项改革,必须要懂得民众在想什么,怎么说服他们,怎么让政府的工作有最小的阻力和最大的收益。要知道和达到这些,传播专家的角色不可或缺。


对于国际发展,一直以来我就很有兴趣。出于这种兴趣,我在08年到河北张家口市的几个贫困县志愿了数周,和国际组织Actionaid一起采访了当地女性村官并采编了她们生活和工作的故事。


@刘帅:


与其说转行,我倒觉得一路走来都像爬楼梯、每一步都踩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有时可能转个弯,但总体是连续向上的。虽然说去美国深造和参与国际事务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去尝试的事情,但真正让我决定走出这一步的,还得益于在电视频道的四年工作经历,尤其是《世界电影之旅》制片人沈健老师在“公共外交”这一领域的耳濡目染。


在“爬楼梯”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匹配和融入国际背景的确是不小的挑战。我的口诀是:勿忘初心、归零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交流。而这一交流,当然必须包括跟这两位老同学间长期的探讨。当然,在遇到困难时,还能吐吐槽。





 Q2 


传传:从中国到世界,从校园到国际组织,三位校友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有哪些?在工作中觉得哪方面(比如工作经验、能力增值、价值体现等等)收获最大? 可以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个您在工作中感到最满足的时刻吗?


@王碧鸥:


IMF主要有有三大职能:1)对国际宏观经济的监督, 2)为暂时出现财政问题国家提供贷款支持 ,3)为成员国提供经济技术上的援助与指导。我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是第三项--能力建设, 即通过经济技术援助及培训的方式帮助成员国构建稳固的经济体制, 并增强其在宏观经济框架、财政、货币、金融、及统计等方面的政策发展能力。我们部门的员工都在扮演国际谈判官的角色,作为IMF、援助国、及被援助国之间的桥梁, 通过经济技术援助项目帮助成员国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动力。


在国际组织中,工作能力被认可是让我欣慰的事情, 也是激励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几年前,在入职世界银行仅3个月时,我被派往印度参加关于亚洲城市公共部门治理的高端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入职第二年, 我被派往非洲加纳,作为由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及美国政府组成的联合代表团的团长,主持开展了一系列与加纳国各主要部委讨论关于如何利用政府采购框架提高私营部门发展的会议。作为一个代表团最年轻的成员,当会议开始时所有人都看向我并等待我的开题发言时,我知道自己需要更加的努力。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这一次次的机会及小小的成绩让我更加确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郭婧:


我主要负责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民意调研(其中包括中国等众多亚洲国家),每天都需要和几十个国家的传播官员联系和协调,设计适合当地国情的问卷,并与当地的咨询公司 (比如麦肯锡,普华永道,盖乐普等)合作,指导他们在当地完成工作,我要在得到数据后为每一个国家撰写报告,之后和该国的世行办公室和国家政府讨论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这些报告体现“意见领袖”在各国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等各类重大领域发展的看法,为各国的政策走向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此外我定期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世界银行网站发表多篇文章,探讨传播和国际发展,媒体与女性地位等相关话题。其中多篇文章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同时,我还曾为腾讯网《全媒派》专栏供稿。 额外的时间,我还会写学术文章。2017年晚些时候我会有一篇讨论印度移民在美媒体使用习惯的文章在主流学刊印刷发表 (此时文章已被录用)。


工作期间最能给我成就感的是与多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过程,感受不同文化,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这也是世行工作的优势。在传播领域工作对于文化和语言要求很高。作为中国人跻身世行传播部门不易。在工作过程中和我的中国同事(比如刘帅)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英文写作,对外做关于国际发展的对外宣传,影响全球范围内对与全球变暖环境保护等重要话题的讨论。


@刘帅:


与很多人想像的国际金融不同,世界银行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或银行机构。它是联合国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职责就是扶贫——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发展经济,并提供技术援助。我分管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部门的网络传播工作,主要负责通过网络、数字和社交媒体通过英文以及其它语言讲述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与各国扶贫对象间的故事,由此获得更多投资国或机构的资金支持,并让世界更了解世界银行的工作以及扶贫对世界经济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在世行工作近六年,最大的收获是我的知识和能力在广度的基础上得以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对国际传媒的现状与未来和可持续发展学科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实践,这样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也能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帮助。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事与他们令人佩服的知识与经历也是学习的宝库——初到世行,便得知共事过的一个来自欧洲的老板亲自参与过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令我印象深刻。放眼家国,如果把国家形象比作一张不断扩大的拼图,自身的发展可能能为拼图加上一块明亮的色彩吧。

最满足的时刻是2016年春赴玻利维亚拍摄我们一个农村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的成果。当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项目对当地农村的贫困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变,那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




 Q3


传传:如果师弟师妹也有志于毕业后从事类似的工作,您可以给他(她)一些小建议吗?如今的中国员工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工作影响力如何,如果说本身这份工作也助力于中国梦的共筑,您为自己的工作表现打多少分(如果满分是100分)?


@王碧鸥:




在国际的舞台上,很多软实力,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任何工作领域都很受重视。这也是为什么顶级的投资银行也会招历史或文学系出身的学生。想要来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需要 “硬件” (专业知识及技能)和 “软件” (自身素养、沟通和人际关系) 平衡发展, 才可以真正的走向国际主流。


国际组织中,每个人都是国际公务员,为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做贡献。而且大部分时候我们所做的工作也不与自己本国的事务直接挂钩。但作为中国人,我也在找机会为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而努力。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我倡议并带领实施了一个关于如何为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在社会企业责任方面提高领袖力的研究课题, 并成为报告作者之一。这也是世界银行与中国公共部门在此方面的第一次合作。



我刚到美国雪城大学读研时,全大学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加在一起没有超过100个中国人。刚去美国著名环境发展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工作时,我是第二个在机构总部上班的中国人。中国的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大格局 , 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角色。在IMF,中国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尤其是在IMF份额和治理改革及人民币正式加入SDG (特别提款权)之后,中国的地位更是稳步提高。


国际组织的正式员工席位非常少,竞争激烈, 门槛也很高 (最低要求是研究生毕业)。 大家一般会从最低级别开始做起;从 Assistant (助理),到Analyst (分析员),Senior Analyst(高级分析员),Associate Officer (副官员),再到Officer (官员) 级别,需要走很长的一条路。年轻人可以直接拿到官员头衔(与私营企业中的经理头衔比较对等) 是非常不易的, 而且每一个级别都有很多的grade (职位等级)。我被IMF录用时直接拿到了官员级别最高的等级;大多数与我同级的同事基本都比我大5-10岁。当然这也无形当中带来了需要更好的证明自己的压力。


@郭婧:


在国际组织工作十分有意思。你在其中不会觉得自己是“少数派”而是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如果想要来国际组织工作,我建议师弟师妹们平时多关注世界新闻,紧跟实事。当然英文功底要扎实。最好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并潜心把这个领域学扎实。个人觉得要想走的远,还是要成为专家而不是杂家。


世行里的中国同事应该有一两百号人(世行全球的员工有一万五千人之多),大家在不同层面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在传播部门的400多个员工里,中国国籍的全职员工有四个。我个人觉得与在其他部门和领域工作的员工相比,传播部门的员工最有“声音”,我们可以通过写作和与多国政府的沟通达到影响民意的作用。我个人觉得世行和IMF可能给人光鲜的外表,但是与平台相比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内容本身。


@刘帅:


在国际组织工作,除了国际发展的专业知识修养,对文化多样性尊重和对政治敏感度的拿捏,以及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成功和成长关键所在。


中传学子的一大优势是人际交流能力强、知识领域涉猎广泛。如果能找准专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在广度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在成长中厚积薄发,为日后的发展积累后劲。


我给自己打80分吧,因为同事们都是来自各国的精英,总能找到需要进步的地方。而有幸能推动我进步的一大因素,也是因为拥有这个国际平台——就像当年学习时拥有中传这个平台一样——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减灾、扶贫、帮助难民、发展民生,项目去的都是老少边穷的地区,所以不知是否充满光鲜,但绝对是责任满满。





老友记:十四年,陪你走过




传传:从同窗好友到工作战友,这份友谊微妙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王碧鸥


不变的是彼此的情谊、默契、及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校时我和刘帅就是主持准搭档, 来了美国我们还是会搭档主持活动。在台上时仍然是基本上一个眼神就知道怎么把对方的话接下去。这默契是从十四年前第一堂英语播音课开始搭档建立起来的。


@郭婧


我很有幸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刘帅在一个部门工作。从大学到现在认识十四年,感情越来越深厚。工作中我们经常交流心得,业务上也互相学习。


@刘帅


我们在社会和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而不变的是我们超越工作之间的同窗情,是那份通过时空磨砺出来的信任。这份信任,在对于常年在海外生活工作的我们,是一份无价的宝藏。






 


大学短短四年,

留下的却是一生的财富!

从青葱校园到世界大舞台,

从14年前的稚嫩到如今的责任担当

三位同学自身的发展轨迹,

彰显出中传学子一路成长的独特魅力

亦为国家形象的良好建设增添三抹亮色~

中传人,好样的!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编辑 |  裴桐

美编 |  张晓君 · 李明桐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