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地开讲!他是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

勇攀高峰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4-04-19

3月5日,我校举行“北地大讲堂——勇敢追求 无尽攀登”宣讲活动,邀请到了中国著名登山家夏伯渝作分享,讲述他矢志不渝的攀登故事。

《无尽攀登》纪录片出品人柯庆峰,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康云,民建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和联络处处长刘辉,民建海淀区委副主委徐春财,民建海淀区委副主委郭斌,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梁丽容,校党委副书记林善园,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活动。

↑点击视频,一同走进夏伯渝的故事↑

 NO.1 

夏伯渝,中国著名登山家,26岁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而不幸冻掉双脚。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他曾5次向珠峰发起挑战,在即将迈进古稀之岁时仍未言弃。2018年5月14日10点40分,69岁的夏伯渝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登顶珠峰最年长的残疾人。在与世界之巅的一次次深刻对话中,他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悟,踏上了归途,让人类的攀登精神在天地间薪火相传。

2019年1月,夏伯渝当选“2018北京榜样”;同年2月,荣获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成为中国第四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体育人。

讲座前,校党委书记雷涯邻会见夏伯渝并向他颁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外育人导师”聘书,夏伯渝向学校赠送自己编写的书籍。


↑点击视频,直达活动现场↑

夏伯渝回顾了自己的登山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失去双腿后如何克服困难再登珠峰的奋斗过程。

1975年,26岁的夏伯渝跟随中国国家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在海拔7600米的极寒之地,夏伯渝把自己的睡袋让给队友,导致双小腿严重冻伤被截肢。2014年,夏伯渝尝试着第二次攀登珠峰,遗憾的是,2014年珠峰雪崩造成16人遇难,所有攀登活动被取消,已在珠峰大本营的夏伯渝只能与登顶擦肩而过。2015年,夏伯渝到达珠峰大本营后,又遭遇了尼泊尔8.1级大地震,他幸运地死里逃生,但攀登计划被搁浅。2016年,在攀登至8750米处碰上了强烈暴风雪,他只能理性地选择下撤,那次距离顶峰仅仅94米。2018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43年的梦想终于实现,登顶珠峰,成为无腿登顶珠峰的中国第一人,电影《无尽攀登》记录的就是夏伯渝成功登顶的这一次历程。


↑点击视频,直击夏伯渝的登顶瞬间↑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庄严的使命,一代代攀登者的登顶瞬间,镌刻在地大的历史长廊里,彰显了地大人的家国担当。

1960年5月25日,我校毕业生王富洲为国登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1980年代到90年代,李致新、王勇峰两位校友联手创造了中国人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成就,被誉为登山届的双子星。2018年5月到6月,我校校友温旭实现了珠穆朗玛峰的南北双跨,完成了最具世界挑战性的科考活动之一。2022年4月30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陈李昊与其父亲携手完成了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为珠峰量身高,陈李昊成为自珠峰最新高度公布以来,从北侧登顶的第一人。

活动现场,陈李昊作为主持人与夏伯渝对话,两代攀登者的交流展示了攀登精神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传承和发扬。

一场关于攀登的深刻讲述,为在场师生们注入了坚定的信仰力量。夏伯渝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会鼓舞每一个北地人向上攀登,不仅攀登自然界的高峰,还有科学的高峰、人生的高峰。同学们也深受感动,分享起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宋文博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21级本科生

电影《无尽攀登》不仅是一部关于攀登珠峰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励志之作。夏老师的讲述也时刻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具备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作为地质学的学生,更应当像夏老师一样,不惧艰难险阻,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地质学专业当中,奋力攀上地质学的“珠穆朗玛峰”!


高作林



工程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

《无尽攀登》纪录片和夏伯渝先生的讲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面对挑战时的不屈精神。夏老失去双腿却依然攀登珠峰,是对人性坚韧与自我超越的最好诠释。他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夏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不是阻碍而是成长的垫脚石。此次北地大讲堂让我获得了勇气和力量,也让我明白,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峰。


黄彦增



海洋学院2021级本科生

夏伯渝老师不仅是一位登山家,更是一位拥有传奇人生的勇士。他的人生历程,就如同他攀登的珠穆朗玛峰一样,充满了挑战与艰难,但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和有力。夏伯渝老师分享了他五次登珠峰的经历,每一次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特别是当他失去了双腿,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时,他依然选择了继续攀登。这种对于梦想的坚持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让我明白,真正的勇士并不是那些从未跌倒的人,而是那些跌倒了无数次,但依然选择站起来继续前行的人。


郑一诺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

夏老以其生动的讲述和深邃的思考,点燃了我内心对于攀登精神的无尽向往。在夏老的叙述中,攀登不仅仅是对山巅的挑战,更是对内心的坚韧与毅力的一次次试炼。他在攀登途中的每一步,都仿佛是对生命的独特注解,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面对艰难险阻,面对常人无法承受、面对的困境乃至绝境,他却从不言败,始终坚守内心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这种精神如同古人所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夏老的坚持与毅力,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张媛媛



海洋学院2022级本科生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人们问夏老为什么要登山,他回答说:“因为我喜欢登山。”四十多年来,一腔热爱,使得夏老即使失去双腿也坚持每天锻炼。当有人问起夏老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他回答道:“我时时刻刻都关注着脚下的每一步,不去想别的也不看远处的风景,只有把每一步都走好才是关键。”夏老的回答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每天都要努力让自己变好,脚踏实地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才能在未来攀上自己心中的高峰。


曹悦桐



珠宝学院2023级本科生

五次攀登珠峰,五次不放弃,夏老师最终登上了顶峰,完成了梦想。在四十三年五次的攀登中,夏老经历了失去双腿、癌症和身体疾病的三重折磨,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的梦想,最终征服了假肢、战胜了病魔。登顶,是他不休不止的梦想。夏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件事情都来得及”,人生不怕晚,就看敢不敢。“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在大学的生活中,希望大家都可以登顶各自心中的“珠峰”。


尹帅添



外国语学院2023级本科生

虽然在26岁就失去了双脚,夏伯渝先生却没有选择自暴自弃,在得知“安上假肢也可以登山”的讯息后,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坚持每日锻炼。从北京起步,几经周折终于如愿登上梦想的珠穆朗玛峰,甚至要继续攀登阿空加瓜峰与麦金利——北美与南美的最高峰,意图征服世界上所有山峦俯瞰世间万物。夏伯渝先生用他的切身经历与对攀登的真挚热爱,让我们追求梦想的步伐更加坚定,他给予我们的寄语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向成功的路,需要的一定是肯坚持的恒心与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


卢思怡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23级本科生

夏伯渝老先生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6500万年前,它从一片汪洋中崛起,超越群山,成为世界之巅,让夏老至死不渝,魂牵梦萦。这份生生不息的热爱终于带着他几经周折、登顶珠峰。75岁的当下,他的热爱依旧不止,这种穷其一生的情感还将要追随他去到南北美的两座最高峰。现在,正值最好年华、生命力最旺盛的我们,也有很多的“珠峰”等待我们攀登,正如那句,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梦想没有实现绝不倒下。


丁梁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

过去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的韧性,究竟能强到什么程度?在今天,我得到了答案。夏伯渝,这是一个在中国登山界乃至世界登山界都举足轻重的名字,不仅因为他5次冲击珠峰,用双腿义肢登顶珠峰,还因为他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和对高山的向往一次次地挑战生命的极限。生命之坚韧,莫过于此。夏老的登山是纯粹的,没有追名逐利,只有对登山的一腔热爱。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只有秉持这种登山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彭艺博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22级本科生

海拔8000米之上的珠峰,白色无边的天地,装着假肢的69岁登山家完成了他一生的理想,登顶,无尽攀登。其实夏老师刚来到会场的时候我愣了神,是因为老先生并不如印象中的登山家那样魁梧,很难与登顶珠峰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位长者,用这样一副身躯,迸发出四十三年如一日的生命能量,坚持到底,不言放弃,谱写了一个惊人的登山奇迹,造就了登山界的不朽史诗。最感人的是分享会最后,夏老师说,只要他还能登山,就会一直登下去,而如果问到为什么,是因为,“我喜欢登山。”


“北地大讲堂”是我校开办的全校性大型专题讲座品牌栏目,主要邀请学术界、文艺界、科学界等各领域名家大师开展主题讲座,是解读国家政策时事、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科学艺术的重要平台。“北地大讲堂”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名家大师,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精彩讲座,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推荐阅读

全国两会召开!北地师生关注热议!

今天,每一天!我们都是北地追“锋”人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人民网

摄影 / 王启祥 博日特

视频 / 刘雨山 潘鑫睿

编辑、校审 / 林梦圆

责编 / 王启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