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山一直在那里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泰山飞翔个照)


我是在几天后就要开馆的低碳生活馆里见到泰山的。第一次去盖娅自然学校的我,从小区这面绕到那面,才找到这凌乱的施工场地,好奇地四处张望。


“你就是大地吧!”一个大脸盘大卷发的大高个子在屋子那边叫我的名字。果然是设计师,我想,蓬乱的长发和牛仔裤T恤,还有散漫却干净的眼神。作为设计师的泰山和同事商讨完工作,带我参观了尚未完工的低碳生活展馆,然后我们一起上楼,到盖娅设计的办公室聊天。


故事得从一平米的世界讲起


面对面坐下来,我才意识到,完了!作为一个采访者,我竟然没有做任何提前准备!而在拿到长长的受访名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本应是同行(景观设计师)的泰山后,我也只是安静地期待而已…


 “嗯”,我硬着头皮,假装镇定地说,“我们今天就是随便聊聊你的生命故事,你可以从头讲起,比如,小时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相处啊,后来什么时候被自然触动,走上了现在的路。”泰山倒是格外爽快,直接给我讲起了他自己写的描述童年的诗。


八零后的泰山在城郊的村庄里长大,难得地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高山也没有大海的鲁中平原绝不雄奇壮阔,但欣然接纳孩子们奔跑与探索的麦田给予了童年最大的快乐。


春天,泰山和小伙伴们在麦田中高高地放起风筝,无忧无虑的躺着,看着风筝在广阔的天空中飘荡;夏天,溜过大人的眼睛,在中午最热的时候跑出去逮知了;秋天,在掰完玉米的田里躺着,听吹过干玉米叶的哗啦啦的风声,看蓝天里漂浮的白云,同样忙着储藏粮食的蟋蟀在身上跳来跳去;冬天,给冻肿了的小手戴上手套,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


平时和伙伴们成群结队地上学,遇事时邻里街坊都相互帮助,逢年过节就更热闹了,大家一起筹办张罗闹元宵,老人们欢欢喜喜地敲起锣来打起鼓,泰山的童年被浓浓的人情味儿包围着。


这些浪漫又温暖的生活图景,被泰山用一首如旧日年画般的小诗记录了下来:


微微春天放风筝,夏日炎炎捕知了,

秋收麦芒斗蛐蛐,寒冬腊月打雪仗;


邻里互助盖瓦房,学生上学结成帮,

村庄自筹闹元宵,老人锣鼓都在行。


“躺在玉米地里,玉米叶子哗哗作响,蟋蟀不停跳来跳去,你会发现,这世界只有一平米大,很美好”。故乡的原风景是每个人无论有多少经历都不会覆盖掉的底色,我想,泰山的故事,就是从这一平米的美好色彩中生长出来的。


泰山(中)小朋友7岁与同学、花朵合影


一个设计师的知行合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从小就树立了,这种亲近大自然的天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另一个(属性)是社区性,从小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联系紧密的社群里”。


“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群的关系,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景观设计学研究最核心的两点。最核心的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照顾自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场地的生态性,使生存环境成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第二个是照顾人,我们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促进人和人之间形成良性的紧密连接的关系。“第三个是公平分享,将掌握的资源、知识、资讯、金钱等等分享出来,去用恰当的方式回馈,用于照顾自然和人类,形成生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泰山思路清晰,他讲述的所有东西,似乎已都条理规整地放置在一个大的框架中了,这也让依旧沉浸在乡野回忆中的我,感受到被专业名词支配的“恐惧”。于是我对泰山说,这就是一次闲聊,可以感性一点。


大学时,一直画画的泰山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毕业后留在“清华工美“设计院工作。几年后泰山接触到自然之友,在门头沟灵溪湿地的一次自然体验活动中,眼前的自然美景将其深深的打动,重新与童年的自然连接了起来。第二年,泰山辞了职来到自然之友,把当时环境教育部门能接触到的所有自然活动和培训,参加了个遍。


泰山在西双版纳冬令营与小朋友们做游戏



泰山带领公众制作雨水收集系统


然而,多年专业浸润下的设计本能始终扎根在泰山的身体里——感受、连接、表达之后,还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影响更多人的行动。踏入自然教育领域的第二年,一个设施简陋的打工子弟小学让泰山认识到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怎么能做得好环境教育呢?


绿校园计划的志愿者在打工子弟小学建设操场


这也使他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的价值,于是他为小学重新规划设计了户外环境,用参与式设计及营造的方式,组织全校师生甚至志愿者共同整理路面,营造环境,种植草木,修建雨水花园,在整个过程中,食育、美育、社交等行为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在和伙伴们更加深入地进行了三所学校的探索实践后,2014年,泰山与伙伴们一起发起成立了盖娅自然学校,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校址前的封闭水泥小院变成一个绿色开放的社区空间,通过两年时间,用工作假期的方式,20多次工作坊,与公众“共知、共行、共建“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美丽花园。



盖娅小花园种植花草合影(左起冬小麦、橙子、泰山、地鼠、蚊滋滋)


盖娅花园工作假期营造


2014年盖娅自然学校挂牌合影(左起冬小麦、橙子、柳条篮子、泰山、地鼠、祥云)



盖娅自然学校伙伴们召开内部试运行发布会


让人欣欣然期待下雨的收集雨水的花园,用旧瓷砖亲手图画拼接的“彩虹碎片”墙,旧物新生的迷你马桶花园…泰山已经一定已经不止一次讲过这些东西,但这一次讲述仍然充满了热情。曾经也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我,见过太多概念大过天的设计,而这些看起来很“玄”的设计并不意味着设计师本人也一样“玄”,所以一开始听到那些专业理论时,让我觉得有点抵触。


但随着泰山的讲述,我慢慢明白了,他做的所有这些细腻而充满关怀的设计,就是热爱自然、认真生活的泰山本人。


设计之力渺小却又强大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泰山做的是公园、度假区、居住区等常规景观项目,久了就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做这种只关注图形化好看的设计了。于是他花了四个月时间泡在一个项目的现场,从前期方案跟到后期落地。此后他开始关注北大景观的生态方向,在北大景观学院读研期间,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北大师生在英国游学


北大的景观设计课程将景观设计与社会学结合起来,泰山和同学们在设计课程中要亲自上阵扮演使用者,在“危机重重”的场地中寻找、探讨并试图解决问题。北大这种“在校不谈钱,只谈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氛围,一直推动着泰山去寻找自己的价值使命,力图从设计的角度创造新的价值,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景观设计师服务公众,“脚下有土地,心里有人,眼里有社会”将成为他的职业信念。


就这样,凭着一点热情,泰山与伙伴们逐渐摸索出一条“参与式设计”之路,把景观设计和自然教育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如何设计,并不应该只由领导决定,而是要问使用场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应该纳入多元声音,而设计师的作用就在于与使用者平等交流,从多元声音中谋得共识。


泰山与张家埠小学师生共同设计校园


泰山坚信,正是这些滴水穿石的小小公民生态行动促成了绿色公民社会宏大目标的实现,“我们把一个人能做的事给十个人去做,十个人能做的事给一百个人去做,这就形成了交流、互动、分享的平台,把很小的空间营造变成很大的社会效应,像涟漪一样传播出去”。那么这种“公民生态实践”是如何“给自然也给参与者自己一个机会”的呢?


原本只想修建一条生态跑道的浙江龙游乡村小学,在泰山的建议下,将整个校园建成了一个实现校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生态校园,全校师生一起“拍”出来的粘土跑道、没有黑板和排排课桌并让老师陪同学生办公的教室、自然攀爬设施构成的户外活动挤走了枯燥的课间操、师生共同维护即生态教育的校园农园……


在老旧小区中关村科育社区,居民们与盖娅设计的共同举办工作坊,居民中有四岁的小朋友和八十岁的老奶奶都参与进来,共同设计、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社区花园,堆肥筐、一米菜园、香草花园、雨水收集……


泰山、麋鹿与张家埠小学师生、家长共同营造校园生态操场


师生参观及学习使用尿粪分离的生态厕所


培德书院教学食物花园共建共享过程


 盖娅设计与社区居民营造曼陀罗香草花园


泰山与伙伴们开心营造低碳展馆(左起麋鹿、无花果、玉米、水杉、喜鹊婆婆、三叶草、泰山


场地的改变像化学效应一样,也让其中的人和事也产生了改变。这就是设计的力量——启蒙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公众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进而把每个人都变成生态守护者、建设者、创变者。


***********************************


这天我和泰山都没有吃饭,在办公室的零食库存中聊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意犹未尽。离开时我问泰山五年后的愿景,他说:“希望盖娅设计在那个时候还在,为社会一直在做着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我和伙伴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盖娅也越来越好。”


这座麦田里生长起来的泰山啊,真的就像山一样沉稳坚固、安然自若,而内在有清泉鸣响、鸟兽活泼。不管是谁在自然之路上跋涉,只要瞥见它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山不会离开,因为山一直在那里。


2018年8月4日星期六

大地

8月15日泰山审阅


盖帮大会



来盖帮大会亲见“泰山”本尊


想看一直在那里的山?

那就来咱盖娅人儿的自然大聚会


逛摊儿、摆摊儿还是来做志愿者?

空前人气大趴

就等你来~ 


招募二维码立即报名


10月7日“盖帮”大会,

我们不见不散!!!



高健(泰山)

景观设计师/朴门永续设计专业设计师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联合发起人及生态建造课讲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校友理事会副会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设计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健在“参与式设计”和环境教育及生态景观方面,均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以参与式设计的方式来普及公众生态景观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偏好与热情。 2011年起,在自然之友环教团队的支持下与其他志愿者们发起打工子弟“绿校园计划”, 2013年,成为中国大陆首届朴门永续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e(PDC)认证设计师,用设计践行其“照顾地球(care for the earth)、照顾人类(carefor the people)、分享多余(Fair Share)”的伦理价值。2014年成为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联合发起人并担任环境教育讲师,主讲生态建造课,用参与式方法带领志愿者设计建造盖娅自然学校小花园,营造城市社区海绵细胞计划(获2016福特环保奖社区实践奖)。同年,加入中国乡建院投身实践乡村景观。2016年底,他与盖娅自然学校联合创办“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正在实践一批带有探索性的作品,用设计视角渲染绿色公民。




盖娅自然学校近期精彩文章与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