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生,雷声真能叫醒昆虫吗?

湖北省肿瘤医院 健康湖北 2024-03-17


今日惊蛰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春雷响,万物生


《惊蛰》

唐·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一、为什么叫“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到7日之间,是节气里唯一以动物现象命名的节气。惊蛰节气一到,就是在告诉人们仲春时节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虫子,故名惊蛰。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虫子当然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之所以醒来,其实是温度变暖的缘故。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相传是因为汉朝时期为了避免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惊蛰”。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二、惊蛰物候现象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三、这些惊蛰习俗你知道吗?

01熏虫避蝎

惊蛰虫起,人们在这一天要驱虫,老百姓用点艾草、香草熏屋等方式来驱赶蛇、蚊、鼠等,或者用石灰驱虫,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槛外,可绝虫蚁”,石灰有杀虫的功效,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使虫蚁不敢上门。




驱小人02

古人认为,惊蛰后虫子开始活动,小人也开始活动,惊蛰除了驱虫还有驱小人的风俗,驱小人有祭白虎和打小人两种方式。








03吃梨

“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寓意着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另外,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有助于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梨性寒,加上惊蛰时天气还凉,不宜吃生冷食品,生梨要少吃,最好用冰糖蒸梨吃热的


四、抓住节气养生好时机

惊蛰时节,气温回暖,蜇虫出洞,人体的阳气也徐徐上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生变化:


01

上火


由于阳气上升,部分素体阳气偏盛的人容易出现火热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等。

02

失眠、头痛、眩晕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春天属木,对应五脏中的肝脏。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若升发不足、肝气郁结,则导致失眠、抑郁、焦虑等,而若肝阳升发太过,则会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03

传染性疾病增加


万物复苏,细菌、病毒滋生,传染性疾病增加。在过去疫苗接种不广泛时,乙脑、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积发病,现在虽然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消灭,因此春季依然要谨慎。

针对人体以上变化,我们需要养肝疏肝、润肺养阴。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适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惊蛰时节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饮食宜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上火。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百合、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本期医院




审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陈焕朝


原创科普 欢迎来稿

供稿/湖北省肿瘤医院作者/王绚璇、柯梓编辑/简玉琴责编/邓睿、翟祥宇、张龙


本期封面:



往期回顾:

惊蛰节气丨换季狂掉发?中医提醒这样做护发又养肝!

一图读懂丨关于加强医防融合工作的意见

“春捂”就是多穿点?错!做好这5点,才能少生病!


目前 2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