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讲座上新啦!新一季文研讲座最新安排请查收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03-22


编者按

人创造文明,文明也定义了人。文明曾经一度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今日却越发遭到人们的质疑。


为呈现文明之间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复杂关联,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计划自2019年起,利用2-3个学年的时间,持续推出以“文明之间”为总题的三期系列讲座。

    

首期系列讲座贯穿2019年的春季和秋季学期,以“文明之间:交融与再造”为主题,围绕从埃及到中国这一广袤区域上的文明形态,加以深入阐发。


讲座主题安排与主讲人已经确定,请浏览下文。


系列讲座将于3月启动第一讲,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还请关注北大官微每周日推送的“一周讲座概览”或浏览文研院网站公众号相关通知。


系列讲座预告



第一讲:希腊世界的埃及魔法


主讲人: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埃及学、古希腊文明,主要著作有《古代埃及文明探研》、《走遍埃及》等,发表论文《玛特与古代埃及人的世界观》、《托勒密时期埃及奴隶制研究》、《虔诚的伪造-古埃及文献中的国王形象》等。

135编辑器

第二讲:阿拔斯朝百年翻译运动与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主讲人:林丰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文学,主要著作有《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哈研究》、《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等。

135编辑器

第三讲:反思奥斯曼帝国的多样性


主讲人: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东问题、伊斯兰文明、突厥语国家的近现代历史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土耳其现代史、伊斯兰教与现代化、中亚地区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等方面。主要著作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1)、《重新发现土耳其》(2016),并有合著、合译作品多部(篇)。


135编辑器

第四讲:神之翼与国之光:从亚述神的形象看帝国时代宗教符号的“国际化”


主讲人:贾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近东艺术与建筑、古代艺术与神话、美术史研究方法等,主要作品为《亚述帝国之门:巴拉瓦特之门的纪念碑性、空间性及仪式性研究》。


135编辑器

第五讲: 从《五族谱》看波斯人对欧亚诸民族的认知


主讲人:王一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波斯古典文学、波斯历史文献研究、13至14世纪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主要著作有《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译有《鲁拜集》等。


135编辑器

第六讲:口诵与书写:印度文化载体的流变与东传


主讲人:叶少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梵语佛教文献、大乘佛教哲学,主要著作有《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中论颂〉与〈佛护释〉——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六十如理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


135编辑器

第七讲:横绝欧亚:西域斯基泰文明寻踪


主讲人: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印度伊朗语语言文献研究、梵文贝叶经研究,以及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词汇研究及佛教史与古典佛教文献研究,主要著作有有《于阗语无量寿经》《波你尼语法入门》等。


135编辑器

第八讲: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追寻一个来自内亚的文化基因


主讲人: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民族史。主要著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杀人石猜想》《从大都到上都》《历史的高原游牧》等。


135编辑器

第九讲:从波斯到吐蕃:青藏高原所见唐代金银器


主讲人: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考古和中亚死语言写卷,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考古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蒙古山水地图——日本新发现的一幅16世纪丝绸之路地图》、《大朝春秋——蒙元考古与艺术》、《西域考古与艺术》等。


135编辑器

第十讲:丝绸之路:一个跨文明的交流系统


主讲人:荣新江,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博雅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主要著作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编有《唐研究》(1-23卷)、《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等。


135编辑器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是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学术机构。



文研院雪景


文研院一向秉承“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基本宗旨,围绕“早期中国与中华文明”、“族群凝聚与国家秩序”、“社会转型与精神重建”、“西学在中国”、“多文明互动与比较”五项重点研究议题,通过讲座、论坛、研讨会、工作坊、读书会、雅集等方式探索学科之基本原理及前沿领域,推动跨学科交流,汇集学术精华,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持。


文研院内景


作为学校层面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平台,文研院在过去的一年里,凝聚了大批优秀学术人才,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并面向全校同学开设了文研课程。



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的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讲座


2018年秋季学期,文研院与元培学院合作的三门人文通识课程


2018年秋季学期,文研院与考古学院合作的专业课程



135编辑器



除了启动“文明之间”系列讲座之外,本学期文研院还联合相关院系,继续开设文研课程。包括由刘迎胜教授主讲的“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与审音勘同”和由Hassan Fazel Nashli教授主讲的“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


“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与审音勘同”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合开,课程特邀南京大学历史系刘迎胜教授为大家介绍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元史研究,以比较视角研究其中的多元文化与多语种文献,还包括西域南海与中国周边地区研究以及审音勘同法的基本原则、应用与局限等。


“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开,由伊朗德黑兰大学考古系的Hassan Fazel Nashli教授主讲,在介绍伊朗概况、环境以及伊朗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序列,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考古学研究现状与基本认识,涉及当地最早的人类与其文化、农业的出现于扩散、城市与文明社会的发展、埃兰文明、波斯帝国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来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高翘楚

排版:燕唯一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