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刊导读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春之卷,总第29卷)

人文万象 人文万象 2021-11-22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春之卷)

崔志远 吴继章 主编

2021年8月 / 128.00元

978-7-5201-8778-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刊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发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设有学术名家、京津冀文学研究等栏目。同时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目  录


·汉语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固始方言的疑问代词 汪化云 李倩
湖北罗田方言的重叠式反复问句 徐英
四川方言重叠地名分类及命名研究 周文德 陈倩茹
从山西大同方言看汉语拟音词的性质 刘洋 乔全生
内蒙古东南地区方言词“粜了”的调查研究 王冲 赵慧元

·文献学研究·
关于张评《金瓶梅》的原刊问题 黄霖
再谈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 柴世森
《琅嬛记》成书考 赵素忍 宋菲

·中国古代诗歌与诗学研究·
从《诗经》看中国古典诗学“诗体叙事”的“技”与“道” 张晶 李晓彩
论盛唐山水诗写作三大地域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吴相洲 雷淑叶
论朱熹、赵蕃、韩淲诗歌的体式特征及其诗坛反响 王培友 焦丹荷
司马光诗学思想探究 王淑梅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
孔子的生态智慧及其诗性表达 张明 马晓彤
恩感家族的情感分析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赵秋阳 谭光辉
“感兴”机制下的墨戏审美特征探析 谷疏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从《赤叶河》的创作与修改看“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形成 阎浩岗
赵树理的“说理”叙事与其对乡村社会秩序的理解 赵晶晶 江腊生
观众意识、剧本本体论和蒙太奇中国化
——从《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看夏衍的电影文学观 郭学军
自梳女·女学生·武女
——近代画报中女性形象的他者建构 彭敏哲
地方诗学:作为一种话语范式 杨宇静 景立鹏
《繁花》的叙事研究 刘晓玮

·玄奘与丝路文学关系研究·
《大唐西域记》有关海上丝路的记载 薛克翘
《大唐西域记》文类特征辨微 王汝良 梁靖茹
重估玄奘西行的“印度价值”:印地语中的《大唐西域记》与玄奘传记 贾岩 王靖

·学术名家研究·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略论严家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汪霖霖

·书序与书评·
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文学的互鉴
——《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解读 苑辉
清代俗语辞书整理与研究的最新成果——点校本《谈徵》评介 谢士华
游幕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新拓展
——李瑞豪教授《乾嘉时期的“文人游幕与文学”研究》读后 刘万川



文章摘要

1

汉语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固始方言的疑问代词 

汪化云 李倩


摘要:固始方言的基本疑问代词有“谁、哪、啥、好、几、咋”6个,以之为基础,派生出“谁个、哪个、啥人、啥子、好多”等一系列疑问词语,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其疑问代词的词形,既有通行于北方方言的“谁”之类,也有存在于近代汉语和南方方言的“谁个、哪个”之类。固始处南北之交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疑问代词呈南北兼收的特点。


关键词:固始方言;疑问代词;谁、哪、啥、好、几、咋


(汪化云,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语言文字应用;李倩,浙江财经大学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湖北罗田方言的重叠式反复问句 

徐英


摘要:在罗田方言中,句子的状语、谓语、补语、附加语等部分都能形成“VV”形式的反复问句,它可以脱落否定副词“不”而形成重叠问,也可以脱落补语转换为重叠问,脱落以后更省力、经济,符合重叠式反复问脱落形成的四条原则。


关键词:罗田方言;重叠式;反复问句


(徐英,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语法)


四川方言重叠地名分类及命名研究 

周文德 陈倩茹


摘要:重叠是汉语构词法的一种,即通过语素重叠来构造新词,作为专有名词的地名也存在重叠式。汉语地名语词有其独有特征,记载着语言、地理和文化的发展。本文在建立四川方言重叠地名语料库的基础上,就四川方言重叠地名的结构特征与重叠用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揭示这类方言地名与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关系。


关键词:四川方言;重叠地名;名词构式;环境认知


(周文德,文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陈倩茹,汉语言文字学硕士,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讯作者)


从山西大同方言看汉语拟音词的性质 

刘洋 乔全生


摘要:本文以大同方言为切入点,在详细描写拟音词的构词形式和句法功能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大同方言拟音词的性质,进而得出结论:与其他实词一样,拟音词也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其意义是表示事件发生或进行时伴随的声音,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及独立语,运行机制是转喻,即通过该声音来转喻该事件或事件的参与者。


关键词:大同方言;拟音词;构词形式;转喻


(刘洋,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晋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乔全生,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史)


内蒙古东南地区方言词“粜了”的调查研究 

王冲 赵慧元


摘要:“粜了”是内蒙古东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一个方言词,表示“卖光了”的意义。“粜”本义是“出谷也”,并多用在与谷物出售有关的语境中,但在内蒙古东南地区汉语方言中,“粜”的使用却与谷物没有任何的关系,单表“卖”的意义,而且语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彻底转移至牲畜的贸易活动中,其分布范围呈现为东西向的条带状。


关键词:方言演变;粜了;内蒙古东南地区


(王冲,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赵慧元,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2

文献学研究


关于张评《金瓶梅》的原刊问题

黄霖


摘要:张竹坡评点在《金瓶梅》研究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认定张评本中的原刊本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然而,目前存世的张评本十分复杂,学界开始致力于在“在兹堂”本系统中寻找初刊本,但近年来学者更关注“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下简称“必究本”)系统中的本子,特别是认为其中的大连图书馆藏本是初刻本。本文认为,目前所见必究本共有七种,各不相同,但皆非原刊本。比较起来,吉林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本子可能最接近原本。


关键词:《金瓶梅》;张竹坡评本;“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大连图书馆藏本;版本溯源


(黄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


再谈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

柴世森


摘要:《语助》是元代的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长期以来,有关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不过是“一种虚词词典”,有的认为它“还不足以建立起一门‘汉语语法学’”,有的认为它是“汉语民族语法学的雏形”,等等。从语法学的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语助》,就可以发现它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已经构建起了体现汉语语法特点的汉语语法学初步框架,成为汉语语法学诞生的标志,宣告汉语语法学史进入了初创时期,为汉语语法学的成熟之作《马氏文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关键词:卢以纬;《语助》;文言语法;汉语语法学史


(柴世森,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


《琅嬛记》成书考 

赵素忍 宋菲


摘要:《琅嬛记》自出现之日起即被怀疑为伪书,但对于其为什么是伪书,其作伪方式如何,却始终无人提及。《广艳异编》和《琅嬛记》有18篇篇目重复,这些篇目亦见于《情史》。通过比较文本,可以发现《广艳异编》《情史》中的《紫竹小传》《姚月华传》《晁采外传》在《琅嬛记》中被拆碎打散成若干小故事,依照这种方式还可以还原出《姜窈窕传》等他书未载的长篇传奇。由此可以判定《琅嬛记》的作伪手段是“拆碎七宝楼台”式的割裂长篇,成为短制。细读《琅嬛记》,并通过与《广艳异编》《情史》文本进行比对,可以推定其成书时间是明代而非元代,《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等总集收编姚月华、张叔良诗应待商榷。


关键词:琅嬛记;广艳异编;成书;伪书


(赵素忍,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宋菲,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


3

中国古代诗歌与诗学研究


从《诗经》看中国古典诗学“诗体叙事”的“技”与“道” 

张晶 李晓彩


摘要:叙事诗学作为技术性理论话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从目前国内外批评实践来看,这种纯技术性理论因为遇到“社会历史语境”和“文类语境”的“规约性”限制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叙事学的“语境化”研究,即将叙事作品视为文化语境中的产物,关注因社会历史背景和文类属性产生的叙事差异,赋予叙事阐释更多的生命色彩与人文精神,是叙事诗学亟待提升的理论空间。《诗经》这一蕴藉着中国文学发生的诗作,兼具跨文化与跨文类的双重属性,以中国的文化语境和“诗体”的形式延伸了叙事学的叙事类型和研究范式。“技”与“道”这组存在于人生诸多层面上的辩证关系为中国古典诗学“诗体叙事”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赋予叙事之“技”形而上之维与叙事之“道”形而下之维。


关键词:诗体叙事;《诗经》;古典诗学;“技”;“道”


(张晶,兰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李晓彩,文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叙事学、文艺美学)


论盛唐山水诗写作三大地域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吴相洲 雷淑叶


摘要:盛唐诗人大量写作山水诗,荆楚、吴越、长安周边三个区域山水诗写作尤为兴盛。荆楚田园山水诗写作主要在开元年间,以孟浩然为代表;长安周边山水诗写作主要在天宝年间,以王维为代表;吴越地区山水诗写作横跨两个时段,以流寓诗人为主。山川秀美、风情宜人、文化遗迹、交通便利、名人感召是促成三大区域形成的重要条件,而每个区域的具体条件又各不相同。


关键词:盛唐;荆楚;吴越;长安;山水诗


(吴相洲,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乐府学及唐代文学;雷淑叶,山西应县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词)


论朱熹、赵蕃、韩淲诗歌的体式特征及其诗坛反响 

王培友 焦丹荷


摘要:“乾淳体”表征了南宋中期理学之于文学的互动现象,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南宋中期诗歌的发展进程。朱熹、赵蕃、韩淲等是“乾淳体”重要代表人物,在南宋中晚期诗坛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朱熹、赵蕃、韩淲等三人的诗歌风貌、诗体特征及诗坛影响等予以考察,以期推动学术界对于“乾淳体”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为探索理学诗诗歌范型及其体式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宋诗;乾淳体;朱熹;赵蕃;韩淲


(王培友,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诗学关系等;焦丹荷,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生)


司马光诗学思想探究 

王淑梅


摘要:司马光自称“素无文,于诗尤拙”,但他存诗一千一百多首,著《温公续诗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学观。他主张“诗为文之精”,追求诗艺,以诗为心之声,体现了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倡导诗“有适于用”,注重诗歌的教化讽谏、往来交际、消闲娱情等功能;推崇平淡风格和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受到儒家诗教传统和当时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现了北宋诗学的发展倾向。


关键词:司马光;“诗为文之精”;“有适于用”;平淡诗观


(王淑梅,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4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


孔子的生态智慧及其诗性表达 

张明 马晓彤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其自身具有很丰富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敬畏自然”的生态价值观、“仁爱万物”的生态情感观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孔子对自然界独特的诗性感知方式,如“乐山乐水”“岁寒知松柏后凋”等。这种感知方式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世儒学如思孟学派、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在这一领域的拓展、深化。深入挖掘这些生态智慧与审美资源,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孔子仁学、美学的丰富内涵,还能开辟孔子乃至儒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由此推动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孔子;生态智慧;诗性表达


(张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美学;马晓彤,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美学)


恩感家族的情感分析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赵秋阳 谭光辉


摘要:恩感的叙述模态是“肯定他者做”,表示对他者行为的肯定或认同。恩感与喜感组合成尊敬,与悲感组合成妒忌或羡慕,与欲望组合成感恩、感激,与恐惧组合成惭愧、谦卑、自卑,与爱组合成恩爱。恩感可以有效地将恶转化为爱,而且可以化解怨恨,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的纽带。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情感就是恩感。恩感文化维系中国社会伦理数千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感恩;情感研究;恩情文化;情感符号学


(赵秋阳,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学;谭光辉,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符号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感兴”机制下的墨戏审美特征探析 

谷疏博


摘要:“感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历代画论中有大量关于墨戏画者“乘兴作画”的记载,墨戏超越形似、不拘泥法度、追求瞬间挥洒效果等特点均源于“感兴”的创作动因与机制,它根植于画者内在需求的冲动,并在“天机”的指引下应手而得,瞬时绘就。“感兴”催生了墨戏“不可模仿”的审美特征,因“逸品无蹊径”“逸气不可学”,画者的绘画状态、创作过程不可控制,画作也具有随机性与偶然性。由此,墨戏是一种蕴含着生命真性的创造,而绝非技法粗浅者狂涂乱抹、对其肆意解构的保护伞和浅薄恶俗的代名词。


关键词:感兴;墨戏;逸品;不可模仿性;米芾


(谷疏博,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书画美学)


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从《赤叶河》的创作与修改看“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形成

阎浩岗


摘要:阮章竞的歌剧《赤叶河》曾与《白毛女》齐名,二者大致同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而其此前写成、不曾发表和上演的四幕秧歌剧《南王翻身谣》却属“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将这两部作品与作者当年参加土改时的原始笔记材料对照细读,可以发现其创作从“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到“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演化的轨迹,发现“典范土地革命叙事”形成的现实基础、其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内在机理,进而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阮章竞;《赤叶河》;《南王翻身谣》;太行山笔记;典范土地革命叙事


(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树理的“说理”叙事与其对乡村社会秩序的理解

赵晶晶 江腊生


摘要:赵树理的乡村问题小说大多有一个说理的情节模式,以此推进乡村社会秩序的变革。作家沿袭了山西息讼会的民间传统,结合现代法治形式,通过说理的方式,力图解决一系列乡村具体问题。作家没有简单地将政治话语置于乡村话语之上,而是遵循乡村社会的伦理逻辑,在传统的情与现代法治之间,通过说理的方式来寻找“理”的平衡。情、理、法三者的扭结体现了作家对复杂的乡村社会秩序切身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赵树理;“说理”叙事;乡村问题小说


(赵晶晶,嘉应学院文学院(客家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腊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观众意识、剧本本体论和蒙太奇中国化
——从《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看夏衍的电影文学观

郭学军


摘要:《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夏衍的电影文学思想,被认为“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文学工作者”。夏衍强调,具有鲜明的观众意识是创作剧本的前提;剧本创作是电影创造之本,编剧要学习和掌握包括剧本开头、人物出场、结构、脉络、对话等各环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编剧特别是初涉电影剧作领域者不要被“蒙太奇”“唬住”,要把蒙太奇中国化,去其玄妙化、神秘化,理解和掌握蒙太奇要注重从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论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观众意识;蒙太奇;文学观


(郭学军,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影批评和电影类型、河北影视、中国现当代文学)


自梳女·女学生·武女
——近代画报中女性形象的他者建构

彭敏哲


摘要:近代画报全面记录了女性从闺阁走向公共空间、从个体走向群体的转变过程。画报关注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其命运,有大量关于反缠足、兴女学、开女智、求女权等妇女解放的内容,尤其对“自梳”“不落家”“金兰契”等广东婚恋民俗有大量描绘。自梳风俗彰显出中国传统社会男权文化与女性主体意识两种力量的对峙和抗衡,女性内心的诉求与声音淹没在文人所掌握的话语权里。女学则让两性的话语统一起来,是女性自我追求与男性的期望达成共识的一种范本。“武女”是男性将积贫积弱的国族困境投射在女性身上所形成的时代呼吁。这三种形象的女性尽管都是由“他者”建构的,但也勾勒出女性在身体解放、婚姻自由、知识拥有、经济独立等方面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近代画报;自梳女;女学生;武女;他者建构


(彭敏哲,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近代文学与文化)


地方诗学:作为一种话语范式

杨宇静 景立鹏


摘要:地方诗学的凸显,既与现代性话语和全球化语境带来的社会文化转型有关,又是汉语新诗话语焦虑的美学体现。地方性包括以自然、人文景观为基础的物质地方性和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化想象力展开美学创造的个人地方性。物质性是地方性的基本特征,既包括地方物象的客观物质性,还包括其背后作为一种精神原则和美学气质的主观物质性。差异性不仅是地方性的特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美学认识论,具体包括地方性的空间差异性、时间差异性和主体差异性三个层面。地方诗学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范式,是汉语新诗面对当代语境和自身问题不断调整的结果。同时,它还重新启发了一种“物本主义”诗学的可能。


关键词:地方诗学;话语范式;“物本主义”诗学


(杨宇静,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与中国电影;景立鹏,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新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繁花》的叙事研究

刘晓玮


摘要:《繁花》是一部说不尽的奇小说,其文本中储存着巨大的秘密,吸引着许多学者运用技巧与理论进行探赜。《繁花》以说书人的姿态,通过双线并置的结构、复调式的叙事策略,构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呈现出众生百态。它以传统的叙事姿态与叙事策略言说着现代都市的日常生活,以中国本土的叙事风格来呼应西方小说的叙事理论。《繁花》为都市书写找到了突破口,为当代小说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繁花》;叙事策略;复调结构;说书人


(刘晓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6

玄奘与丝路文学关系研究


《大唐西域记》有关海上丝路的记载

薛克翘


摘要:玄奘是丝绸之路的伟大践行者,其《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国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相关记载:一是对印度沿海主要港口的记载,如耽摩栗底(Tamalitti)、建志补罗(Kancipura)、那伽钵亶那(Nagapattanam)和跋禄羯呫婆(Bharukacchapa)等;二是关于斯里兰卡的记载,斯里兰卡作为印度洋上的明珠,起到了海上丝路中转站的作用;三是关于东南亚的记载,玄奘记载了与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这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情况;四是关于波斯与拜占庭的记载,唐代波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既有海上贸易,也有陆地上的交往,长安、广州等地有许多波斯侨民。拜占庭也与唐朝保持密切接触,曾四次派使者来华。《大唐西域记》中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记载体现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关键词:玄奘;《大唐西域记》;丝绸之路


(薛克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印度文学文化、中印文化交流、佛教)


《大唐西域记》文类特征辨微

王汝良 梁靖茹


摘要:《大唐西域记》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宗教文献,还是中古佛教文学的典范之作,是受西域文学和文化影响的一个独特存在。文学视角下的《大唐西域记》,赞、赋、铭、文、诗、论、书等传统佛教文学文体均有体现,戏剧、小说、史诗、抒情诗、散文、神话、传记等西方文类或亚文类特征也较为突出,以戏剧、小说、神话特征最为充分。以上均为《大唐西域记》文学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文类;佛教文学文体


(王汝良,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东方文学与文化;梁靖茹,青岛大学文学院2018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重估玄奘西行的“印度价值”:印地语中的《大唐西域记》与玄奘传记

贾岩 王靖


摘要:《大唐西域记》及玄奘传记在印地语中的翻译和出版活动已有近百年历史,吸引了一批印地语知识分子、文化机构和出版商参与其中。他们从历史、文学、教育、宗教等角度为玄奘的印度之行赋予了独特的“印度价值”,并充分利用玄奘行记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开阔的阐释空间,以或经典化或通俗化的多元方式将其纳入“印地语公共领域”的构建进程之中。与印度知识分子主导的《大唐西域记》印地语译本相比,外文出版社译本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效摆脱了西方中介的束缚,还强化了自身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翻译和出版主体的不同站位,使其对《大唐西域记》的文本呈现和价值评估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作为一个整体,玄奘行记在印地语界的译介和传播生动地揭示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双向属性。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玄奘;印地语;印度价值


(贾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印地语语言文学、中印文学关系;王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印地语语言文学、印度宗教文学)


7

学术名家研究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略论严家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汪霖霖


摘要:严家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之一,也是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重要奠基者。教材集体编写时代的文学史写作和文学研究实践奠定了他一生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198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开启了其“现代化”的研究范式,21世纪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越过“五四”,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寻找“现代性”。严家炎价值立场和文学史观的演变带来研究范式的转型,他突出的学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高度,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学研究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严家炎;现代文学;现代化;现代性


(汪霖霖,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 END —


策划:佟   譞

编辑:张   卓

审校:胡百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