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梅荪:中秋夜无月的感怀

俞梅荪 法律学堂 2024年09月20日 00:01


 中秋的日前,我在群里看到有关坐牢的纪实文章说,在狱中的连年中秋,不让看月亮 ,群友们感到诧异。

 我不以为然的想到,30年前,我身陷囹圄,确实不让看月亮,其实也看不到月亮。

 我进去的头一年,在看守所的中秋之夜,从天窗看到夜空很亮,应该是月光 很亮,使我兴奋。半夜里,我冒着风险,悄悄打开牢房的小门,跨出一步是约十平方米的小天井,抬头看到天空很亮,满天星斗,激动不已。

 想到1966年8月起的W G时盛行的革命歌曲“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黑夜里想你照路程,迷路时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但如今,不仅望不见北斗星,连月亮也望不见啦。

 天井的顶上是铁栅栏,铁栅栏上有荷枪实弹的哨兵警戒,如动物园里狮虎山的铁笼子。我在露天热血沸腾,激动了两分钟,迅即回到牢房的室内,赶紧关上牢门,幸好未被狱警发现。


 此前一小时,我在囚室里轻轻吟诵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吟诗以思念70多岁的家母和8岁的儿子,以及孤寡残疾的胞弟等音讯全无的家人。此时此刻,今晚安在乎?这也不能被狱警发现。

 我还在心中默默吟诵1972年在江西抚州地区南城县新丰乡农村插队时,抒发少年壮志的同学赋诗:

明月别枝星渐移,银光如缕照床纬,

南柯梦醒人无寐,阑夜茫茫欲何为。

沧海事,告他谁,雄心忐忑锁双眉,

安得展翅冲千刃,携起狂飙逐浪推。

 中秋之夜,我激情燃烧,意气风发,终于按耐不住,夜半时分,不顾一切地打开牢房的小门,勇敢地跨出一步,在天井里,仰望星空,成为我唯一的一次斗胆擅自打开牢门。囚室的两位难友不敢随我到天井。如被发现,要挨打,我曾无缘无故地被打伤,腿被打瘸,留下老伤,成老寒腿,现已72岁,脚怕冷,前年开始,夏天在家中要穿棉鞋。

 第二年,我被判刑后,在被关押杀人、抢劫、强奸等罪犯而被判无期徒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的重刑犯监狱里服刑。晚上都在室内,从未在露天,窗户都有铁栅栏,脑袋没法伸出去张望,我的床位远离窗户,故也很难看到星空和月亮 。熬过了生不如死,自杀未遂的第一年。从第二年起,万念俱灰,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慢慢习惯,对一切都已无所谓了,中秋之夜更是与我无关啦。老作家金敬迈在秦城监狱七年没见过月亮。

 哲人康德所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我却顿失这两样。越是纯粹的思考越能穿越时空,越是纯粹而简单的生活越是合乎道德律的。(摘自唐小兵著作)

 1980年代初,我就读北大法律系经济法学专业,住在37号学生楼,每天穿越燕南园。在通往图书馆的西南路口,头一栋为燕南园66号,老旧的两层小楼是朱光潜先生的家,傍晚常遇85岁的朱光潜先生在散步,其个子不高,背已驼,发全白,双目炯炯有神,蓝色中山服有点皱巴巴,走路不太稳。有时我停下脚步,礼让他先行,行注目礼,他点头微笑。

 狱中的一位年长我四岁的难友邹兄,曾是朱光潜的研究生。我读邹兄的文章得知,朱光潜先生曾为他题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的世事业”。冯亦代先生曾为他题词“唯有出世,才能入世”。邹兄叙述当年就读北大哲学系,师从朱光潜和宗白华两教授所讲授的美学原理课(我曾到北大朗润园宗白华家拜访,他亦倡导“出世”之说)

 朱光潜和冯亦代有关“出世与入世”的论说,使我在狱中的孤独寂寞中,身临其境,受益匪浅。近年,我在北大校友群的聊天时,大家均不知冯亦代的这句话。


 

 今日的中秋之夜,在北京西三环中路航天桥的我家周边地区,乌云密布,雷声阵阵,却未下雨,看不到月亮。这使我想起1994年起的冤狱三年,不见月亮的场景恍如昨日,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有感而发,感言几句。(2022年9月10日中秋之夜而作)


▲江辉(俞的好友大哥)赋诗

又值中秋夜,遙望月正圆。

偶闻雷声伴,远忆狱中难。

无索铁栅密,偷跨天井边。

月光如银闪,秋意透襟寒。

多少葫芦案,蚁民受深冤!

亲属常泪眼,盼我快家还。

诵读苏诗叹,解脱待何年?

——2022年9月11日9时


2023年中秋节在抑郁症中跑步自救


 1997年,我出狱后,文汇报连续五任党委书记兼总编辑分别主动承诺,向司法部门澄清案情真相,提请复查翻案,我可恢复公职,以我不必申诉为条件。因我不知案情真相,以德报怨,相忍为党,也就同意了。之后,年年只听楼梯响,多年后被其缩水为到该报工作,解决就业问题,却久未落实;我59岁那年又被其缩水为解决我的社保医保且一直正在办理中,直至我71岁仍未办妥。


 2023年中秋前夕,我向文汇报驻京办主任陆某催办,竟被其断然拒绝,使我震惊,希望终于破灭。我长期的失眠抑郁症加剧,卧床不起且三天未睡着觉,精神崩溃之际。半夜看到群友分享的波兰电影《突破极限》,影片主人杰西是吸毒者,以不屈不挠,向死而生的精神,戒去毒瘾,拼命跑步,终成“铁人三项”世界冠军的奇迹之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使我震撼。


 我当日起床,踉踉跄跄连走带跑达4000米,大汗淋漓,气喘不止,浑身发软,似要虚脱,像吸毒者杰西那样久病虚弱。之后,我每天跑步三至六千米。从8月31日至9月30日,坚持跑步达119900米,日均3868米,中秋节的两日分别达8200米,之后继续跑步。我的失眠得以缓解,10月中旬抱病前往重庆参加《梁漱溟先生诞辰130周年国际研讨会》还作大会发言,介绍1982年我拜访梁先生的经过。时隔30年走上讲台,勉强胜任,使我欣慰。梁先生格言:“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会议期间,我向朱光潜先生嫡孙宛小平(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聊起我在狱中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启示,朗朗上口,对其祖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使他感到新奇。


2024年中秋节已重返法律界意气风发


 去年中秋以来,由于对文汇报的彻底失望,我大病数月,卧床不起,熬过精神濒临崩溃之难关,抑郁症得以缓解,努力挣脱绝境。

 我回校参加校庆,看到“北大是你永远的精神家园”标语,唤起我的青春和热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离别40年,我又背起书包上学去。回到当年的课堂,聆听经济、法律、哲学讲座;参加一系列数字智能法治研讨会达10多场,回到我热爱的领域,时隔32年,已全然不懂,要从头学习。

 我重返法律界,时常遇到老同事老熟人,久别喜相逢,受到热情鼓励,使我深为感动。更有80后学者搜索到我的不少论文,其中有我担任国家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课题组组长的阶段性成果论文《我国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的世纪走向》以及钱学森给我的三封亲笔信,以指导研究工作,这是如今智能法治的发端,找回了忘却的记忆,使我惊喜。

 不断有80至00后学者与我探讨,使我学到新知识、新观念,受益匪浅,唤起我的使命感。他们要了解历史渊源,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仅没有代沟,还有互补性,成了知心朋友。

 中秋之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终于从故乡魔都上海滩的阴沟里翻船的粪坑里,艰难的爬了出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发愤之有所作为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身伤痕真情在,满目风雨壮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24年9月18日中秋次日之夜


后记

今日中秋节亲人探监团聚之感言


 中秋之日,看到某监狱让家人进入监舍,与服刑人员拥抱,坐下来聊天,共进午餐,使我感同身受。

 回想1994年起,我炼狱三年,第二年终于头一次见到家人,且每月可来探视一次,在监狱大门口的会见室,隔着铁栅栏和玻璃对话,仅半小时。

 在春节和中秋的假日,家人可进入监狱,在监舍的中队部会议室与服刑人员面对面,手拉手的聊天,共进午餐,零距离相处两小时,非常难得的。

 因条件所限,我所在的中队200来位服刑人员,只有五六人能有这个待遇。因我的刑期短,当时仅剩一二年,礼让还有20来年刑期的难友们,自不待言,故从未有过这个待遇也无妨,尽管我很羡慕。(2024年9月17日中秋之夜)




公众号 · 目录
上一篇图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