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收押台北看守所,为何住3人间而不独享VIP?

王学堂 法律学堂
2024-09-12

1

2024年9月5日,经台北地检署抗告并成功,台北地方法院宣示裁定结果,台湾民众党主席、前台北市长柯文哲遭到收押禁见,当天傍晚6时33分被送抵看守所。

据媒体披露,柯文哲被安排在3人间,入所后并不享有特权,和其他收容人一样,依照规定程式接受健康检查并记录在案。据东森新闻报道,柯文哲入所后情绪还算稳定。

台北市前副市长李永萍表示,有一种说法是:通常这种很高位置的人,最好不要第一时间让他住单人房,因为心理落差太大

2

台北市前副市长李永萍可能说得不对,他不知道单独囚禁的危害。

我们会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看到有些犯人会被关押在单独牢房,看上去更干净、更安静、更安全。

实际上,现实中,谁进了“单独监禁”的牢房,那才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这种单独牢房的发明,向来都不是保护罪犯,而是来自一个实验——“感觉剥夺实验”,最初的目的是折磨罪犯。

1954年, 心理学家贝克斯顿、赫伦和斯科特等, 在付给被实验学生的每天20 美元的报酬后, 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地说, 就是没有图形视觉、限制触觉和听觉。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开始阶段, 许多被试者都是大睡特睡。然而, 两三天后, 他们便决意要逃脱这单调乏味的环境。

实验的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思维受到干扰,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另外,生理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犹如真的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行为另类的囚徒。

3

1955年5月1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将胡风逮捕。5月25日,全国文联主席团和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开除胡风的中国作协会籍,撤销他的作协理事、文联委员和《人民文学》编委的职务。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凡跟胡风有过往来,通了书信,甚至只是听过胡风演讲、读过胡风著作的人,通通被打成“胡风分子”。2100人受到株连,胡风本人则身陷囹圄,直到一九七九年,胡风老人才走出监狱。

胡风先于看守所被隔离3个月,后被单人关押至北京的秦城监狱,直到1965年底被判刑为止。这样的单独关押不是待遇而是惩罚。

4

目前一般认为单人囚禁的有:禁闭室、隔离治疗室、隔离审查室。但是只有三种情况才可以住单间:第一,严重违反监规纪律,必须到禁闭室接受惩罚;第二,身患重病或是传染病,必须进行隔离治疗;第三,有余罪、漏罪,必须进行隔离审查。

这样的单间,谁愿意来住呢?

5

就我看来,不柯文哲住单人房,不是因为心理落差太大,而更多是从人权保障角度考虑

2024年9月11日星期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