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阅读教育回归本质,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

奕阳教育 2022-04-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奕家计划 Author 康翠萍


者:康翠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



近些年,“阅读”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高频热词,不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民间的舆论,都把阅读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人们对阅读津津乐道,为阅读兴奋,又为阅读苦恼。

老师着急、家长焦虑,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阅读高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的目的还是盯在了学习成绩上。阅读成了一个功利化的工具,裹挟着焦虑的家长、老师还有孩子。

在整个社会都在告诉孩子要大量读书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尖锐的问题:
如果没有考试,还有多少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愿意把闲暇的时间用来读书?在有阅读兴趣的情况下,孩子有时间自主阅读喜欢的书吗?在我们鼓励让孩子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他们是否具备了进行大量阅读的基本阅读能力?

我想从我的经历谈起,对比一下我童年时代的阅读与当今的儿童阅读,再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父亲小学文化,当兵退伍后在县城当工人。母亲几乎不识字,在家务农。8岁那年,因家庭变故,全家搬至曲阜县城,住到了父亲工作的单位宿舍。虽然家境贫寒,但童年的我不缺乏家人关爱,留下了很多温暖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大多都与阅读密不可分。


从我上小学开始,比我年长6岁的大哥就省下自己微薄的零花钱,给我买了杂志和书籍,带我走上了阅读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也让我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学低年级,大哥给我订了《好儿童》和《小朋友》杂志,给了我最早的阅读启蒙;小学高年级订了《少年文艺》,中学订了《读者》《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从中学开始,我开始广泛涉猎世界名著,《牛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教育诗》《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约翰·克里斯托夫》等都是初中时读过的。另外,琼瑶和亦舒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读了不少。大量的阅读打开了我封闭的内心世界,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虽然我中学时因数学不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也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大量阅读的好处在我考研究生时才开始慢慢显现出来。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到家乡的一所乡镇中学教书。那时大哥已经研究生毕业留在了北京工作,在大哥的引领和鼓励下,我开始考研究生。

1999年我考取教育系研究生,10年间,先后换了三个不同专业,拿到了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是从头再来,完全没有原来专业知识做基础。

是什么让我这个曾经的中等生跨过一道道坎,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应该说,最主要的还是中小学的大量阅读提升了我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回想中小学阶段自由的阅读时光,至今我都感觉非常幸福。

艰苦的物质生活之所以丝毫没有给我带来痛苦的感受,就是得益于我可以在阅读构建的广阔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人生的乐趣,还有永不放弃的希望和力量。反观我女儿的阅读之路让人不禁唏嘘。

我女儿2006年出生,在小学之前,我给她读了大量的优秀绘本,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可以自己阅读了,从杨红樱的小说读起,到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到《哈利波特》和《波西杰克逊》之类的外国流行小说,再到《傲慢与偏见》《长腿叔叔》等世界名著,小学阶段她就读了大量书籍,有时候放学到家开始读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睡觉前就可以读完了。


她的阅读速度在三四年级已经远超于我了。然而,进入中学,成了她灾难的开始。由于小学阶段一直以阅读为主,几乎没有进行过文化课的补习,一进入初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为了弥补学习成绩的巨大差距,她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孩子喜欢的画画和体育运动停下了,和朋友聚会的活动停下了,自由的阅读停下了。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她读的课外书屈指可数。

而学校让读的需要考试的经典名著她死活不感兴趣,只好读读故事梗概做做题应付一下考试。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非常可怕,我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更可悲的是,现在孩子即使有闲暇的时间也不再喜欢阅读了。

正如致极学院创办人、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肖知兴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应试教育的一个奇葩后果是,无论多好的作家,多好的名著,只要列入教科书,列入必读书目,开始用中国语文考试的方法分析遣词造句、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之类,这个作品和作家就会被孩子痛恨终生。”肖知兴:应试教育是如何让孩子丢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

幸运的是,孩子初三考上了一所1+3项目美术特色高中,她又可以开始画画了,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然而,毕竟像她这样的孩子太少了,有多少孩子不得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阅读的乐趣抛到脑后,一直要撑到高考完,可是上了大学,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许再也无法恢复了。

对比我和女儿的成长环境,虽然现在她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比我小时候丰富得多,但就阅读而言,促进阅读的环境,甚至是语文教学的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进步。相反,我觉得那时候的教学和环境更符合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儿童阅读。

那时候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书籍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没有补习班,没有辅导书或练习册,没有各种各样的阅读产品,没有考名著,反而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进行自由的阅读。

那个时候教学方法很朴素、很简单,但却抓住了阅读的本质:老师对课文也没有过多地讲解,写字、大声朗读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把字写得非常熟练,每篇课文几乎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这无疑提高了识字和写字的正确率和自动化程度,还有朗读的流利度,为儿童进入独立快速阅读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观当今的语文教育和儿童阅读的环境。教学方法花样繁多,却不让多写字,不让多朗读;书籍唾手可得,却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做不完的练习册、没完没了的考试,而唯独没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阅读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小学中低年级基本的阅读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和朗读流利度)才是进行大量阅读的前提,没有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自由阅读在儿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一项心智技能,如同游泳和开车一样,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孩子亲自去实践和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也就是能够自主阅读(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独立阅读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之后再进行大量自由阅读。

当前儿童阅读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很多孩子没有顺利学会阅读,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而成为阅读困难儿童,表现在识字量少、识字的自动化程度低、朗读不流畅、写字困难、阅读速度慢等。不掌握这些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度慢,在作业如山的情况下又怎样能够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呢?

二是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和内在动力。内在动机是由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驱动的。并不是孩子天生就没有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环境让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让孩子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把名著阅读纳入考试范围都是重要的阻碍因素。

三是有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没有时间自由阅读了,慢慢地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也就丧失了,就像我女儿的情况一样。

事实上,自由广泛的阅读除了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之外,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更是有重要的价值。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对我个人而言,没有广泛的自主阅读,我就不可能一次次实现逆袭,一步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没有广泛的自由阅读,我就不可能实现人生中的一次次跨越,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淡定的心态,拥有独立的思想,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随着阅读在各种重要的考试中占的分值越来越高,现如今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各种各样的阅读教育产品粉墨登场,虽然不能说这些产品完全没有作用,但是可以说大多数作用都非常有限。

因此,我认为,虽然当今我们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背离了阅读的本质,没能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环境,这是当前阅读教育最大的悖论。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几个问题,也许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大量阅读,我们是否应该首先提升他们基本的阅读技能呢?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我们是否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呢?为了保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呢?

从我和孩子的经历以及我对儿童阅读的研究可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呵护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内在动机;其次,需要让他们顺利学会阅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这是大量阅读的前提和保障;最后,要给孩子独立自由阅读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参与与阅读有关的活动,让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知道在现在大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了,我们能够改变的东西非常有限。在此,我也只能向社会发出一个微弱的呼吁:让阅读回归本质,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孩子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热爱阅读并能够通过阅读成为最好的自己吧!

 

关注“奕阳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