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去过宜家创始人的故乡,看到他75年前的起点 | 童言专栏

2018-02-01 童言 三明治


文 | 童言


2018年1月28日晚上,我正专心刷盘子,突然听到布生说:


“Ingvar 去世了!”


我迅速回头,看见布生手捧电话,对着上司发来的紧急通知,眼睛浮起来又沉下去。我赶紧擦干手,打开电脑,点进BBC网站。果然,出头条了。出生地点,事业,个人,争议,世界应了解的Ingvar Kamprad,中规中矩都列上了。但对于我,布生,还有所有在宜家工作或曾经工作的员工,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远不止冷冰冰的几行字。他是有温度的,振奋的,就像无处不在的气候,时刻影响着全球29个国家与地区的355间宜家商场。



翻开宜家历史,开篇一定是这样一张黑白照片: 5,6岁的Ingvar,抱着细细的小腿,沐浴在瑞典夏天的灿烂阳光下。他出生在Elmtaryd,(就是IKEA里面的E,A则是他成长的另一个小镇,Agunnaryd,IK则来源于他的名字Ingvar Kamprad),现属于一个叫  Älmhult  小镇,也是宜家第一间办公室所在地。


我出差去过那里。


从乌普萨拉(瑞典中部城市)出发,一路往南。经过5小时和中途倒车,感觉屁股坐到发酸了,才终于看到一间站台似的小木屋,白底黑字的木板站牌:Älmhult。



我满心以为,熟悉的黄蓝建筑物,早已张开怀抱等着。可一下车,我只看到铁路对面,一条瘦长的楼梯,引至一道像要通向云端的天桥。想找个人来问问,可和我一起下车的几位乘客,早已随清风消散,车站里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没办法,只好拽着20公斤行李箱,走上唯一一个exit。


那是春天,傍晚太阳还醒着。我边走边往周围观望,脚底下是两个已弃置的仓库,还有我孤零零的影子,拉长贴在上面。风衣里捂出点点温热,心在里面越跳越失去方向。等走下楼梯,绕过仓库,一个标志立即让我重燃希望:


IKEAgatan!


看到以宜家命名的街道,目标肯定不远了!我赶紧拉着行李箱快步跑起来。把“宜家街”走到头,宜家心脏也就到了。


放下行李,我在市中心逛了逛。商铺早打烊了,但瑞典每个城市标配的品牌都具备:药店Apotek,超市Hemköp,还有几家小咖啡馆,唯独不见H&M。这可是瑞典另一全球知名品牌,首都斯德哥尔摩有30多家,最不济的布生家所在的乡下,也有一家。这里连一间也容不下,可见真小得可以。这芝麻绿豆大的地方,宜家解决了当地80%的就业。


我入住的酒店就叫IKEA Hotel。承传一贯简约实用风格,一床一桌一椅,外加电视淋浴。(酒店虽没要求客人动手自己组装家具,不过如果真有这项,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早餐挺丰盛,面包牛油火腿,还有瑞典经典腌三文鱼和鲱鱼。一些来自印度的客人吃不惯,问前台要开水泡方便面。


接待我的同事叫Lena,初次见面。她的一双儿女和我年纪相仿,所以对我友善之余,还带着母性的关爱。开会讨论结束后,她带着我逛了一个又一个“景点”。


首先是宜家博物馆。大概是储物室改装的,一进去感觉很挤。地上木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响。Lena为我安排了私人讲解,一位上了年纪的金发女士。她领着我看了宜家标志的年代变迁,也看了Ingvar小时候卖过的火柴,还有他做的第一本商品目录。女士说,这里是宜家全球粉丝的朝圣地,有些远至日本的忠实拥趸,每年都要来这里吸吸灵气。(博物馆已经过装修,现已搬入另一幢大楼里。欲前往,可查询https://ikeamuseum.com/en/exhibitions/)


第二站是IKEA communications,由负责灯光的项目经理Bill过来介绍。他说这里就是宜家的陈列室,每年发行的宜家目录,都在这里拍摄。Bill是美国人,小个子,棕色皮肤。他的样子有点眼熟,我抬头一看,墙上挂着卖枕头宣传画里的模特,正是他!Bill笑笑说,对啊,自家员工当模特,可以省下一笔不少的费用嘛!


Älmhult里还有IKEA Test Lab,测试产品之处。宜家商场里常见的那张被机器不停挤压的倒霉POÄNG躺椅,展示的就是Test Lab的功用之一。我们简略参观,便去吃午饭了。Lena想让我尝点和肉丸不一样的新东西,便去了市中心唯一的泰国外卖。电话亭大小的大排档,外面排着长龙。


我和Lena在阳光中边等边聊天,人们在我们身边川流不息。这些素未谋面的,脸上挂着相似笑容,就像那醒目的黄色制服,不说话也能辨认出是宜家同类。我突然想起参观过的博物馆,那里还存着这个小镇的前世。曾是多么贫瘠的土地,人口里几乎都是农民。他们的表情和凛冽的冬天一样严峻,饭桌上除了胡萝卜豆子就只剩土豆。


但因为Ingvar,因为他的创新,他的执着,小镇成功逆袭了,成为宜家版图里的地标。一盒盒平板包装从这里走出瑞典,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颠覆了任何家具装饰概念。


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ny people!


和其他所有大公司一样,宜家也有其企业文化,总结起来就两本”白皮书“:


The 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  (一位家具商的宣言),Ingvar 在1976年撰写的,以九个篇章阐明宜家作为一间公司的实质与基石。



另外一本则是 IKEA Key Values (宜家核心价值观),包括, “团结”、“简约”、“以身作则”等八个要点。每位员工入职时,必须阅读这两本白皮书。我也不例外,但天生反感条条框框的我,随便翻翻就扔进抽屉深闺处,心想:我才不相信这洗脑的东西!直到后来收到警告信,被经理投诉工作表现与宜家价值观脱节,我这才想起要重新翻看。


细细读下来,看上去像“学生手册”的条条,其实一点也不干瘪。相反,每一条都是鲜活的,在日常工作中焕发。


譬如“简洁”:宜家从不设“总经理”办公室。无论多高级别,所有人同等,坐在同一款办公桌前,无遮无挡。写邮件也不需附加“先生”“女士“称谓,一句瑞典问候语“Hej”开头,直呼其名即可,所以Ingvar,就称Ingvar。所以在宜家内部,沟通是平坦无阻的,就算不同级别间也可互相给feedback,甚至还鼓励挑战观点。我和布生把这套也带进了我们的婚姻。每次我俩大吵大闹后,总能还原至feedback模式,心平气和把疙瘩一一熨平——宜家少不了IKEA 夫妻档,同声同气嘛!


而说到“以身作则”,Ingvar就是最好的例子。从17岁创立宜家,他就一直站在舵手的位置。直到87岁那年,才从主席位置退下来。当时英国媒体访问,他澄清,”这还不是退休呢!“所以他继续顶着高龄坐经济舱,全世界巡视店铺,所以整天有员工在facebook上秀和Ingvar偶遇的照片。


2011年,Ingvar妻子去世。葬礼结束后,他依旧按照日程,来到伦敦Wembley商场。我当时的同事就在场,他回来告诉我:Ingvar看起来有点伤心,但business is business,还是一贯的犀利啊!


70多年,IKEA就像他一直未曾离手的玩具,也成了他的帝国。


后来,我离开了上海宜家,去了日本宜家,英国宜家,到现在的新加坡宜家。我发现,无论哪个角落,只要一走进宜家商场或宜家办公室,总能遇到近乎拷贝出来的亲切。但Ingvar是聪明的。他明白每种文化都有本土特色,所以每个国家的宜家,既保持瑞典特色,同时也迎合当地市场。表现最明显的,便是其餐厅。瑞典肉丸是必须的,但在日本,顾客还可以吃到日本咖喱。来到新加坡,则是鸡翅。要是在中国,你一定已经发现,餐厅还卖中餐和酸辣汤!


关于Ingvar的轶事很多,其中一定少不了说他“吝啬”。但这并非重点,人们应该关注的是,他创立的公司,也继承了其“吝啬”:凡宜家员工出差,系统默认经济舱,入住三星级酒店;残次商品,统统打折,卖不出去也要确保回收;更不用说“臭名昭著”的家具,劳累顾客辛苦扛回家之余,还要考验他们在大汗淋漓中,像砌乐高玩具一样,对着说明书一片一片组装。


但正是这个“吝啬鬼”,把省下来的都放到人们最需要的地方。Ingvar曾说,“就算是运货司机送货来宜家,也要给他们准备咖啡和三明治。” 所以宜家一定设有员工食堂,早餐午餐晚餐,还给通宵作业的员工留饭。为了鼓励日本妈妈重回职场,宜家开办幼儿园,从早上八点到营业结束,年中不休。还有IKEA Foundation (宜家基金会),常年和联合国机构合作,项目含括难民,教育,扶贫,儿童发展……


清单永无止境。


第二天,布生晚上下班回来,我赶紧打听办公室里气氛如何,“笑中带泪”,他说。大家在晨会中,分享了这些年遇见Ingvar的情景。结束时,负责东南亚地区的总经理总结,无论发生什么,Ingvar一定希望宜家继续发展,正如他所说的:


Most things still remain to be done!





支持原创,打赏鼓励一下作者吧~

童言的宜家系列专栏


|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


人生的警告信,有时候不需要拆开

童言的“宜家”系列第一篇

上司给了她一份警告信

这封信,给当时还是职场小白的她深切的成长体会



宜家没有等级,但别忘了这里是日本

日本式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规则

让她看不透,也不想看透





我在伦敦经历了一场重要的人生转变

来到英国伦敦,她有预感

这里的生活会比铁人三项赛还累

没想到还是和宜家结缘



在伦敦宜家工作,我拍下了这里的“夜行动物”

她在宜家开启了自己的摄影项目

为这里的夜班补给队工作人员,拍摄人物肖像


在新加坡宜家,我每个晚上都在卖热狗

在离开上海后,童言来到新加坡展开自己的新生活

又和宜家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