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炬:穿墙而去的第三年,我做程序员漫画,打了一场一元钱的官司 | 我的2016

万千 三明治 2018-10-31


2016只剩10几天可以书写。“一年当三年”是大家在今天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建立的时间概念。一年足够令人创业失败三回,也够醍醐灌顶数次。我们邀请了一批各领域的达人,包括张春、霍炬、傅踢踢、王嫣芸、邹思聪、随易等,以自述的形式来回顾他们的2016年,那些不为人知的高高低低。这一期,主人公是霍炬。



本文为三明治“我的2016”系列口述

02篇故事


口述 | 霍炬

采访 | 万千


我和西乔是在2013年的时候搬家到渥太华的,今年是我们在这里生活的第三年。我们的2016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太奇怪的事情,一切都顺理成章,我甚至觉得没什么好说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6年会是很重要的一年。对于世界来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太多了。六月份,英国公投。我猜对了“脱欧”的结果。十一月份,美国大选,这次我猜错了,结果我和安替、冯大辉一起被和菜头写到了公众号里面嘲笑了一番。

 

就我自己的生活而言,2016年是比较平淡的一年。我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一名更关注工程和技术的程序员。这一年,我和西乔继续做着“神秘的程序员们”这个漫画项目,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道程序员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至于今年发生的其他事情,打了一场索赔1块钱的官司?这倒是可以算一件。


 

如果在国内,我们可能不会做

程序员漫画这件小事



《神秘的程序员们》这一系列漫画其实09年就开始在杂志上连载了,一直受到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业者的喜欢。到2015年末的时候,我和西乔觉得这件事值得认真做一下。

 

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让读者能用最容易获得的方式阅读它。读者在哪,我们就要在哪。2009年是blog和杂志,到2015年就是微信了。我们尝试把漫画搬到微信上是在2015年3月。那时候我们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把部分老漫画重新改编、排版以及上色,之后也在写新的故事,推出新的连载系列,到现在订阅用户已经有23万多了。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这一年主要工作也都是围绕它展开的。比如想选题、确定技术细节、研究新技术和其他可以支持这个漫画产品发展的方向,以及为漫画的扩展功能和服务写程序做开发。


我们今年还发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除了我们,比较流行的程序员漫画有XKCD,commitstrip,前者作者在费城,而后者在巴黎,都不是互联网创业中心城市,不在北京也不在湾区。和我们只有中文版一样,commitstrip只有法文版,网上能看到的英文版都是爱好者翻译的。原作者像我们一样,忙着写新的故事,没时间去翻译,尽管这些话题和故事本身是跨文化的。


我们对程序员漫画下一年最大的期望,应该是希望有时间可以开始尝试做英文版。在加拿大这几年,我们也随便翻译过几个故事,拿给认识的加拿大工程师看,他们也都觉得不错,希望明年可以和更多英语读者和中文读者一起分享这些故事。

 

天气好的时候,我和西乔会到附近的公园和河边散步,边走边讨论程序员漫画的灵感。之前连载了四期的科幻故事“Beta Cat”系列就是今年3月我们走在雪还没完全化完的公园里想出来的。这个故事讲述了2022年,人类试图用人工智能取代程序员写代码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程序员失去工作一直到世界大战,最终人工智能控制了世界。



这里就是我们想出Beta Cat的地方 (摄影:西乔)

这一年,我每天的工作状态都比较自由。程序员漫画是一个规模不大的项目,我们可以控制它的节奏和进展,也有更多时间去讨论我们未来要做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做一些储备之类的问题。我也可以专门花上个一两周的时间去搞清楚一些新的技术,去使用它们或者用于漫画的故事中。

 

我自己还有另外一个微信公众号,“歪理邪说”,它是被我当成blog用的。现在blog阅读器已经不流行了,而微信公众号好歹是个能订阅的东西。


对我来说,写文章和写程序是差不多的事情。我追求事情的逻辑关系,讲求条理和事实。一般先把整篇文章的逻辑考虑好,然后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写出来。这种写作方式比较工程,其实我在写文章和写代码的时候所用的方法是统一的,只是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而已。

 

我和西乔互相开玩笑说,我们现在在娱乐文化行业,所以状态和灵感很重要。要是状态不好,干不下去,不如去看看电影或者玩玩游戏。


其实过去写程序也是这样。效率高的时候,会完成得非常快,连续工作个十几,二十个小时的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怎么写都不满意。但尽管如此,一年下来真正花在自己娱乐上的时间也并没多少,要做的事情还是太多了。

 

过去的2、3年是中国创业特别热火的时候,我也曾经想过是不是还有什么大事可以做。但后来我觉得应该正视事实:能做一件大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与其拼尽全力去赌一件大事,我们不如去干一些有意思的小事。程序员漫画就是这样的小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这几年都在说内容创业,大概也是因为基础的平台竞争已经结束了。英文就是Facebook,中文就是微信,所以人们开始在平台之上创造内容而不是去做底层应用了。


如果留在北京或者上海的话,我们可能也不会做程序员漫画。因为有太多所谓的“改变世界”的大事要做。永远会有无数的人怂恿你做这做那,就很难跳出那种状态。


或许我会加入某家上升势头迅猛的公司,也许和朋友一起做点其他项目,总之不太会认真考虑做一部漫画。我们两个人过去都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集中精力于这件事上。


离开远一点,反而心态平和很多,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个事实。

 

生活在墙外,“不在场”反而更好


我在加拿大生活了一年之后,有一天突然发现遇到一些bug的时候不再从网络链接和DNS开始检查。而在中国因为墙的影响,很多时候都要先检查网络状态正常。所以说来到国外生活之后,在工作效率上是有提升的。这种提升表现在更好的网络链接速度和更少的阻碍上。

 

其实如果让我说,生活在加拿大这样的地方,最高兴的就是清净。


清净不仅指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环境噪音少,还有心态上的平静。生活在在北京的时候有特别多的烦心事,比如说交通,比如说空气。有很多事情是你必须得实地去处理,而一旦出门,就会遇到交通和空气问题,心态立刻就变得不太好。有时候出一次门,半天能做好一件事已经算效率高的了。

 

以中国角度看,渥太华是个人很少的城市,只有100多万人。但它的数字化程度极高,几乎没什么是网上不能解决的。从各种预约,到家里两只猫的注册登记,车牌照续费,保险,每年报税…几乎所有和政府机关打交道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轻松搞定,没什么需要你实地去处理的事。这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生活方式,不需要为太多额外的事情花精力。

 


家附近的街道(摄影:西乔)


这三年里,我们回国次数很少,总共也就回去了两三次。上一次回去,是去年这个时候,遭遇北京首次红色预警,当时我的慢性咽炎就复发了,咳嗽了好几天,非常难受。于是我们就想,下次还是要等春季天气好一点再回去。

 

和很多人认为的不一样,加拿大的城市生活挺丰富,并不无聊。除了各种大型活动,还有各种非常小众的爱好者活动,从研究中世纪的盔甲到桌游,多奇怪的爱好都很容易找到组织。

 

除了在周围短途旅游,我们也会抽时间去一些比较远的地方,今年最远是去了阿拉斯加,从首府安克雷奇一路开车北上,最后到了北冰洋边上。在中途也几次看到了极光,非常震撼。算是一件比较难忘的经历。

 

今年我还和杭州麻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了一场官司,他们的公众号“差评”用洗稿的方式抄了我的一篇原创文章。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诉讼,就一篇文章,索赔金额也只有1块钱,但它非常有趣。

 

因为从我开公众号的第一天,就通过在文章中埋入不常见词句组合的方式来证明文章的唯一,从而通过它们来保护文章的原创性。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希望能够通过诉讼证明这种方式可以被法律认可,这样就有可能改变目前完全不尊重原作者的“行业惯例”。

 

在打官司的期间,我全程没有到现场,都是交由国内律师来办的。律师去开庭,然后回来和我说一下开庭情况。当时还有其他朋友到庭审现场围观,转述庭审过程给我。

 

现在需要人必须在现场才能进行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全球互联网环境都在变差,

我们在出国后并没有经历失落


这几年全球的互联网环境都在变差。“网络世界不再自由了”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Facebook在美国一家独大和中国微信越做越大是一样的。

 

今年的最后一件大事是美国大选。在加拿大围观这件事感受挺复杂,一方面是加拿大移民局网站几次被美国人刷爆,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和美国关系最紧密的邻国,未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

 

加拿大整体偏左,大部分人觉得川普当选既荒唐又可笑,不停地写各种段子,在网上创造各种meme。我每天看到来自加拿大人的段子比中文的密集多了,有一种加拿大人全都成了段子手的感受。


我非常能理解很多人出国生活之后,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落,比如说大量美国华人对川普和保守派的狂热支持。我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很多人因为工作的约束没办法自由选择他们居住的城市。比如,很多人是内心情感偏保守派的,但是为了工作他可能就要呆在西海岸这种自由的地方,他肯定会觉得非常不舒服,社会观念和他的价值是冲突的。如果能让他选择的话,比起加州,德克萨斯的小镇会让他们更觉得价值观一致,但是没办法,德克萨斯没有工作给他们。


我们没经历过这种失落,因为我们所在的国家和城市是符合我们预期的。到这里生活,我没有特别大的沮丧,也没有特别大的惊讶,甚至几乎没遭遇过所谓的“文化冲击”。

 

我们比较幸运,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特别不喜欢现在这个城市了,我们也可以考虑搬家去更喜欢的地方。

 

总体上,我的这一年过得比较平稳,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事情,回忆起来好像和去年这个时候没有太大区别。这一年世界的确有很多变化,但目前为止对个人的影响还很小。也许到明年年底再回忆2017年的时候,这些世界的变化就会反映到个人的身上,有更直观的感受了。

 

至少到现在,周围的一切都挺平静。



>>> 阅读三明治2013年对西乔的采访


点击图片/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还能够阅读2011年三明治访谈《西乔:我在过着很奢侈的生活》


三明治“我的2016”

系列口述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张春:开写作课、戴牙套、学弗拉门戈舞……我在34岁的众多“第一次”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在三明治发生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好好表达你的故事,创作一颗“故事药丸”/

整丛整丛的故事在故事公园默默生长

三明治线下写作工坊

在2016和2017跨越交界的时候

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一颗有温度的药丸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


/ 新年每日书,用文字许下新年的愿望 /

2017年1月每日书开放报名

全新的礼物和写作学习包

书籍《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和豆瓣独家授权的帆布袋

等你解锁写作成就后获得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


/ 如果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就从阅读开始吧 /

在这里,你除了可以知道三明治

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还能够每天获得一篇激发创作灵感的佳作阅读

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互相交流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


三明治   

文字产品   



点击图标按钮,

查看对应最新活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