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做对“选择”?东大老师这么说......

东大人才之家 东南大学 2024-03-21


面临专业选择的“小失意”

凭借乐观与自信

他造就精彩依旧的科研道路

学成归来

他选择传承炬火 执教东大 


在他的身上

有着众多青年人才的缩影

他说

没有不留遗憾的选择

只有不留遗憾的自己

他,就是东大物理学院教授巨明刚



巨明刚,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力电光材料物理化学与多尺度模拟,目前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 Joul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3700余次,H指数28。2021年入选东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2023年入选国家青年人才。


知难而进,让偶然成为必然


巨明刚目前从事力电光材料的前沿理论研究,然而这位在化学物理领域学术成果颇丰的青年人才,最初的专业选择并非化学,“我本科最初报考了华西的医科专业,在机缘巧合之下调剂到四川大学学习化学。”



“此心安处是吾乡”,面对专业选择的事与愿违,巨明刚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了物理化学的乐趣,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出色完成本科学业,并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选择,随后一路在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取得突破。


水到渠成,在东大崭露头角


博士后期间,巨明刚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曾晓成教授合作继续从事理论物理化学方向的研究,当时在组内共同工作的还有马亮博士。

马亮博士于2018年先于巨明刚出站,回国后加盟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并于2022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回国之前,马亮博士向我详细介绍了这里的支持政策和学术氛围,都很符合我的期待。” 因此在巨明刚学成回国寻求教职时,东南大学成为了首选。

 


入职后,巨明刚的学术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切实感受到了学校对青年人才事业起步阶段的支持,除了硬件条件外,快速到位的科研启动经费,加持各类人才计划和人才基金,相当于给初入东大的学者吃了“定心丸”。谈及招收研究生的政策,巨明刚也感触颇深, “像每一个刚开始投入科研的学者一样,我也想尽快开展研究,但是如果没有学生一起合作攻坚科研难题,学术研究很难快速开展,因此青年学者的早期支持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巨明刚最初来到东大时还没有招到研究生,物理学院王金兰及教授提出与他共同指导研究生,让他的学术想法能够快速付诸实践。同时巨明刚也注意到,东南大学的人才政策也在持续完善,尤其是提前招收研究生政策的推出,对于很多即将回国入驻东南大学的青年教师来说十分有益。


保持自信,探先进材料玄机


乐观和自信是巨明刚教授身上很明显的特征,“做科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苦闷的时候,但是我能够很快调整好状态。我有一种基本的自信,就是虽然科研充满挑战,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努力做好。”正是由于这种乐观自信,科学研究对于巨明刚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快乐,因此始终保持着学术创新的活力和热情,“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能够阅读两三篇最新文献,看看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突破,去了解人类知识的边界。”

 


巨明刚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是力电光材料物理化学与多尺度模拟,通俗而言就是从理论层面去预测先进功能材料怎样合成更有效率以及合成之后的具有怎样的性质等,能够帮助优化实验室合成条件,加速新材料的实现。最新合作的研究成果不久之前刚刚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线,文章提出了一种加速材料合成的机器学习通用框架,能够快速筛选具有高合成可行性的二维钙钛矿材料,将合成的成功率提升四倍。这一项研究为典型实验室在实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小数据集解决多维化学优化问题提供了一条使用途径。


提灯引路,培养独立思维



谈起博士生的培养,巨明刚也有自己的思路。博士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学术人才,一定要在博士期间形成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因此巨明刚很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他喜欢通过谈话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科学问题,然后共同探讨这是不是一个真问题,进一步去思考问题背后涉及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思索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就能够逐渐培养出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今后独立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 | 人才办

责编|蒋子羲 田皓煜

校对 | 王恩慧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为巨老师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