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岭南风物书写湾区沧桑,葛亮携新作《燕食记》做客南国书香节


这边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8月21日上午,作家葛亮携新作《燕食记》做客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在佛山覔书店向读者朋友分享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
活动现场,葛亮还与北大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粤菜记》作者、佛山市作协副主席盛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执行理事长欧亚等嘉宾展开一场聚焦岭南饮食与风土人文的精彩对话。

分享会现场
一部通过饮食勾勒岭南风物的“百科全书”


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燕食记》是作家继《朱雀》《北鸢》之后潜心耕耘的全新长篇小说,小说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堪称呈现粤港澳历史文化版图的精心之作。

佛山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也是粤菜的核心发源地之一,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之说。这部描摹粤港美食的《燕食记》与佛山渊源颇深,例如书中主人公荣贻生念念不忘美食荟萃的太史第,就由佛山禅城人江孔殷江太史创设,他还发明了太史蛇羹等经典粤菜,被誉为“百粤美食第一人”。

在《燕食记》书中,有一段描写太史一家外出吃头茬“雾水荔枝”,葛亮从荔枝的种类、特性、吃法作了详尽的考证和精细的辨析,由繁盛的食材勾连了食源开发、食具制作、食品烹制,堪称一部通过饮食勾勒岭南风物的“百科全书”


现场观众仔细聆听葛亮的创作故事


葛亮出生成长于江南,在岭南生活了20多年,他表示自己一直能感受到“江南和岭南之间的文化的流淌。”他也自然地觉察出岭南美食呈现出了不同于故土的另一种气象,“总是保留食物的原味,这是一种对食物本身发自内心的尊重。”

“饮食中有亲情、有回忆、有过往,有岁月流转和空间流动,有时候对于味觉的渴望,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抵达。”葛亮表示,《燕食记》是一部从饮食切入的小说,落点则是岭南这片土地的世事人情。

《燕食记》全书四十余万言篇幅,全书落笔于饮食,其所描绘的却是近代百年的中华世事人情,众生百态皆入书中:岭南的气候时令、菜蔬瓜果,漫长的海岸线与山林乡村,天空四野的云霞雨雾、日月星辰,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街檐的旗幡、茶楼的招牌,有朱门的离散萧索,亦有平民的温存安好,林林总总,堪称“岭南梦华录”。


大湾区文学叙述一次重大收获


嘉宾们畅所欲言


在现场的互动分享中,三位嘉宾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葛亮的语言之美,还表示这部小说有武侠气,阅读起来畅快淋漓。“葛亮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有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燕食记》继承了传统小说非常优雅、有韵味的叙述,同时与当代岭南、大湾区时代风貌的结合又非常熨帖,比起《北鸢》《朱雀》,文字上修炼显得更加炉火纯青。”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执行理事长欧亚认为,这本写尽岭南百年世情的《燕食记》,是大湾区文学叙述的一次重大收获。

“翻开这部书就会发现,葛亮的语言之精妙,因为用文字写吃是很难的事情,但葛亮不仅写好了吃,还用文字给出了味觉所不能抵达的气息和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也很认同葛亮的文字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他认为葛亮把粤语中生动的口语化表达和古雅的汉语结合在一起,同时又非常地有情,“写出了一种既精致又清淡的味道,就和粤菜一下,用非常干净、纯粹、清淡的做法把那种鲜美给呈现出来。”他还幽默地建议读者朋友不要在深夜看这本书,因为“很影响身材的控制。”

盛慧和葛亮同龄同乡同为作家且都热爱美食并书写美食,他认为《燕食记》是一本美好而又迷人的书,“小说的气味特别好,就像书里写的荣师傅慢慢熬莲蓉,把杂质全部去除,处理得一点火气都没有,所以读起来行云流水。”他也认同这部小说是大湾区文学性表达的标志,从饮食这个小小的切口,讲岭南百年风云变幻,其叙述之精当、结构之精妙,将为大湾区的作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坐标。

签售活动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欧肖钰

审校:邝绮琪、黄楚程


推荐阅读



周知!顺德这些地方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佛山疾控紧急提醒→

广东新增本土“6+9”!广州、深圳、东莞最新消息→

决赛在即!明日,佛山“学习达人”展开巅峰对决,邀你共同见证!

成立至今“0投诉”!佛山这个景区诚信经营,用心服务游客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关注旅游安全,健康平安出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