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海拔行进,刚猛还是绵长?

2017-05-05 登山技术 雪线之上


雪山行进过程中的休息步。图片来源:作者摄于玉珠峰南坡


高海拔登山与徒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按照你能适应的节奏来进行。“高山休息步”,带你找到节奏。


行走在高海拔的队伍,无论是穿越漫漫长途,还是奔赴雪山之巅,有人身体不支是常见的现象。


在低海拔虐线生龙活虎的山友,在高海拔水土不服,判若两人。


比如翻越贡嘎环线上的日乌且垭口:


760米的高差在3000米以下的山,走得哪有现在这般吃力,几乎几十步一歇。760米的高差也不是陡度上升,路在烈日下看起来更加漫长……


渐渐地我就慢了下来,腿像灌了铅,喘着粗气,呼吸开始变乱,胃里一直在翻滚……(引用来源:山友“越华”发布的《消失在地平线——翻越日乌且垭口》)


再比如攀登玉珠峰漫长的雪坡:


我和小Z都是第一次攀登6000米级雪山。在平时走线时,小Z是山友口中的“战神”,上山下坎,健步如飞,然而这一次,他却无精打采的拖在队伍的最后;而我平时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不是最快的,但平稳地按计划时间到达了C1……(引用来源:作者自叙玉珠峰攀登场景


越华和小Z,都是低海拔的强人,却在高海拔表现不佳,这是为什么?


步入空气稀薄地带

当我们到高海拔地区徒步与登山的时候,缺氧将成为最棘手的事情,因为就路线难度和行程而言,高海拔并没有多少改变,甚至更为简单:


很多低海拔地区的徒步线路,有更难走的地段,比如陡峭的乱石坡;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少受风水侵蚀,往往比较平缓,山间垭口并不难走。


无论是鳌太,还是船底顶,都有很多容易崴脚的难走路段。


天山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徒步线路,山地地势都较为缓和。


很典型的高原垭口,平整而缓和,徐徐上升。


而就行程而言,比起低海拔很多地区动辄每日20公里的“暴走”,高海拔线路或雪山的行程都是比较短的。


比如玉珠峰传统南坡登顶路线,从大本营到顶峰,不过5公里:


雪山行进往往路程不长


高海拔带来的最大差别,是氧气含量问题:


空气稀薄,氧气减少——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变得稀薄,氧气含量也就相应地下降。



不同地区氧气含量大不相同。


海拔对氧气含量的影响,无论在实际感受还是数据上,都是显著的:


大气氧气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急剧降低。


而氧气含量与人体机能挂钩。


精力“无限”,氧气有限——人能够迸发出的精力,可以让旁人叹为观止,但是受氧气含量的限制,输出就会有一个上限,当氧气含量急剧降低,这个上限随之降低,精力再盛,也很难发挥。


面对高海拔氧气减少的实情,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如果仍旧按低海拔的节奏来,就很可能会像越华和小Z那样,体力不支,甚至高反。


这也就是一些山友常说的,在高海拔,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高山休息步,在行走中把握节奏

高海拔的节奏是为了适应缺氧而改变的,简单讲,就是得把节奏慢下来,慢的方式有很多,“高山休息步”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


这种步伐相对缓慢,节奏稳定,与呼吸合拍,用骨头承力,不会完全停下却能够提供可观的休息量,较好地适应了高海拔的缺氧问题。


特别在高海拔长线穿越时通过垭口,或在攀登雪山时的漫长雪坡上升时,非常实用。

红色的腿部表示其正在承受身体的重量。


用登山杖辅助“高山休息步”行走。动图来源:视频Kick Step and Rest Step


这个动作的要领拆分开来,有如下要点:


放慢速度——缓慢的步伐,可以让你降低单位时间内对氧气量的需求,增加氧气输送时间,从而形成持续的有氧运动,减少身体疲劳。


呼吸一次所覆盖的步伐数量,减少一半,就是放慢速度的具体表现:



但是光放慢速度还不够,如果步幅过大,也会相当耗神费力,调整步幅也十分重要:


减小步幅——长距离、大跨步,很容易让腿部疲劳。因此,减小步幅,更有利于长距离的行山。


小步幅和大步幅对比图。动图来源:Walking Trips and the Rest Step


通过上图对比,不难发现:


  • 步幅越大,大腿抬起的角度越大,做功就越多


  • 小步幅,更有利于维持行走的平衡


步幅变小了,肌肉却一直在输出,依然很容易劳累,行走中,还需要让肌肉得到放松:


直骨承力——当我们上坡时,如果始终保持腿部弯曲,那么肌肉就得不到休息。而高山休息步的精髓,就是用骨头代替肌肉承力:


把大腿打直之后,让全身重量沉入骨头,这时候肌肉就可以获得短暂的休息:


高山休息步基本动作要领:直骨承力。虽然只是一小下,但累计起来会大大缓解肌肉疲劳。


这样行走的好处是:


  • 用骨头去承力,适度地放松了腿部肌肉。


  • 每一步都给呼吸的调整留出了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用腿骨去承受重量,而不是用肌肉,这与平时山区行走过程中的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练习这种发力方式。


做到了以上,呼吸不与步伐相配,也难持久,这也是“高山休息步”所强调的节奏所在:


匀速节奏——平稳的步调与呼吸,即保持呼吸与步伐的一致,能让你在行进中“感觉不到”疲劳。


此外,人体热量的产生及散发,都需要身体内部“燃料燃烧”供能,运动加快,过热出汗是一种低效的输出(因为产生了额外的热量)。


因此,以一种匀速的,身体微发热的状态行进,是更好的方式。


但做到以上这些,还只是外在的技巧,心态也非常重要:


心态至上——“高山休息步”这样的步伐,可能显得单调、缓慢、重复,这也许会让你感到士气低落,这时若有其它队伍从旁超过,则容易扰乱心智。


这时,你可以在脑子里哼一首轻快的歌曲,或者默念一首你喜欢的有韵律的小诗。在队伍行进特别慢的时候,在休息步转换的间隙,甚至可以环顾下周围的风景。


高海拔雪地行进,技巧与心态并重。


写在最后

很多在低海拔显得游刃有余的山友,到了高海拔显得非常虚弱,这往往并不代表你的体质不好,体能不强,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海拔节奏。


而高山休息步可帮你找到节奏。它的精髓,总结起来是:


  • 放缓速度,一步一吸。


  • 放松肌肉,直骨承力。


  • 放松心态,勿拼勿急。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面对漫漫长坡,正视缺氧,合理使用高山休息步,用“绵长”代替“刚猛”,将助你成功完成目标。


缓慢上行在狼塔C线上的山友们。图片来源:山友“丹增”发布的《那15天,我在狼塔溜达》



高海拔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图片来源:dailymail


你有什么高海拔行走的实用技巧?

下方评论列表,期待你的分享。


相关阅读

《雪坡行走——直面户外的苦与乐》——更多关于上升与下撤的技巧。


文编:沧浪涛/腰子  绘图:宝


(全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