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睡袋不是“羽绒+袋”,它的精密超乎想象

2016-11-15 宇昕 雪线之上


羽绒集轻量,柔软,压缩性,呼吸性和耐用性等优点与一体,但羽绒睡袋并不是充绒量越高越保暖。图片来源:dailymail.co.uk


冬季露营,有人带了很厚重的睡袋,充绒量高,却还是很冷;有人的睡袋看起来更小巧,充绒量适中,但却蓬松保暖。


影响羽绒睡袋保温效果的到底是什么?


提到睡袋,很多人会问“充了多少克羽绒?”,似乎羽绒越多便越保暖实惠,给人的安全感也更高。但当真的使用某些充绒量很大的“巨型睡袋”时,却发现伴随翻身,羽绒在睡袋中会挤成小团,留下透风的空隙。


相反,一些睡袋充绒量并不太高,收纳时可以压缩为很小一团,在接触空气后却膨胀得立体饱满,任凭在睡袋中如何翻动,羽绒依然乖乖地分布在适当的位置,提供持续的温暖。


外观看起来相差无几的睡袋,似乎都是把羽绒缝入尼龙袋子之中,但为何价格迥异,保暖性也有优劣之分?


首先,羽绒睡袋保暖依靠的并不是羽绒有多少,而是羽绒蓬松后的体积,优质的羽绒即使充入重量很小,也可以达到蓬松的效果。



较小重量的优质羽绒也可以蓬松为较大的体积。动图来源:PHD上传的《Fill power》


其次,填充在睡袋中的羽绒就好像装在货车里的货物一样,如果没有货架的固定,货物会随着汽车的颠簸滚来滚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拥有一个充绒量500克的睡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300克移动到了睡觉时受挤压的背部,200克位于很需要保暖的核心躯干,这样的本末倒置,保暖性必然下降。


一旦羽绒位移,就会产生“冷点”,即羽绒分布不均导致睡袋中的一些部分羽绒较少,甚至完全没有填充物时,冷空气便可随着这些间隙进入睡袋。“冷点”太多,则说明该睡袋在填充时缺乏设计。


将羽绒睡袋置于阳光下就可以观察到分布不均导致的“冷点”。图片来源:thewirecutter.com


为了避免“冷点”的出现,如何将羽绒均匀的分布在各个部位十分重要,这便关乎睡袋的设计。


实际上,让羽绒保持在睡袋中的蓬松与均匀分布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简单。羽绒睡袋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十分复杂的装备,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羽绒的品质:包括羽绒的天然质量和加工质量。


  • 填充方式:羽绒睡袋的隔断与隔断系统。


好的睡袋,必然是羽绒品质与填充方式的完美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羽绒与羽毛

提及羽绒的品质,有几点非常关键:


1)含绒量:羽绒不是羽毛,而是羽毛的一部分。含绒量关系着羽绒纯度。


2)蓬松度:羽绒蓬松度是关乎保暖性的重要因素。


3)清洁度:羽绒的清洁度是安全舒适的保障。


羽绒是什么——鸟类的羽毛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一些用于飞行或紫外线防护,一些则提供保暖,羽绒源自的羽毛种类会影响羽绒纯度。


只有提纯后的半羽,纤羽,绒羽才可用于保暖。一些廉价的羽绒睡袋会把所有类型的羽毛混合搅碎后填充,而更高级的羽绒睡袋会对羽毛进行筛选,留下具有保暖功能的部分。


羽毛保暖的部分在于羽根部的绒羽,只有分离出这一部分才能制作羽绒睡袋。


羽毛根部微小的绒毛由柔软而蓬松的绒朵组成,鸟类便是依靠这些绒毛保持温暖。


羽根部的绒毛。图片来源:prestonphotographicclub.net


绒毛由一个个绒朵组成,绒朵有一个相对坚硬的中心点(茎点),簇状纤维从中心点向四面八方伸展。正是这些纤维存储空气并捕捉热量,绒朵越大,纤维便越长,绒的品质便越高,这样的羽绒制品也就更保暖。


最为保暖的是一朵朵的“绒花”。动图来源:PHD上传的《Adding Extra Down Fill to your Down Sleeping Bag》


羽绒与羽毛的界定——羽绒和羽毛很难分离,因此所有的羽绒制品都会含有羽毛成分,此时“含绒量”便作为羽绒制品的标准之一。其中,30%是羽绒和羽毛的分界点。


羽绒和羽毛是睡袋品质的基础,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一些睡袋是羽绒睡袋,而另一些只能称之为“羽毛睡袋”。


在羽绒睡袋的标签上会有填充物信息,此处会标明填充羽绒的种类和含绒量(绒子含量),含绒量越高说明绒的纯度越高,保暖效果也越好。


标签示例图。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行业标准:QB/T 1195-2012 羽绒羽毛睡袋》


正是因为绒毛的细微和少量,所以优质羽绒睡袋填充物的处理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是选择天然优质的羽绒;第二是用现代加工技术处理羽绒。只有经过“天然质量”与“加工质量”的双重把关,羽绒才能成为户外保暖的好伙伴。


羽绒的天然质量

羽绒的天然质量溯及羽绒产品的本源,不同的鸟类或者同一鸟类的不同部位都会影响绒毛品质,而蓬松度则是羽绒天然质量的衡量标准。


羽绒的来源——所有的鸟类都有绒毛,鸟类体积越大,绒朵便越大,羽绒制品主要取自鹅绒或者鸭绒:


  • 鸭绒:价格较低廉,性价比较高。但鸭类养殖周期短,体积也较小,故绒朵较小。


  • 鹅绒:鹅体积较大,养殖周期长,故绒朵较大。鹅绒油脂含量更少,故颜色更美观且异味少,也更为耐用。但鹅绒往往较为昂贵。


绒朵大小的直观比较。


寒冷地带生活的鹅或者鸭产生的绒毛纤维更饱满,纤维密度更高,保暖效果更佳,能制作高质量的羽绒睡袋。


艾德绒鸭(Eider Duck)是一种生活在高纬度的鸭,这种高质量的鸭绒制作的产品媲美鹅绒,但售价极其昂贵,市场价为约33元人民币每克。



艾德绒鸭。图片来源:RSPB.com


生活在比利牛斯山脉的法国灰鹅( French Gray goose)也提供用于高端睡袋的优质鹅绒,一些高端睡袋厂家会亲自饲养用于羽绒收集的法国灰鹅。


法国灰鹅。图片来源:hobbyfarms.com


羽绒粘性——羽绒天然质量的又一表现是“粘性”,羽绒粘性是绒毛纤维密度的体现,成熟禽类的绒毛纤维密度比年幼禽类更高,鹅绒的纤维密度也普遍高于鸭绒。


同等质量的鸭绒(左)与鹅绒(右)绒朵的对比,可见鹅绒纤维更为饱满。图片来源:plumeriabay.com


粘度高的羽绒纤维相互缠绕,可以轻易提起,故保暖性也更好。高粘度羽绒填充的睡袋,填充物之间紧密贴合,出现“冷点”的几率也会降低。



高粘度的羽绒触摸感受更为紧实。动图来源:Nachtmanufaktur上传的《Welche Daunen sind am kuscheligsten?》


蓬松度——蓬松度是羽绒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羽绒被压缩后能恢复的体积。蓬松度越高,具有越好的“保暖—质量比率”,也意味着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越多,故隔热性能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蓬松度经常是商家宣传的要点,但衡量它的标准有很多种。在选择羽绒睡袋时,要注意该产品采用的何种蓬松度检测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有四种:


  • IDFB,国际羽绒羽毛局标准(国际)


  • EN,欧洲标准(欧洲)


  • JIS,日本标准(日本)


  • USA 2000,美国2000标准(美国)

(信息来源:IDFL中国分部


这四种标准之间具有差异:IDFB,EN,JIS标准都采用公制单位,USA2000则采用英制单位,所以在数字上美国标准区间最大,羽绒睡袋也多用美国标准描述蓬松度。



美国标准下的不同蓬松度羽绒直观对比图。图片来源:outland.dk


蓬松度标准由于单位换算不同而相互有别:比如欧洲标准采用了高度(mm / 20g)和体积(cm³ / g)两种单位描述蓬松度,而美国标准采用的是立方英寸/盎司(in³ / oz)衡量蓬松度。由此,会产生美标850 in³ /oz=欧标143 mm / 20g=464 cm³ / g这样的数字差异。


蓬松度越高确实越保暖,但支撑性会减弱,故不能迷信蓬松度,而应有所权衡:


  • 低蓬松度的抗压能力最好,但是保暖性能太弱。


  • 高蓬松度的抗压能力最差,但是保暖性能很高。


  • 适中的蓬松度能兼顾抗压和保暖的两种能力。

     

(信息来源:《蓬松度FP值越高越好?》作者:梅良謦)


羽绒睡袋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应对人体的翻转,所以羽绒的抗压性也很重要,被压扁的羽绒无论蓬松度多少都会失去保暖作用。图片来源:winterial.com


面对超高美标蓬松度的产品,也应该保持谨慎。


美标900蓬松度的羽绒制品存在,但是极其罕见,我们认为其不足以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消费者应该谨慎应对商业宣传为900蓬松度的产品。(信息来源:IDFL国际羽绒羽毛局实验室)


羽绒的清洁度

羽绒的清洁度是加工质量的表现,清洁度不够,羽绒会含有各种杂质和微生物,前者会破坏羽绒的蓬松结构,后者则会在羽绒残留的油脂中繁衍,消解羽绒纤维,破坏保暖性。


羽绒收集途经——了解清洁度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羽绒获得的三种途经:


  • 肉食加工的副产品。


  • 活体拔取,由于较为残忍,如今出于动物福利考虑已经减少使用。


  • 人工收集禽类天然掉落的绒毛。


无论是哪种方式,在羽绒的收集过程中,禽类羽绒本身都会带有灰尘,皮屑,寄生虫等杂质,所以羽绒采集后必须进行严格清洗,才能最大化去除杂质和气味。值得注意的是,羽绒的异味并不能用禽的种类来解释,所谓“ 鸭绒一定比鹅绒味道重 ” 的说法值得商榷:


鹅绒,鸭绒的生产加工过程都是一样的,符合标准的鹅绒,鸭绒都是无味无害的,而有异味的鹅绒,鸭绒是不符合标准的。(信息来源:羽绒金网,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


清洁度标准——各国都对羽绒的清洁度提出了要求,主要有以下衡量标准:


  • 透明度(浊度):羽绒样品水洗过滤液用透明度剂测量所得测量值,标示羽绒清洁程度,数值越高,越清洁。


  • 杂质:灰沙,皮屑,小血管等杂物。


  • 耗氧量:100g羽绒样品消耗的氧气数,用于评价微生物残余。


  • 残脂率:水洗后羽绒样品残留的油脂含量。


  • 气味等级:水洗后羽绒残留的味道评级。




(信息来源:《各国羽绒羽毛制品标签标准比较分析》载于2014年1月《中国纤检》作者:高琴 冯燕)


从比较各国羽绒制品安全卫生要求可以看出,中国标准中透明度根据羽绒类型的不同分为≥350和≥450、欧洲为≥300、日本为≥500、美国分为≥300和≥500两种标准。日本产品对羽绒的清洁度要求最高,中国和美国次之,欧洲对于浊度的要求最低。


羽绒睡袋的隔断

即便你拥有非常高品质的羽绒,比如法国灰鹅或者艾德鸭绒,没有填充结构的设计,还是无法制作一个好睡袋。


羽绒需要均匀的分配到整个睡袋上,确保不出现“冷点”,为此睡袋还有两个关键性的部件——隔断和隔断系统:


  • 隔断:睡袋中用于固定羽绒的结构。


  • 隔断系统:不同类型隔断的组合使用。


隔断和隔断系统考验着睡袋的设计,一个好的睡袋往往需要长久而艰苦的测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羽绒被安置在一个个“隔断”之中。动图来源:PHD上传的《Adding Extra Down Fill to your Down Sleeping Bag》


一些睡袋充绒量少,但是比充绒量多的更保暖,原因就在于具备了更优越的隔断和隔断系统。为了创造隔断,睡袋的外侧面料和内侧会在某些部位彼此连接,形成各种各样的分舱方式:


贯穿式分舱——最简单的分舱方法采用贯穿式分舱,直接把内外层面料缝合在一起形成隔断。


  • 优势:用料较少,重量低。


  • 缺陷:缝线部分没有保暖填料,冷空气可以随着缝隙长驱直入;缝线之间的空间也很难让羽绒充分蓬松。




立衬式分舱——立衬式分舱采用四边形立体结构,形成若干个截面呈四边形的隔断。


  • 优势:减少热量散失,配合高蓬松的羽绒可以获得很好保暖效果。


  • 缺陷:羽绒不够稳定,边缘依然容易散热。


如果隔断较为倾斜,则称为倾斜立衬式分舱,这种方法可以部分解决稳定性问题。



如果相邻立衬的倾斜方向相反,就称为交替倾斜式立衬。这种分舱结构能够通过倾斜,更好地覆盖相邻隔断的边缘,提供相对不错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热量从边缘散失。




立衬式分舱可以通过两层结构彻底解决边缘散热问题,把两层或者更多层用贯穿式针脚固定的填料叠在一起,互相之间错开缝线,但这样制造的睡袋重量较大。



鹅卵石式分舱——鹅卵石结构让隔断互相交叠,两侧分别缝合在内外侧面料上。


  • 优势:解决了缝线散热问题;有时添加一层合成材料还可以起到潮湿环境保暖作用。


  • 缺陷:工艺复杂,重量大。




重叠式管状分舱——面料和立衬形成彼此相嵌的三角形隔断。


  • 优势:解决了缝线散热问题。


  • 缺陷:工艺复杂,睡袋重量增加。




综上,没有一种单一的结构是完美的,只有采用组合的分舱隔断系统,各取所长,才能最大化睡袋的保暖功效,这也是羽绒睡袋的核心技术所在。


羽绒睡袋的隔断系统

若干种分舱方法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隔断系统,隔断系统通过不同部位的细节设计最大化减少冷点。


一些羽绒睡袋由于加工工艺有限,只能采用基础的一两种分舱隔断,通过不断增加充绒量弥补保暖效果。这样的睡袋体积和重量都会十分庞大,羽绒也容易位移产生“冷点”。


左图为两种立衬结构拼接的睡袋,但是足部和颈部都没有做细节处理。右图为简单立衬分舱填充睡袋,羽绒的分布很容易不均匀,睡袋自重也会增长。


精细的隔断系统会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保暖需求进行设计:颈部散热多,是保暖的重点;足部容易遇寒,也需要细心呵护。


颈部隔断系统——颈部是容易造成人体热量散失的重要部位,优质的羽绒睡袋会把颈部隔断系统作为设计的重点。



从颈部隔断系统的剖面可以看出,V形的重叠式管状分舱设计在颈部两侧容易翻转的位置,双重立衬式分舱用牺牲一些重量的方式加强保暖,内层不需要应对太复杂的情况,所以简单的立衬分舱便可胜任。


足部隔断系统——足部是容易感受到寒冷的部位,足部的舱室设计也是睡袋分舱是否精细,加工技术能力是否精湛的体现。


隔断层数越多,羽绒越不容易产生位移,但相对的技术难度也越大。


将用料较多的重叠式管状分舱运用于足底,保留热量。倾斜立衬式分舱用在足部两侧抗击翻身时的挤压。


隔断系统范例——精致的睡袋会采用综合的隔断系统,在颈部,足部等细节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冷点”,让冷空气无缝可入,堪称羽绒睡袋的典范。



采用综合隔断系统的睡袋在不同部位会进行差异化加工:头罩部分用多层的立衬式分舱;核心躯干和颈部用大块的重叠式管状分舱锁住核心体温,足部重叠式管状分舱则较小;摆动幅度较小的下身用节约材质的倾斜立衬式分舱;针对容易翻身的侧面,则用抗压性能较好的交替倾斜式立衬分舱。


羽绒睡袋的挑选

综合上文,当我们挑选睡袋时,不要先看充绒量,那并不是关键,而是要关注绒的品质和睡袋的隔断结构。


绒的品质——关注羽绒睡袋产品的吊牌标签信息,咨询商家或有经验的购买者,注意填充物是羽绒还是羽毛,含绒量大小,羽绒种类,生产标准等信息,注意蓬松度采用了何种衡量标准。



仔细挑选,谨慎判断。图片来源:MEC.com


随着空气进入羽绒的纤维间隙,干瘪的睡袋会渐渐蓬松起来,优质的羽绒在与空气接触后,会让睡袋呈现立体饱满的形态。



动图来源:Valandregear上传的《Ultralight down sleeping bag》


隔断结构——睡袋的隔断系统应该清晰而饱满,具有挺拔感,分舱立体可触,具有显著的分离度,这样羽绒才难以位移。



动图来源:Valandregear上传的《Shocking Blue - Down sleeping bag》


足部,颈部等具有细节隔断设计,比如足部有三角区域的分舱,颈部具有隔热领。



足部隔断示意。动图来源:Valandregear上传的《Shocking Blue - Down sleeping bag》



颈部隔隔热领示意。动图来源:Valandregear上传的《 SWING- Duck down sleeping bag》


最后,各分舱之间的缝线结实可靠,没有漏绒钻绒现象,保证隔断分离度,消除冷点。



动图来源:Valandregear上传的《 SWING- Duck down sleeping bag》


总而言之,羽绒睡袋并不是印象中的“将羽毛塞进尼龙袋子里”那么简单,衡量羽绒睡袋也应该放弃简单粗暴的“充绒量”,而应该考虑绒的品质和隔断系统两大因素。


羽绒睡袋发展至今,绒的品质和隔断系统都在不断进步,其中隔断系统的设计更是体现着户外装备的创新理念。户外运动不断发展,羽绒睡袋作为抵御寒冷的伙伴,也绝不会止步不前。


哪款睡袋带给你最温暖的体验?

下方评论列表,期待您的分享。


相关阅读

《了解睡袋》——进一步了解睡袋知识。


(全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