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子仁,彻底熄火?

柳嘟嘟 拾文化 2024-01-09

作者:柳嘟嘟

等了五年,《海王2:失落的王国》,终于在内地公映了。
作为DC扩展宇宙的收尾之作,影迷们对它无疑是寄予了厚望的。

为了宣传造势,最近导演温子仁带着主演在中国各地路演,玩命刷好感。
毕竟当年的《海王1》在中国狂揽20亿人民币,这么大的市场,换谁谁不蹦跶呢?
谁承想,这部片上映后票房与口碑双扑街,温子仁也被架在了火上烤,更有网友吐槽他是“各种名作的山寨版缝合怪”。
不知道这个成绩,温导会不会气够呛,毕竟,他一直是好莱坞的优等生,观众心里的大师级导演。

普通观众对这个名字或许不熟,但你一定知道《速度与激情7》,作为一个临时前来救场的导演,他一出手就拿下了全球票房冠军的好成绩。
如果你是个恐怖片爱好者,那温子仁这三个字就等于神,他是《电锯惊魂》、《招魂》、《死寂》、《安娜贝尔》等恐怖宇宙背后的男人,是惊吓了你童年的黑月光。
玩儿心跳,一直是温导的强项,但出乎意料,这回的温导走起了暖男路线,既不吓人,也不感人,整个平庸。
被群嘲的温子仁,这就熄火了?

01
自打出道,温子仁就带有着某种“爆款牛逼症”。
2003年的某天,温子仁突发灵感,说两个男的在一个厕所里醒过来,发现房间里有一具尸体......顺着这一思路摸索下去,他越想越兴奋,于是赶紧给雷·沃纳尔打电话。 
雷是他的大学好友,两个人因为痴迷恐怖片而走到了一起,毕业之后,他们合租了一间地下室,整天琢磨着吓人的故事。

听到温子仁的设想,雷也觉得有趣,聊着聊着,他就在稿纸上写下了“saw”,每个字母都在往下滴血的那种。
之后的几天,他们东拼西凑筹到了8000美元,拍了部8分钟的短片,后来人称《电锯惊魂0.5》。
正是这部短片,让27岁的温子仁敲响了好莱坞的大门。

2004年,《电锯惊魂》第一部上映,看过的铁子怕是永远都会为最后的5分钟魂飞魄散。 

温式宇宙从此正式开启,而比剧情更恐怖的,是恐怖的利润。
120万美元的投资、18天的拍摄周期,连演员都没有经过彩排,却创造了1.03亿美元的票房......
然而,这只是开始。
截止今年,《电锯惊魂》已经上映到第10部,为了营造出观影的氛围感,狮门影业还刻意将这一系列安排在当年10月底上映,好让粉丝们在万圣节齐刷刷去电影院“见鬼”。

尽管这一系列中,除了第一部是温子仁亲自执导外,其余9部他都只是担任制片人,但总体上看来,口碑是相当不错的,这对于长寿IP来说,很不容易。
那温子仁干嘛去了呢?开辟其他IP去了。
《死寂》、《招魂》、《潜伏》、《安娜贝尔》......一部部“吓尿系列”,让温子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恐怖片之王”。

跟《电锯》系列一样,在这些IP里,温子仁多半也只是亲自执导了前面一两部,后面的他干脆当甩手掌柜,美名其曰“提携新人”。
实际上,温导除了拍片很拿手,商业触觉也十分敏锐,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利用一个个爆款IP扩展着自己的宇宙边界。
有点损的是,有些片子的口碑真不太好,所以他落下个“温子仁监制,必是烂片”的骂名。
不过温导也没那么在乎,片子虽烂,但能挣钱啊!
熟悉温导的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搞钱达人。
《阴儿房》成本150万美元,票房9956万美元;2013年的《招魂》,以2000万美元的成本,博回了3.18亿美元的票房......整个赚麻。

这样的人才,哪位金主都得捧着,听闻在拍摄《海王》时,温导提出要在画面中加入怪兽,华纳大笔一挥:“上怪兽!”
所谓大师的排面,就是如此豪横吧。

02
能把恐怖片拍成小宇宙的,绝非普通人,毕竟,绝大多数普通人连看恐怖片的胆都没有。
但是对温导来说,恐怖片却是治愈他童年的神器。
温子仁是个华裔,父母都说中文,他在马来西亚出生,后来随家人移民澳大利亚。
小时候,他很爱听祖父母讲一些东方鬼怪故事,母亲爱看电影,恐怖片也不落下。
犹记得7岁那年,母亲带他看了一部《鬼驱人》,他当场吓得屁滚尿流,却也爱上了这灵魂颤栗的感觉。
这部片是著名的恐怖大师托比·霍珀的作品,《德州电锯杀人狂》就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自那之后,温子仁将他视为偶像。

过早的恐怖片启蒙,让温子仁的童年充满了暗黑系的画风,哪怕是看《白雪公主》他也会联想到血腥的一面,所以他总说:“迪士尼的卡通都很吓人。”
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目睹了父亲与病魔对抗,逐渐消瘦到不成人形的整个过程,强烈的恐惧之下,他开始常常做噩梦。
而他的自救之道,就是用恐怖打败恐怖,后来的温子仁坦言:“我拍的很多恐怖片,原型都是我从小到大所做的噩梦。”

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的熏陶,温式恐怖片自然有其独特之道。
传统的美式恐怖片,充满着血浆、断肢、尖叫、尸体,但温子仁想要的并不只是感官上的恐怖,他甚至会刻意避免那些套路化的一惊一乍。
他追求的是一种极具亚洲气质的,让人心理上毛骨悚然的恐怖,这些元素融于日常,看起来就像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发生的事。
比如《死寂》中的童谣,它原本是给人带来欢乐的东西,但影片中的小镇却被童谣诅咒了,只要有玩偶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人死掉,而且死状都一样--舌头被拔掉。
这个玩偶外形酷似于人,甚至面带微笑,但它的眼神却是空洞的,在阴森场景和诡异音乐的烘托下,观众会全程坐立不安。

再比如《招魂》,这部片的故事相当俗套,就是讲一家人住进了闹鬼的房子,但当整部影片罩上了“改编自真实故事”的阴影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它的叙事非常不美式,没有血浆,没有反转,没有一惊一乍,甚至连鬼脸都模模糊糊,但它却能吓得猛男尖叫。
要知道,全片只死了一条狗和一只鸟啊!

西式的血腥+东方的心理悬疑,让温子仁在吓人这件事上少有败迹(监制的除外)。
这背后,除了在技术上的深耕和创新外,更是叙事的胜利。
毕竟血迹看多了,哪哪都是一片红,只有在心灵上吓出碗大的疤,才能让人见识到真正的惊悚。
顺带一问:温导用恐怖片治愈了童年,那他给咱造成的童年阴影,该如何治愈呢?

03
尽管温导已贵为“恐怖片之王”,但他在同行眼中只不过是个“拍恐怖片儿的”。
与揭露人性,讨论社会议题的影片相比,讲吓人的故事的确显得不太高级。
而温子仁的野心,也显然不会满足于此。

2013年,温子仁终于等来了《速度与激情7》,尽管这部片的拍摄过程困难重重,主演之一的保罗·沃克还意外离世,但《速激7》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博回了15.15亿美元的票房, 妥妥的成为了当年的全球票房冠军。

通过这次战绩,温子仁向大众证明了,自己不仅是拍低成本恐怖片的好手,拿捏好莱坞大制作也不在话下。
《速激7》的成功,直接为他赢得了《海王》的机会。
这个角色是被各大导演嫌弃的,因为在不少DC迷心中,海王弱爆了!
但温子仁却对海王情有独钟,作为一个拍恐怖片出身的电影人,他欣赏海王身上那种底层小人物翻身反抗的精神。
事实证明,这回他又赌对了,在DC电影已接连扑街,无力回春的情况下,《海王1》竟然打破了诺兰《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记录,以11.48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DC宇宙的票房第一。
难得的是,作为一部娱乐大爽片,它的口碑也相当不错,片中所展现出的水下世界宏伟瑰丽,人称“海底《阿凡达》,水下潘多拉”。

但温子仁的神话,似乎也到此为止了。
自打拍摄了商业大片,他的恐怖片就鲜有神作出现。
2021年的《致命感应》,噱头不小,但反应很平,许是受好莱坞式“正确”的影响,这部片竟然走向了温情的结局。

今年在大陆上映的《梅根》,扬言要让“娃圈地震”的神作,温导只担了个编剧和监制的名。
至于观感,网友直评:完全不吓人,甚至挺好笑。


再到当下使劲蹦跶的《海王2》,又是“we are family”的叙事套路。
公允点说,这锅该是温子仁背么?倒也不全是。
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早就祛魅了,相似的套路,疲劳的视觉冲击,相比之下,类型更丰富的国产片更香。
所以《海王2》扑街倒也是情理之中,饶是温子仁再鬼才,想以一己之力挑战大环境,怕也费劲。
不过,早已在国际影坛名利双收的温导,算算年纪也才46岁,正值创作的黄金年龄,“熄火”一说,为时尚早。
用温导自己的话说:拍电影虽难,但咬牙挺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